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对于中小学而言,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好地吸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家庄市红星小学的传统节日文化庆典“二月二龙抬头”校园大庙会,至今已连续开展了六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宽阔的操场就沸腾起来。在“神奇手工”“快乐厨房”“T台秀场”“跳蚤书市”“环保制作”等活动区,学生创意无限,大显身手。“工商局”“卫生监督局”“环保局”“校园110”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成员也都是学生。
大庙会上处处呈现出传统节日的文化色彩:舞龙、舞狮嗨翻全场,魔术、杂耍、京剧、相声等中国传统艺术精彩纷呈。“民俗一条街”上,钩编、剪纸、吹糖人等民间艺术妙趣横生。
校园大庙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标志,也由此延伸出一整套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远离泥土,远离鸟儿,远离安静和自由。他们需要大地的滋养,需要聆听大自然无声的脚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基于此,我校开发的“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二十四节气课程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就是帮助孩子们了解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
春分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在诗情画意中诵读经典。我们一起开展好玩儿的游戏:竖鸡蛋,画彩蛋,找彩蛋……尽情嬉戏的孩子们,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清明节,我们带领孩子们祭扫先烈,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冬至时,我们举行“深冬花园”仪式庆典,师生一起唱数九歌,画“九九消寒图”,讲冬至故事,诵冬至诗词,包冬至饺子。
诗词的浸润,仪式的熏陶,顺应节气变化,让生命自然生长,这就是我们研发“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初衷——把孩子放归田野,吸收大自然传递的能量;把孩子放到没有围墙的学校中去,阅读大自然这本“无字图书”。我们遵循自然的脚步,将节气的意义和精神带给孩子们,引领孩子们感悟自然,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感受生命与生活的勃勃生机。
中国鼓是中华璀璨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昭示着力量、稳定、刚毅与正义,是新时代中国少年精神与力量的象征。
我校自2014年起就开设了中国鼓课程。每周二下午,利用走读选修课进行教学,吸引更多的孩子爱上中国鼓文化。课余时间,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鼓厂,在“一钉一铆”中体会工匠精神。开展红星鼓表演活动,引领学生在“一敲一击”中感受“鼓之力量”。绘画课上,孩子们在“一描一画”中体验艺术的魅力;编织课上,孩子们在“一编一织”中感悟创作的乐趣。
中国鼓文化作为学校课程文化的一部分,在红星师生的开发中逐渐熠熠生辉。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为孩子们的精神打好底色。我们开展的“像唐诗一样生活”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鼓励越来越多的孩子捧起诗文,与贤者相会,吟咏经典,与圣人同行。“知声腔国粹,爱家乡文华”戏曲进校园活动、“莫负秋风邀明月——中秋庆典课程”等活动,引领孩子们在特色课程里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让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在校园中绽放异彩。
实践证明,传统文化课程可以开启智慧,丰富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体验,成长为拥有国家情怀、世界眼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小孩”。
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和探索,引领学生在每一次行动中追寻其内在的精神和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儿童的探索之旅,既富有意义,又温暖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