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何去何从?

2018-06-06 10:14钱建兵
今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训职业专业

钱建兵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有改变自身教学的强烈意识与自觉行为,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力,自由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不是让一些学习培训充斥教师的生活。我们在轰轰烈烈地搞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大生产”的同时,是否认真地思考过:教师的专业成长真的是靠培训出来的吗?

再想一想老一辈的教育家,他们生活的时代没有诸多的专业发展要求,甚至也没有“专业”这一词。他们的教育人生难道不专业吗?与他们相比,当下我们虽冠以“专业”,却有多少不专业啊!

数字化时代已然降临,未来时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发生变化,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紧随时代变革。当下值得深思的是:教师专业发展何去何从?

第一,学习、培训越多效果越好吗

教师资格证五年一注册,对继续教育学时有数量上的要求,同时,教师自身存在着职后提升的需要,不少机构、个人看准了这一“蛋糕”,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就培训的“专家”而言,从高校教授,到各类名优教师,难保不会有鱼龙混杂名不符实的。撇开讲座学习的质量不言,对于受训教师而言,当学习活动较多地占用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生活时间时,当学习培训成为教师外在的一种负担时,这样的培训学习活动就演变成为教师的“刷学时”。教师在校的时间与精力去哪儿了?一项调查表明,完成各级各类检查、参与临时交办的非教学类任务、完成各类网上学习、参与各级各类会议培训,成为占用教师时间的四大因素。同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每个教师原有的知识背景和实践背景不同,也难以设计有体系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这就难免地在学习活动中会出现系统性不足,交叉重复的内容太多,容易出现与教师原有认知体系之间脱节断层的结果。

思考:诚然,不提供给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平台是一种缺陷,但当培训泛滥或远离教师内心需求时,则可能造成一种灾难。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缺什么

当下的一些教师培训把方向定在教育技術层面的提高上,希望能给教师一种技术上的支持。值得警醒的是,对技术、技巧过于依赖,容易对教育教学基本问题忽视。在依赖工具的过程中人容易走到工具的背后,容易不知不觉中也被工具化了。例如,教学过程过于依赖电子媒体,师生心灵的沟通在虚拟的世界、虚拟的情境中,人简化成了一个个符号。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就是一些规则与规范,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艺术的要义是创造,是个性,是心灵的自由。专业发展,就是发展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自己思考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由外力替他思考。专业成长的培训要发挥造血的功能,而不是输血。因此,当下要让教师学会自己观察课堂,研究学生的学习。有人说,成长=经验+反思。教育的智慧是实践性的,因此,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走向专业。教育是实践性的活动,评价教师应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主要依据,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成长。但实践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专业的阅读与写作,否则,永远只能重复昨天的故事,始终停留在“匠”的层面上。

写作反思,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因为没有一定的表达概括能力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作为对实践进行反思的过程,写作对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有着重要作用。长期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更敏感,更容易捕捉提炼教育现象后的问题,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在写作中逐渐形成的心灵的丰富性与敏感性,也使教师变得更容易亲近、理解其教育对象。表达与交流,探讨与争鸣,使教师能走出固有经验的窠臼,不故步自封,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能力。所以,系统地反思与写作仍然是教师由经验走向理智,走向专业成熟的必经之路。同时,教师的这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习惯,也会对教育对象产生一种熏陶,这种身教的功效往往比言传要好得多。

思考:专业成长的培训要发挥造血的功能,而不是输血。因此,当下要让教师学会自己观察课堂,研究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成长。但实践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专业的阅读与写作,否则,永远只能重复昨天的故事,始终停留在“匠”的层面上。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而言,不能将职称论文发表的要求变成一种形式主义,从而纵容教师不需要反思提炼而写作。

第三,回到原点:对“专业”一词的再思考

专业化是个热门词。各行各业都可以冠以专业一词,于是满大街的都是“专业”:专业开锁、专业防水、专业美容……任何一个职业,不冠以专业,就显得业余。什么叫专业,通俗地讲,无非是指专门从事这一业务的人,在经验方面有一定的积累,能熟能生巧,比外行的人做得快些。

显然,这样的解释是对专业表层的理解。专业不仅表现在技术娴熟程度上,还在于不断能改进优化方法,创造新的工具,更在于是从内心对行业精神的一种反省,即所谓工匠精神。对每一件产品付诸自己的劳动,渗入感情,倾注精神。也就是说,专业更是一种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综合体,有职业信仰的成份。而这与个体的人生的态度,价值的追求,有内在一致性的。专业发展,做人在前,专业在后。就技术和方法谈教师专业发展,太低级。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就是立德树人。

所以,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内心世界的充溢。这个道理,许多老一辈的教育家用他们的教育人生已作答,如陶行知用一生践行“捧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他对教师专业的注解。对于专业的精神性追求,也是不少教育大理论家的共识。如马克斯·范梅南说:“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教育就是为别人的成长操心的事情。”他们对教育的诠释体现了专业的核心——用心去关注。

因此,看你是不是专业,不在于你从事这行业有多久,也不在于你的工具有多先进,而在于你对职业的态度,你对工作倾注程度的多少。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你的职业中,你就能获得最大的智慧,你的身心也会因职业所带来的内外的一致性所浸润,获得人生的智慧,而不是把职业看成一种外在的负担牵累身心,内外不统一,时间长了,必定是职业的倦怠。正如帕克·帕尔默所言:“深层愉悦与外部世界深层渴望之间相遇交融的圣地。”一句话,当你内心把职业神圣化了,就能把你引向专业化。

思考:专业发展,做人在前,专业在后。就技术和方法谈教师专业发展,太低级。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就是立德树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

猜你喜欢
培训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