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初创经验研究*
——以1956—1966年的XX钢铁学院为例

2018-06-07 04:03班瑞钧丁子涵张海灵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钢铁学院建设

班瑞钧,丁子涵,张海灵

(内蒙古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 包头 014010)

列文森在China:an interpretive history(《中国:一个阐释性的历史》)中说:历史是先例的储藏室。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初,中国的工科高等教育迎来大爆发,因而成为研究工科高等教育初创经验的典型期。本文主要以历史学、教育学为研究基底,尝试对1956—1966年XX钢铁学院初创期的文献展开研究。这一时期留存的大量文献,提供了审视“历史中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丰富且有深度的材料和广阔的学术追衍空间。通过研究,意图展示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初创思想、实践的历史场域,揭示其发展脉络和内在运作机制。这些场域、脉络、机制既蕴含于也揭示了对当时工科高等教育国家“话语”的深刻理解,让国家层面的全貌可以在个案的历史延展中得以“全息”呈现。

一、初创背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一五”计划

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的工业部分非常薄弱,尤其是重工业。以钢铁产量窥之:1949年,中国产铁25.2万吨,产钢15.8万吨;而同期世界产铁和产钢量分别是11350万吨和16000万吨,中国占比仅为0.22%、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目标,并将发展重工业作为战略重点。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也提出: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由此可见,建设工业强国的目标贯穿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发展战略的始终。

(二)包头工业基地建设

1927年地质学家就发现了白云鄂博这一世界罕见的含有稀土金属的共生矿。国家对开发白云鄂博资源、建设包头工业基地非常重视。1949年政务院重工业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钢铁会议,决定把包头列为“关内新建钢铁中心”的目标之一。1951年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顶层设计能力和组织优势,制定了工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以包钢为中心的华北工业基地的建设”[2]。在国家拟定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6个重点项目在包头兴建。国家、华北局和内蒙古自治区都给予包头工业基地巨大的政策支持,为相关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包头视察。

包头市也积极行动,1953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包头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为建设包头工业基地而奋斗和一九五四年工作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建设包头乃是为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包头市全党必须高度地觉悟到实现国家在包头的工业基地建设,对于保证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着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包头市的每个党员、工人乃至全体人民必须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贡献出一切力量,并以建设包头工业基地为中心而作好各方面的工作。”[3]831954年10月,包头市委《关于新包头市的建设方针与任务的决定》指出:必须按照工业建设的进度和各方面的需要,努力发展城市的物质供应、文化供应、交通运输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包头市的总方针是一切为工业服务[3]82。

包钢作为华北工业基地的建设中心,作为国家三大重点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显赫的地位。同时,包钢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也是党和国家落实毛泽东同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谨慎对待”[4]的指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包钢的诞生与发展,带动包头从一个清末和民国时期商业性的皮毛集散地的草原河滩小镇逐步发展为以冶金、机械、军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这对于改变中国工业布局,对促进内蒙古、华北地区及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也显示出党和国家作出建设包头工业基地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

二、建校环节

包头工业基地的发展既得益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同时也离不开大量人才的执着付出。党和国家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从全国各地抽调人员支持包钢建设。但即便如此,人才短缺仍是一个横亘于建设新包头市前面的巨大难题。为此,1956年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着手建立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以满足包头工业基地的人才需求,即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后并入XX钢铁学院)。几经易名,包头钢铁工业学校于1960年改称XX钢铁学院。

在“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教育上主要贯彻以“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国家根据包头的实际情况,除了对包头进行人才调配外,冶金部还先后发布了《冶金部有关教学方面文件及包头建校校务会议决议》《冶金工业部工业教育司关于改变中等专业学校政治课程的通知》《冶金部关于改进教学实习工作的指示办法及总结》《冶金工业部教育司关于改进本年度毕业设计工作的指示》等文件,对学校的教学、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先后做了规定。包头冶金教育体系的建成,也反映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作用,乃是胜利完成1955年建设任务的决定因素”,“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组织上、思想上团结与动员全党、全市工人及一切劳动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建设包头工业基地”[3]91等党的领导作用,以及党对教育事业建设的积极作用。

三、招生环节

(一)招生与招工培训相结合

XX钢铁学院自1956年开始招生,该校是针对钢铁工业而建立,因此其招生也独具时代特色。为解决包头工业基地建设人才的缺口,国家对XX钢铁学院采取了“招生与招工培训相结合”的招生模式。根据冶金部计划进行招生,即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给企业在现有人员中培养了一批新的技术人才。如在第一批学生中既有从外地招收的学生,又有从企业接收而来的文盲或技术薄弱的技工。炼钢厂与XX钢铁学院合作,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边做边学。经过三年学习,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达到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使其快速入厂工作。

表1 1959—1964年炼钢厂各类文化班统计表[5]

