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需要跨界人才(焦点话题)

2018-06-07 04:31方承志
环球时报 2018-06-07
关键词:埃里森甲骨文公司原创性

方承志

美国在这轮中美经贸摩擦中剑指中国高科技产业,意图极其明显,就是全力维持自己的高科技产业霸权。面对美国的图穷匕见,中国深切认识到,未来的增长动力只能来自于新技术和新产业。

虽然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世界第二,但并没有开辟能吸引多国跟随的原创性产业,更多是在旧产业中拼搏。反观美国,从内战结束后,诸如通用电气、AT&T、微软、苹果、谷歌等优秀企业层出不穷,其背后是爱迪生、贝尔、盖茨、乔布斯、佩林等跨界人才的功劳。一波波的技术/产业创新浪潮给美国带来经济科技优势,进而确保其军事、金融霸权。

中国原创性产业的缺失和低起点的历史背景有关,也和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有关。虽然产学研结合方面的投入不少,宣传也很多,但并没有真正地触及产业创新的精髓。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造其然,利其然。这是个人对从科学认识到产业创新所要经历的四步骤归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主要职责,在于前两步,论文的发表与否,和商业化前景没有任何关联。造其然,就是主动利用已知规律来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利其然,虽然也是利用规律,但和造其然有很大差异,很多造其然行为是不计成本的实验室行为,一些甚至是国家行为。而利其然的核心就是要求技术及其产品在流程和结构上平衡好性能和价格,和所处的社会能够成功互动起来,形成一种正反 馈效应,并最终接受市场的检验。要做到“利其然”,需要的不仅仅是论文,更重要的是对于市场和产品的敏锐嗅觉。

以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埃里森为例。1976年,IBM公司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埃里森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篇论文,敏锐地意识到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出新型数据库系统。于是,他创立甲骨文公司,推出了关系数据库产品,在市场博弈中成为行业霸主。

中国的大部分产学研计划,都把“利其然”看得很简单,指望大学老师去开发产品。但教授们不可能对于其成果的市场前景有着超前洞察力,正如IBM的研究人员发表了论文但没有开发产品。很多高校型研发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理论,而不是推向市场的产品。真正的技术/产业人才,一方面能洞悉甚至参与前沿研发,从全世界的科研成果中汲取养料;另一方面,具备杰出的商业组织才能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能把前沿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盈利的产业。这样的人才,只能从市场中培养出来。

就国家层面而言,更多是要做好环境培育工作。比如,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再比如,制定法律法规对垄断企业施加约束;要引领舆论潮流,让创业成功人才成为新时代的偶像;要建立一系列融资和孵化机制,确保创业成功有高回报,明确只有此类高回报才值得夸耀等等。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新型领军人才。美国已经逐渐承担不起产业领头雁的角色,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迈入前沿“无人区”,承担起开辟新领域和新空间的使命。相信在未来,坚持创新驱动的中国会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是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埃里森甲骨文公司原创性
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标准探究
作品的原创性
阿尔瓦罗·西扎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原有“真人秀”语境下的转型模式
期待是他人的,梦想是自己的
从Exadata发展看甲骨文软硬件集成战略成果
祝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