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说书

2018-06-06 16:25赵华英陆晓茸
曲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安塞代表性陕北

赵华英 陆晓茸

陕北说书是陕北当地口头文学与乡土音乐相结合的民间说唱艺术,也是陕北黄土高原从艺人数最多且极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

一、陕北说书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1.陕北说书的发展过程。陕北说书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民间艺人们传说:“它是三皇治世时流传下来的。”据清代的《榆林府志·艺文志》记载说:“康熙九年,刘第说传奇,颇靡靡可听……”,证明陕北说书至少在清康熙年间就已经很盛行了。

陕北说书能真正讲清楚的历史是从中国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韩起祥老先生开始的,从韩老出生的1915年算起,已过一百年。20世纪80年代起,张俊功老先生又把陕北说书推向一个高潮。

2.陕北说书的影响。目前,陕北说书的发展也算是最鼎盛的时期了,从艺的艺人大约有一千三百多人,完全靠陕北说书维持生活的在三四百人左右。陕北说书在陕北地区的普及已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有超过五百万人接受并热爱它。

安塞的解明生、陆晓茸表演的《一盘腊肉》荣获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姚敏学创作的《半碗饸饹》荣获第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安塞的赵华英根据陕北说书音乐改编并演奏的三弦曲《农家欢歌》荣获“2013亚洲国际音乐舞蹈艺术大赛”金奖。由安塞陆晓茸、赵华英、曹兆富、张安平、李小安五位演员表演的传统曲目《大脚娘》,横山熊竹英表演的《刮大风》,均于2016年6月,荣获法国巴黎第九届中国曲艺节“卢浮”铜奖。据不完全统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有百人之多。

3.陕北说书的传承情况。陕北说书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安市内现有中、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说书)代表性传承人6名。另外,榆林市有省、市两级代表性传承人12名,共计18名。

现在,陕北说书艺人多、观众多,市场也比较活跃,主要是各种民生民俗活动的演出。另外,还有各级地方党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部分艺人,编排节目进行宣传或参与重大文艺活动的演出等。

二、陕北说书艺术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看起来红火热闹的陕北说书,其实,它的传承问题着实令人担忧,并且越来越走向颓势。具体情况如下。

演员老化、收入太低。现有艺人的平均年龄在50多岁,30岁以下的艺人只是凤毛麟角,而且这部分艺人中能掌握陕北说书核心技艺的人基本没有。艺人中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收入还达不到普通百姓的中等水平,安塞曲协有位颇有影响的副主席,因生活困难,被列为兜底扶贫户,个别艺人更可怜,处于极度的弱势群体。

有人爱,没人学。有很多农村待业青年,对于陕北说书艺术很热爱,但提到让他们学习并从事这门艺术时,他们都直摇头,问其原因,他们说:“父母不让学。”再问及父母时,他们都说:“社会上,谁能瞧得起艺人呢?学了说书,就等于学了要饭,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没了前程,一辈子受穷呢。”因此,多少人望而生畏,爱而弃之。其实,这句话说的现象,正是陕北说书传承者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实惠的结症所在,也是陕北说书传承中的“肠梗阻”。

现有的艺人,整体素质较差。有这么一句话:“陕北说书艺人们吃的文化饭,但就是没文化。”一语道破天机,个别艺人都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试想,就这么样的一个艺术群体,对艺术的简单传承都做不好,何谈编创、表演所需的更高水平的技能技巧,其实,这门艺术急需有一大批有水平、有素质、有思想、有作为的创作表演团队。

“无政府”状态。事实上,虽然各级文化部门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但是他们的工作只做了文字方面的记载,而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却从未见有什么大的成效。那些被命名了的国、省、市、县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根本没有被相关部门重用,截止现在,他们除了自己联系的一些演出外,很难再有大的作为。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一边是代表性传承人赋闲在家没事干,一边是传承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致使陕北说书后继乏人啊!

有领导说:“传承工作主要是看艺人们怎么干”。其实,可怜的艺人们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而这传承工作中遇到的经费、人士等等困难,就只有望天长叹的份了。他们就是再有满腹文才和浑身武艺,又怎能发挥出来呢!

三、解决陕北说书艺术活态传承问题的四点建议

鉴于以上四条现实情况,我们与众多艺人切磋商谈其解决之法,得出四条解决办法。

1.思想有认识,工作才能有落实。认识问题是一个最根本问题,不懂得陕北说书的价值,才是最可怕的。陕北说书是承载陕北人文化基因的最重要载体之一,他是陕北人的根,陕北人的脉;他是黄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独一无二,不可再生;他也是深深烙在陕北人心中的个性特征和文化记号,永远相随,无可替代;他还是陕北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极具特殊性、代表性。民族文化造就世界文化、传统文化滋养现代文化。没有文化的人是愚昧的人,没有文化的民族是盲目的民族。只有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识,干起工作来才有劲头,有目标。

2.建立健全传承与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成立陕北说书艺术的行政事业管理机构。如:振兴陕北说书艺术办公室或陕北说书艺术传习督导室。它的职能是:全权负责各级陕北说书艺术事业的管理和传习监督指导等工作,可下设必要的理论研究、传习授课、创作上演等行当的支机构。组织或召集人才进行相关课题的攻关和实践、编撰教材、破解业务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将成果普及推广。

3.细化、明确传承体系,指定、落实传承任务。要求有条件的县(区)特别是一些陕北说书流传广、艺人多的县(区),如榆阳、横山、子洲、定边、靖边、绥德、米脂、神木、宝塔、安塞、志丹、吴起、甘泉、子长、延长、延川等县(区),迅速成立专门的陕北说书社团。这些社团中应配制组织管理、创作、编曲、导演、表演等各个行当人才。人员管理和待遇办法,可参照南方地区一些弹词社团的管理办法,即每个社团应由政府部门安排解决10人左右的公益性岗位。确保他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另外,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之规定,具体提供工作场所,拨付足够经费,用以采购音响、灯光、乐器、服装、道具、车辆及舞台装饰等基础设施。

4.陕北说书传承工作应从娃娃抓起。要求各陕北说书流传广、艺人多的县(区),都应设立县(区)级陕北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每个县(区)推荐2―3名代表性传承人给予充足的经费补贴,确保如数按时到位。应尽快组织人员编制统一教材、安排统一课时,实行统一管理,定期统一测评。要全面深入中小学校园进行传习活动。要善于发现人才,耐心培养人才,爱护重用人才,大力推荐人才。要全面推进陕北说书进校园工程,扩大陕北说书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培养全体在校孩子对陕北说书的浓厚兴趣。可不定期搞一些校园陕北说书展演或比赛等活动,扩大普及率,提高知名度,促其繁荣发展。

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条件,陕北说书艺术的活态传承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就可以基本得到解决。出现问题有人承担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具体问题,陕北说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

猜你喜欢
安塞代表性陕北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致敬经典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第五批国家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