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武大靖

2018-06-06 14:35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8年4期
关键词:冰刀冰场平昌

2018年的2月,一个叫“武大靖”的名字很火,他在平昌冬奥会为中国夺得第一也是唯一一块金牌,他还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闭幕式的旗手。

说起武大靖冰上“运动梦”的起源,竟然是电视节目。那是武大靖10岁的一天,他在家里看李佳军、大杨扬比赛,他们在冰上潇洒的身姿给了他深深的震撼:“我也要练短道!”这个小男孩下了决心。于是,佳木斯市短道速滑的业余队里,就多了一个“秀气得像女孩儿”的小运动员。

刚开始练的时候,因为水平不够,武大靖排的冰点都是凌晨,这也就意味着每天4点多钟,他就要起来上冰。天那么黑,那么冷,训练还是在室外冰场。

拿着冰刀、骑着小自行车,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风中赶往室外冰场,大靖坚持着。从他训练开始,妈妈只送过他一次。有时,妈妈心疼他,想让他多睡一会,武大靖却反过来安慰妈妈:“没事,我能坚持!您多睡会儿,别管我。”

训练中的苦和累,武大靖也从不向爸爸妈妈说。一次,大靖爸爸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跑去冰场,看儿子训练——“那时候的室外冰场哪有防护挡板呀,全靠雪堆挡着,滑着滑着摔倒了,整个脑袋都扎雪堆里了,他也不哭,起来拍拍雪接着滑。”武爸爸现在想起当年事,还记忆犹新。

训练刻苦的武大靖,从冰场下来后,衣服从里湿到外,寒风一打,湿透的衣服就会结一层冰。武大靖怕爸爸妈妈担心,每次训练完,他会把衣服先换好,一回家就泡上水,然后才吃饭,6点多又去上学了。对于儿子的这份体贴,武大靖的妈妈觉得非常温暖。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佳木斯业余运动队已经不能满足武大靖了,从佳木斯、哈尔滨、南京、长春到北京,他开始了求学的漂泊之路。

在那段时间,聚集在黑龙江省练短道的孩子几乎都有着相同的经历,最后都来到了哈尔滨——因为那里有符合标准的室内冰场。前来训练的孩子太多了,只能按照水平排冰点,刚开始武大靖他们都是后半夜上冰,一个教练带着二三十个孩子,一起吃住,一起训练。

当时武家并不富裕,一个月600元的伙食费,是个相当重的负担,懂事的武大靖从不乱花钱,也不跟其他的孩子攀比。就连冰刀,也是有什么穿什么。

父母第一次给他买的是大道用的鞋,他妈妈想,孩子脚长得快,就特意买大了一号,“咱那时不懂啊!想着能穿时间长一点,不是能少花点钱吗?”大靖妈妈现在想起来,还心怀愧疚,“穿着不合脚的鞋训练,不知道儿子多遭了多少罪啊。”

后来,武大靖一直穿着爸妈给他买的二手鞋训练,直到心疼大靖的二大爷赞助,按他的脚型定做了一双鞋,武大靖才拥有了第一双属于自己的定制冰刀。

“一双鞋加一副刀加一个油石、一个刀架将近7000块钱呢!” 二大爷的这份支持武大靖一直铭记在心。

为了学有所成,武大靖决定从哈尔滨去南京。13岁的少年独自背着行囊,20多个小时的火车,一路向南。

站在站台上的妈妈看着远去的列车哭了——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我的大靖那么小就要离开家,吃了那么多苦。孩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坚持,你真的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吗?

武大靖在江苏,家里没有条件让父母去看他,那个时候通讯还不太发达,大靖与家里的联系也很少。等他回家时,爸爸妈妈惊呆了。“走的时候不到1.6米,回来时竟然长到1.8米!”大靖的爸爸一边比划着身高,一边唏嘘感慨着,“差点认不出来了。”

江苏队解散后,武大靖又成为吉林省冬管中心的运动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时,武大靖还是一名省队队员,而凭借在全国联赛上的优异发挥,武大靖在当年11月份就来到了国家队,直到今天。

在爸爸媽妈的眼中,从小武大靖就是个特别贴心、温暖的孩子。直到现在,大靖还是那么恋家和孝顺,几乎每天都会给爸妈发消息、视频聊天,外出比赛也一定会给家人和朋友带礼物。在队里,他是愿意照顾兄弟的仁义大哥;在朋友当中,他细心周到,重情重义;在家里,他更是亲人们的骄傲。

2014年索契冬奥会,未满20岁的武大靖在男子500米决赛中,收获一枚银牌。当年5月,武大靖回到母校——佳木斯市第七中学,看望老师和同学们。他不仅把自己比赛的手套留给学校,还给全校师生做了汇报演讲,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

2018年的春节,武家注定是在热闹、紧张、欢乐中度过,全家20多口人齐聚武大靖奶奶家,全家人的心也跟大靖一起走上了平昌奥运会比赛场。

“大靖有十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儿子,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尽自己的能力,发挥正常水平,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就好。爸爸妈妈等你回家过年!”武爸武妈的话,是那么地平实而又温暖。

猜你喜欢
冰刀冰场平昌
滑冰
滑冰,冬季走向四季
液压挖掘机改装抓木器的技术研究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序章 穿冰刀的少年(3)
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
走进平昌
序章 穿冰刀的少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