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琮
“春典”,作为旧时曲艺艺人的行业用语,笔者认为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很有必要。笔者于1979年开始从事曲艺编辑工作,因为工作需要频繁地接触曲艺作者和演员。与他们接触交谈过程中,偶尔会发现几句根本听不懂的话。日子久了,笔者逐渐从杜放、朱学颖、张剑平、刘鹏等人口中知晓那些听不懂的语言名为“春典”。此后,通过近四十年对“春典”的了解和搜集,笔者愈发认为对“春典”的研究应该包含在曲艺整体研究之中。
“春典”,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省市的曲艺人士特别是相声、评书、鼓曲、二人转等曲种专业人士中流传甚广,几乎人人皆知,只是多少有别。但是,对于“春典”的来源、作用、分类、存在意义等,真正了解的人极少。“春典”或许不被外界甚至曲艺行内一些人士所认同,然而,它是实际存在、不容忽略、值得研究的一种特殊语言。
曲艺界对“春典”的称谓有所不同,在北方一般称“春典”,而在南方一般称之为“行话”“隐语”,甚至有称之为“黑话”的。除此,还有称“切口”“反切”和“秘密语”的。“春典”为什么存在,原因极其简单。所谓“三百六十行”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其规则,更有一些绝对不能让外行业知晓的秘密。因此,创造自己行业的专业语言也就是“秘密语言”是出于实际需要。
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尽管我国很早就有记录秘密语的坊间刻印本了,如宋代的《蹴鞠谱·圆社锦语》就记录了一些秘密语,但是在秘密语研究方面,国外却走在了前面。如法国的语言学家房德里耶斯于1921年出版的《语言论·历史的语言学导论》,就将多种行业语言、宗教语言和隐语统称为“特殊语言”,并进行了详细论述。我国正式出版秘密语书籍略晚。1924年,由上海东陆图书公司出版了吴汉痴主编的《中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又称《切口大词典》)的辞书。这部辞书收录了语词形态切口即秘密语17个大类,373个子类,共十余万言。17大类分别为:行号类、杂业类、工匠类、手艺类、医药类、巫卜类、星象类、衙卒类、役夫类、武术类、优伶类、娼妓类、党会类、赌博类、乞丐类、盗贼类、杂流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卷首署“癸亥初冬缶老人”所撰的序言,称其“近顷坊间之出版物夥矣,同独未及于切口,何也?岂以事属渺小为无足道耶!果如是,则谬矣。……我知坊间之所以乏此著作者,实以社会之大,事业之夥,切口秘奥,无以侦得之耳。”寥寥数语,可知这位自署“八十有一”的老人见解之深,分析之透。老人认为当时的书籍甚多,却无一部关于“切口”的专著,还明确指出,如果觉得此事微不足道是非常荒谬的。
秘密语盛传于民间,虽然不是人人能懂,但也是一種特殊的小众变体语言,集语言、文学、文化、民俗研究价值于一体,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这部辞书出版的当年,容肇祖撰写了《反切的秘密语》一文,发表在《歌谣周刊》3卷第52期。这是我国第一篇对“秘密语”进行研究的文章。容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从喜爱民间歌谣始之,开始研究民俗学。他曾先后跟随顾颉刚、刘半农等先生学习,还在厦门大学任教时跟随鲁迅学习,后成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史研究专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因为他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研究文章受到极大关注。遗憾的是,他所写的《反切的秘密语》一文社会上关注者却不是很多。7年之后,1931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撰写了《反切语八种》一文,发表在《史语所集刊》第2本3分册。这篇文章的发表至少说明中国民间秘密语是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极有个性,对此进行研究是极有必要的。可以认为容肇祖和赵元任二位先生的文章是以现代科学的视点,拉开了研究民间秘密语的大幕。
所幸,以后此类辞书和研究文章逐渐多了起来,“秘密语”已经进入人文科学的视野。然而,笔者在查阅几乎所有“秘密语”辞书,并阅览多篇研究文章后,却因其不科学、不全面滋生出一种极大的遗憾甚至是失落情绪来。以刘延武编著的《中国江湖隐语辞典》举例,其中将“隐语”分为19类,归纳为11个方面,分别是:一、隐居场所;二、绿林好汉;三、方术之士;四、侠客侠盗;五、金兰结义;六、宗教帮会;七、江湖艺人;八、武馆镖师;九、乞丐窃贼;十、门客混混;十一、江湖骗子。从这十一个方面看,确实采集得比较全面。如“江湖艺人”方面,编著者作了说明:“江湖艺人是闯荡江湖,说唱、杂耍、卖艺人员的总称。无论是杂技、变戏法、说书、曲艺、弹唱等艺人,都有几手绝活。他们四处奔波,闯荡江湖,但都遵守江湖规矩。”这段说明比较详细,“江湖艺人”归类下也为一些曲艺“春典”用语做了注解。然而却并不全面,如蜻蜓点水,有太多遗漏。除此,编著者把“说书”“曲艺”“弹唱”分为三个小部分显然是不科学的。
