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内涵与策略选择

2018-06-07 09:37范尚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教育质量高职院校

范尚明

摘 要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内涵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毕业生。正确处理外延扩张与内涵建设的关系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并简述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内涵发展 教育质量

1理性思考,解读内涵式发展的内涵

内涵式发展是指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通过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开发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和质量,实现跨越发展。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体现首先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其次是学校规模适度,专业设置合理,课程建设完备,文化底蕴增强,办出特色,形成品牌等。内涵式发展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特而精”,是以追求学校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发展,追求的是学校整体效益的提高。通过内涵式建设,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取舍、充分利用,使学校的各种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实现学校效益的最大化,即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2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策略选择

2.1把握转变观念这一前提

进入新世纪,为了满足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国家大力发展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这几年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粗放型发展甚至不讲质量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区和院校还比较突出,一些做法甚至助长了人们的不良心理。对实现发展转型的紧迫性,人们并非完全认识,一些地方还在热衷于新设学校,一些地区还在热衷于基本建设,一些院校还在热衷于新设摊子,对部分地区、部分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的情况尚未引起重视,总以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对此,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做好总量调控应对和结构优化研究,尤其要注意从宏观、中观、微观上进行引导。当然,宏观把控和中观关注最重要,必须把观念转到结构和内涵质量上来,实现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广大教师的观念更新。

2.2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特征是专业,因此,专业建设既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内涵发展的龙头。一所学校,有了若干个数量有特色和有影响力的专业,也就是说,能建设形成一批招生受青睐、就业受欢迎、内容有特色、学生能上岗、岗位好发展的专业或专业群,学校就成功了一大半。正因为这样,如何选择专业,建立和健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以专业为单元选好、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好“六合一”的专业指导委员,并探索形成合理的课程建设体系,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

2.3抓好合作发展这个关键

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内涵发展,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开放开门机制,努力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积极推进校政行企合作,努力做到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就业,集团化办学是一个重要载体,现代学徒制是一个重要路径,订单式培养十分重要,混合所有制作为一个体制创新试点,毫无疑义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如何发挥行业办学、协会助学的积极作用也大有文章可做。

2.4抓实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重点

无论从学校内涵建设还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角度看,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始终是学校必须花力气的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既要做到数量充足适当,又要做到结构合理,既要着眼于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也要形成一大批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体系;既要重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也要注意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要重视专业课教师建设,也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体育、人文艺术、公共外语、科学信息等公共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既要花力气建设好专任专职教师队伍,也要着力打造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好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真正做到专兼结合、双师组合、机制融合,切实发挥好其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功效。

2.5全面履行高教五大职能

高等职业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和形式,必须要履行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从而为实现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使命。当然,上述职能并不是并列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是根本和第一的职责。如何坚持做好立德树人,培养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最为重要的,为此要在抓好专业建设的同时,注意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这基础上,要抓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时注意技术技能积累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2.6重视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基本建设,也是学校成熟的重要标志,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一训三风”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学习上进的校园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系统化、精细化,努力形成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协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推动文化育人,进而向文化治校和文化领导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要认真深入研究学校文化与市场文化、行政文化乃至官僚文化的不同点,崇尚高尚、宁静、至尊、至美、大气、致远的学校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建设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別敦荣.论高校内涵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05):28-33.

[2] 马陆亭.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论要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7(01):1-14.

[3]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21-28.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教育质量高职院校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