(二)教育与移民开发相结合

随着“一五”计划的实行,国家对包头市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其中为了填补人才的缺口,对人口进行了统一的调配。XX钢铁学院毕业的学生大部分直接进入包头工业基地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同时XX钢铁学院的师资力量也为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民族地区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资料显示,学院教师“陆续从清华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工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以及哈尔滨土木工程建筑学校、洛阳机械工业学校、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吉林工业电气装备学校、长春建筑工程学校、本溪钢铁工业学校、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山西冶金工业学校、中南矿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到校的一批毕业生和调派的教师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起建校初期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当时,上级主管部门还从冶金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调配了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为了充实师资队伍,有十几名本院大学高年级学生被选调到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中南矿业学院等院校进修,毕业后回校担任教学工作。当时学院领导非常重视人才引进,积极主动到北京等地的高校广纳贤才。”[6]4学院的建设人员以及师资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补充。在“一五”计划期间,包头市市区人口机械增长率急速上升(见表2)。这得益于为支援包钢建设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了学院的较大部分的师资。

表2 1953—1958年包头市区增长人口原因及所占比重比较[7]

(三)学历教育与干部培养、职业教育相结合

根据《内蒙古包头市人民委员会关于选送工、农、牧民、工农干部高等学校学习的规定》以及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公司下发的《包头工学院在包钢内部招生的通知》等文件,学院招收了众多有一定学习精力和能力的干部和职业工人入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很多干部、工人的文化程度偏低,特别是一线工人,有的甚至目不识丁。虽然干部、工人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工作上存在局限。这对包头工业基地的发展十分不利。XX钢铁学院利用学历教育与干部培养、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高等教育,使干部、工人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一代建设者。

“1963年根据包头钢铁公司〔(63)包钢干字第1129号〕文件《关于在钢铁学院成立干部专业班的通知》,学院开办了干部技术专业大学班和中专班。”[6]185自此,XX钢铁学院开始联合各大企业开展又红又专的职工干部建设培养。对职工教育学校也加大了力度,如夜大和函授的发展,积极搞好技术人员和干部的培训。如在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公司〔(59)包头李敬干字第0728号〕文件《选送在职工人干部报考包头工学院的通知》中提到:“我公司50名工人、干部报考XX钢铁学院,计报考大学部10名,中计部40名。经研究,决定由以下单位抽调(见下表),凡未分配任务的单位,如果有要求报考的,可提出意见研究。”[8]

四、思想政治教育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等教育也不例外。XX钢铁学院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这在该校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可见一二:“培养具有较高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能在冶金建设和生产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实施和应用能力。”[6]11学院认真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方针,在设置教学计划时,特别安排了政治教育部分。以炼钢、炼铁专业为例,教学计划设置显示:每周会有一天的政治理论和时政教育安排,即使在忙碌的生产劳动期间也会保持每周两个小时的政治教育。此外,学院还会进行每学年一次的群众性政治思想和劳动鉴定,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许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中。特别是,该院的政治课教学一直秉持“两条腿走路”原则,用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结合时政进行讲授,既注重了理论理解和应用,又配合时政讲出了生动性。这一点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也是可供借鉴的重要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学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将生产劳动视为必修课进行设置。以炼铁、炼钢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例,此计划将生产劳动划分为两类:一般劳动和专业劳动。一般劳动是学生参与的校内外的公益性劳动,有每周半天的较为分散的安排,也有每学年两周的集中性劳动。由此养成学生们爱劳动的好习惯。专业劳动则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现场教学在工厂内开展的。目的是使学生们验证理论、总结经验、熟悉生产过程并为其毕业论文(设计)做前期积累。对生产劳动的重视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学校也是一样,它上承国家政策,下接内部管理,故而在这样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和政治厚重感。

生产实习也被作为锻炼意志、改造思想的过程予以重视,鼓励学生学习工人阶级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用饱满的热情和正确的态度对待生产实习,做到学习、劳动、思想“三丰收”。学院还开展“比听从指导看遵守纪律、比劳动态度看谦虚朴实、比群众关系看互动帮助、比积极钻研看实习效果、比政治挂帅看思想提高、比讲求卫生看身体健康”[9]的六好评比活动。通过开展生产实习劳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上同工人阶级朝夕相处的劳动体验,工人师傅们直爽朴实、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服从组织纪律、集体至上的可贵品质充满了感染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转变很大:更加热爱劳动并树立了强烈的建设使命感。

五、教学环节

(一)联系实际开展理论教育

学院是因包头工业基地建设需要而成立的工科院校,注重生产实践,致力于培养实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但是,学院并不轻视理论教学,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尽量向国内外同类先进高校学习、看齐。教学内容既注重基础理论课的扎实推进,又涉猎相关新兴尖端科技。同时,学院要求开设新技术讲座,了解本专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问题;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创造。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具备应用实施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日后做好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底气。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由浅入深,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课堂、讨论和实验,也可以是参观、讲座和实习。合理安排理论教学时长,“低年级每周不超过30小时,高年级则每周可减少到26小时或更少,这样可使学生有必要的自己支配的自习时间及课外学习或科研时间”[6]15。同时提倡学习、生产与科研三结合,鼓励学生自主科研。“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为此,必须鼓励学生在学时间进行经常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养成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各年级学生都应组织科研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每周的时间安排不可强求一律,低年级一般可定为两小时左右,高年级则可增多到四至六小时,必要时还可再多。”[6]16在教材建设上,除了采用当时通行的同类院校教材之外,学院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需要,自行编写。

