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启
远山如黛,近草如茵,小溪潺潺,小鸟啾啾。虽然刚刚迈进四月的门槛,早晨的太阳,一冒出山头,就表现出掩饰不住的火热情怀。
天刚蒙蒙亮,就被母亲拉了起来,硬要我陪她一起去附近的地里逛一逛。就那么几块地,有什么好逛的呢?翻过来,是那几块地,覆过去,还是那几块地,难道多逛几次,土疙瘩就变成了金块?我一脸的不悦。
母亲知道我心情不好,但又不知道该怎样劝慰我。
一边跟随母亲走在纵横交错的阡陌小径上,一边却还在不停回想着昨天与学生发生的冲突。他俩本来是我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平时温顺乖巧。可昨天,他俩竟然在晚修课堂上“沆瀣一气”,一个公然画画,一个偷看小说。于是,被我叫到了办公室。
“你们是不是认为自己百分之百地可以考上好学校了?”我的话语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温和,瞪着眼睛大声质问。
“谁说我要考好学校了?”
“那你还来干什么?”
“读书。”
他的话瞬间激怒了我。我本来就很不喜欢科任老师告状,而晚修老师却已经是第三次来向我举报他“上甲课做乙事”了。这一下,他的话仿佛一根扔在干草堆上的火柴。我的怒火顿时“轰”的一声冲了起来。“叫你家长来跟我说。”我忍不住猛地拍了一下桌子。他一时被我的气势唬住了。
停了一会,我又转向另一个他。
“你呢?为什么要在晚修课时看小说?你是不是认为自己考了几次第一名就了不起了?”我知道自己刚才有点失态,语气迅速降低了八度。
他低着头,不看我。“我喜欢文学,不喜欢数学。你不是说我像韩寒吗?”
他竟然用我曾经表扬他的话来反驳我。
“你以为你就是韩寒吗?一个这么大的中国,出了几个韩寒?”
……
乡下到处是青山绿水好空气,的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可是,昨天与学生发生的不快,始终还在我脑子里有如鬼魅一样,挥之不去。所以,尽管山水再好,也完全没有一点欣赏的雅兴。
不知不觉间,已随母亲来到了一处小土坡上。敞开心扉,纵目远眺,饱览满眼满眼的青山绿水,心情仿佛还是好了许多。
“你看,这块地,土脚子深,种白萝卜,最合适,每年都能拔出千把斤。而那一块,土脚子浅,但是,种麦子又不错,所以,那里的麦子,每年收成都很好。左边那块,土带沙性,种别的东西不行,而种红薯,却再好不过了。右边那一块,地势低洼,有点藏水,如果用来种麦子,也许颗粒无收,但是,用来种芋头,却又很好。而对面山头上的那块地,采光好,阳光足,种棉花最好。”母亲仿佛在给我指点她的江山。在她眼里,每一块地,每一寸土,都是好样的,只要栽种得当,在浩荡春风里,在金色秋来时,都充满希望,都能得到丰收的喜悦。
是啊,教书育人与种地也差不多是同样的道理啊,我怎么就糊涂了呢?
如果让姚明去打乒乓球,让刘翔去游泳,让郭晶晶去举重,让李娜去摔跤,那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尽其才,各尽其能。这虽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训了,但是,这也不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吗?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不仅要像农夫一样辛勤地耕耘,更要像个农学家一样深入思考。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通了很多事情,心情也轻松、舒畅起来。
的确如此,如果他是一棵树,那就让他长成栋梁;如果他是一棵草,那就让他奉献一片绿意吧……适合种麦子的地就种麦子,只能种红薯的地就种上红薯……如此,岂不甚好?
这么一想,蓦然发现,这个世界,仿佛比原来可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