《切口大词典》所分17大类中虽然包括有“优伶类”,但专门记录曲艺“春典”的词条则少之又少。“优伶类”中记录了戏曲行话包括戏园子、伶人、场面、武行、锣鼓、腔调、场子、髯口、角行、戏盔、靶子,共十一小类,316条。
而其中涉及曲艺界所用“春典”仅9条有迹可循:“卯[铆]上”,作演出卖力气解;“砸”,作演出瑕疵很多解;“下海”,作票友转为专业解;“扮上”,作化装解;“黄粱子”,作做梦解;“挂座儿”,作吸引观众解;“马前”,作时间局促,将节目压缩解;“马后”,作时间尚早,授意场上艺人延长演出解;“三条腿儿”,作唱词只有上句而无下句解。
一部秘密语大辞典中,收录曲艺界所用“春典”寥寥可数。可见,虽然有了秘密语辞书和关于秘密语的研究文章,但曲艺界“春典”似乎仍然是个盲点。连阔如在《江湖丛谈》一书中认为:“这江湖人调侃儿用的‘春典,总计不下四五万言。”对此,笔者曾请教自己的老师、曲艺家王决。他回答“只多不少。”究其原因,他认为“春典”不止北方有,南方也有。其中既有部分相同的,又有更多不同的。经笔者日后不断搜集整理,验证了老师当年所言极是。
南北方的字面写法和意义相同的“春典”不少,如“马前”“马后”。这两条“春典”在艺人的作艺、生活中还发生了含义的延伸,“马前”可作“快”解;“马后”可作“慢”解。再如“册(读“chǎi”音)子”,在各地曲艺界多个曲种艺人中,均作“演出脚本”解。
所涉地域和曲种不同,“春典”意义不同的例子有:
“尖”,在北方曲艺界表示好、高、真、漂亮、优秀等意思,而在南方部分地区,“尖”却作“删减、去除”解。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北方曲艺界可以称作“柳、月、汪、载、中、申、行、张、爱、居”,广东曲艺界称“上元、中元、下元、北极、零补、南音、北斗、附身、油笔、交加”,在独脚戏中称“聊丁、双花、川档、方档、梅花、顺风、巧档、托天、变档、存入”,在上海沪书中称“留、月、王、拆、中、顺、星、张、爱、旦”,在浙江个别曲种中称“偏、时、习、言、百、俄、之、水、越、旦”。
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春典”之多,是任何一个行业的秘密语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目前却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其中原因,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是许多老艺术家将“春典”视为糟粕予以摒弃。曾任两届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骆玉笙、快板书艺术的创造者李润杰、对相声艺术进行改造的侯宝林、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等人,极少用甚至根本不用“春典”。李润杰从未向自己的弟子传授一条“春典”。侯宝林关于相声艺术的研究著作颇丰,然而未提及“春典”。骆玉笙更是直截了当地认为“春典”没有一点用。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从他们口中挖出了近两千条“春典”。此外,马三立、阎笑儒、常宝霆、白全福、杨少奎、于宝林、冯宝华等相声艺术家也为笔者讲了不少“春典”使用的事例和具体用语。进行曲艺研究、创作的人士对“春典”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曲艺作家何迟认为“春典”有好有坏,好的适用于旧社会,进入了新社会,即使是好的,也应该连根拔掉。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则认为“春典”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出现,就有它出现的理由和用途。因此,对其研究是必要的。理论家陈笑瑕说得非常明确,“春典”是曲艺行的财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研究“春典”有其意义和价值。在整理口述史等研究活动中,假如对曲艺艺人的秘密语“春典”一窍不通则很有可能影响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须知,许多曲艺艺人走南闯北、阅人阅世的经历丰富异常,时有涉及秘密语范畴。因此,就曲艺研究角度而言,为了方便收集整理有价值的信息,留下可供后世学习借鉴的资料,研究“春典”无可厚非且极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