(二)专业和课程的设置

“以产业特色设特色专业、特色课程”是学院专业设置的成功经验所在。建校初期,学院设置了金属矿藏开采、炼铁、炼钢、炼焦化学等与企业对口的专业,虽然单一却明确。1960年,随着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等相关国企的建立,学院在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上也进行过调整。“根据包头矿藏情况和包钢生产的需要,今后我院专业设置拟以黑色和稀土、稀有金属开采冶炼和工艺为中心。”[6]11“专业范围的宽窄,应该根据国家建设的全面需要(包括当前的和长远的,中央和地方的)、科学理论体系、生产技术分工与培养可能来加以确定。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但为了适应地方和中小型企业的需要,可以把某些专业的业务范围适当放宽些。”[10]在该思想指导下,学院的专业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逐渐增加了采矿系、建筑系、机电系、数理化系等专业机构,以变革的方式来不断适应产业的需要。

六、实习实践环节

学院对实习实践的设置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解决困惑,并且鼓励学生将所学所见学以致用、应用于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良性循环。冶金、采矿、建筑系的相关工科专业对联系实际的要求更高,非常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学院的实习分为平时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类。“实习生应按照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在施工工地上以工人助手身份出现,编入工人小组,在技术工人的指导下,从事各主要技术工种(如木工、瓦工、抹灰工、钢筋工等)的施工操作。”[11]实习生作为工人助手的身份进入工厂一线参与实习,工人师傅们毫无保留地教,学生们心无旁骛地学,学到的都是工人师傅最直接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老练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应用能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素质。

以“金属矿床开采”专业一年级认识实习及劳动计划和大纲为例,“……这次劳动及实习是在学生仅为了普通地质、未学其它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主要任务是:地质实习和对露天矿做全面认识性实习。其次是生产劳动。通过地质实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已学的普通地质知识和为下学期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全面认识学习及专业劳动,要求达到对露天矿有全面的感性认识打下实践的基础,为以后学专业课创造有利条件。”[12]从这段对实习目的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知识验证,即将理论经验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过程,时间在五天到二十天左右。

毕业实习则涉及更多内容,时长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并对学生有一定的工种等级要求,并且会涉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展。学院一份毕业实习大纲中描述了具体实习方法:“本次实习主要是听报告、现场参观、岗位劳动及矿山生产组织管理实习等方式进行。在岗位劳动时学生以徒工身份分入各台阶工作面、各工种内。由师傅负责指导生产劳动及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参加的工种,主要是根据毕业设计的专题来分配,分别进行岗位劳动。”[13]这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同生产一线的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既解决了学生前期的数据调研等问题,同时也有望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对它的深刻理解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XX钢铁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五”计划期间创办工科高等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通过上文对1956—1966年的XX钢铁学院所做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是工科高等教育初创经验形成的典型时期,以“资源↔产业↔教育”为导向逻辑的思路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指导支援下,XX钢铁学院在建校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思想教育、实习实践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均一以贯之这一逻辑,创造了“资源开发↔产业勃兴↔教育发展”的多赢局面,完成了“扎根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是当时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个案之一。

为了促进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人们已经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从多种方向、多种角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不少具有价值的方案和设想。作为高等教育赖以存在的大环境,当代中国社会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就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基本矛盾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言,两段时期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虽然历史研究并不能为当前的实践提供现成的答案和具体行动方案,但相信XX钢铁学院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遗产还是会为当下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有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冶金工业部情报研究总所技术经济室.国内外钢铁统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2] 包钢志·第五编建设志(1927—1990)[A].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1993.

[3] 中共包头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中共包头党史大事记1924—1993[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

[4] 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第2编[G].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 炼铁厂职工教育三十年概览[Z]∥包钢史料12.包头钢铁公司厂史办公室,1989(12).

[6]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史(1956—2006)[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

[7] 岳峰.包头人口[M].包头:包头钢铁公司,1983.

[8] 选送在职工人干部报考包头工学院的通知[A].内蒙古科技大学档案馆.案卷号:1958.JX0201.3:2-3.

[9] 包头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中专轧钢三年级第一次生产实习工作总结(1959年6月8日—8月8日)[A].内蒙古科技大学档案馆.案卷号:1959.JX0703.29.

[10] 关于修订教育计划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A].内蒙古科技大学档案馆.案卷号:1959.JX0401:1.

[11] 包头工学院关于我校学生实习请批示由(作者注:应为“事由”,原文如此)(59)包工学院教字第5号[A].内蒙古科技大学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959.JX0703.29.

[12] 金属矿床开采一年级认识实习及劳动计划和大纲[A].内蒙古科技大学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959.JX0701.28.

[13] 包头钢铁工业学院采矿系金属矿床开采专业毕业实习大纲草案(1960年用)[A].内蒙古科技大学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959.JX0701.28.

猜你喜欢
钢铁学院建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等教育学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钢铁侠”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