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玲 左信章(桐柏县经济林开发中心 河南 南阳 474750)
核桃为胡桃科核桃属乔木树种,俗称胡桃、核桃木。核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也是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林树种。
豫南山区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豫鄂之交,桐柏山北麓,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地处北纬32°17'~32°43',东经113°00'~113°49'之间,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8mm,最低温度 25℃,无霜期223天,土壤以黄棕壤、沙壤土为主,平均海拔500m左右,年均相对湿度74%,对林木生长十分有利。自2000年以来桐柏县委政府依据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农民在房前屋后、山坡滩涂广为种植,核桃已成为山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树种,品种有香玲、丰辉、鲁光、辽核1号、辽核3号、辽核4号、中林1号、中林5号、薄壳香等。目前全县发展面积达1846hm2。通过调查发现,在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因受种苗、立地条件、管理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导致低产低效,存在大面积低产林(亩产干果量低于200kg),目前桐柏县核桃平均产量每亩20~30kg,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制约着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核桃低产林改造已成为核桃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桐柏县林业科技人员今后工作的重点。
核桃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简单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在大面积核桃发展过程中,种植户购苗渠道纷杂,嫁接苗、实生苗、良种苗、劣种苗一起进入核桃基地,导致品种杂乱,建园后生长不一,结果早晚不一,果实产量、质量不一,生产上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通风透光不良主要是由于栽植过密,控冠措施不到位。树体高大,行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造成病虫害比较严重,导致产量降低、核桃果实的品质变差、经济效益降低等不良状况。
由于桐柏“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资源条件,核桃园大都建在坡地上,立地条件普遍差,只有很少农户有浇灌条件,绝大部分是望天收,或采取一些树盘盖草等简单措施,一旦遇到干旱天气,尤其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遇持续干旱当年必定减产。另有一部分核桃园建在滩涂地上,土壤沙质含量大,保水保肥能力差,不注意土壤改良和增施有机肥,导致低产低效。
建成的核桃园,栽植密度多数为4m×3m,部分为2m×3m,亩(667平方米/亩,下同)栽56~111株,在早期丰产方面效果明显。建园后,有一部分种植户认为核桃是粗放树种,剪不剪枝都可以,导致大枝过多,主次不分,多头并进,相互影响,养分和水分消耗过多、过长的“水渠”(棍)上;内膛枝因光照不良多枯死,结果部位连年外移,往往是“内膛一树棍,外围(结果)一层皮”。多年不进行修剪控制,造成多数核桃园未进入盛果期就出现树形紊乱,树冠郁闭,行间、行内交接的状况。目前多数果园没有及时对树冠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任其生长,致使产量严重下降。
调查发现,约有2/3的核桃种植户不施有机肥,1/3的种植户施有机肥不及时或施肥量不足,70%的种植户年追施1次碳氨或复合肥,还有部分种植户自栽后未施过一次肥料。全县90%的核桃栽植在山坡或丘陵地块上,遇到花期或果实生长期天气干旱,就会造成当年减产,花芽分化也受影响,进而影响到次年的产量。
特别是丘陵、山区核桃园问题尤为突出,这些核桃园除了栽植时挖的定植穴外,随着树冠和根系的不断生长,没有沿原穴向外逐年扩穴,核桃树如同栽在一个盆子里,根系生长受阻,树势生长衰弱,花芽分化形成较少,开花结果不良。
2.1.1 科学规划布局 不论是低产改造还是新建核桃园,每园选择2~3个主栽品种即可。加强良种推广力度,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技术推广网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等。改革核桃园经营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户承包经营,变一家一户分散管理为大户承包经营,便于集约化经营管理。
2.1.2 改劣换优,扩大良种的栽培数量 淘汰低产劣质品种,改接成2~3个优良品种。改接的前提条件是树势生长健壮的树,可直接进行改接换优;生长衰弱的树,必须先加强管理,待树体复壮后再改接换优。强调良种接穗,就近有良种接穗的,最好当天采当天用。需要长途运输的,运输时注意保持接穗湿度,避免高温、暴晒、风吹,防止接穗失水。
2.1.3 改接换优技术措施 春季采取插皮枝接法改优,夏季采取方块芽接法改优。
2.1.3.1 春季枝接换优
枝接时间在树体萌芽后。嫁接前,根据原树形结构,选出主枝、侧枝等骨干枝。对所选骨干枝留长20~30cm,在其光滑处进行截干(截面直径控制在4~10cm)。在主干或主枝基部斜锯2~3锯,深达木质部。切削接穗,接穗长15cm左右,带有2~3个饱满芽,一面削成6~8cm长的马耳形长斜面,另一面削成2~3cm的小斜面。用利刀将断面削平,沿砧木一侧树皮竖切一刀,略长于接穗削面,然后挑开砧木皮层,插入接穗,长斜面紧贴木质部。砧木截面较细时单头嫁接,截面较粗时,可接入2~4个接穗。最后,用塑料薄膜条绑紧嫁接口,再用塑料薄膜将接口及接穗缠裹严。
2.1.3.2 夏季方块芽接换优 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对芽接树进行处理。根据树形,选出骨干枝,过粗的骨干枝须截掉主枝或侧枝先端部分,仅保留基部5cm左右长。新梢萌出后,每个切口留1~2个方位好的新梢以备芽接用,其余疏除。直径为1~3cm的骨干枝可以直接芽接。选择良种新梢接穗,采下后立即剪去复叶,一般随采随用,若需保存,用湿布包裹后存放于5℃左右的地窖或冷库中,最好在3天之内用完。
嫁接方法:在新梢或1~3年生枝基部光滑部位,采用方块芽接法。第1次剪去部分砧木,切取接穗芽片时注意不要挫伤接芽生长点,在砧木光滑部位上切同样方块,立即贴接芽片并绑缚。第2次剪砧木,接芽萌出后,在接芽上方1.5cm左右处剪去砧木。
2.1.4 改接换优后树体管理 嫁接后树体管理主要包括除萌、摘心、绑缚及病虫防治等步骤。及时抹除接口以下萌蘖。接穗萌发后,根据树形结构,保留健壮枝,其余的疏除。当新梢长至20~40cm时,及时摘心与绑缚。发现虫害及时用药控制。
调整密度时要遵循一个标准:株距不小于4m,行距不小于5m,水肥好的园,晚实品种园株、行距要大,瘠薄园株、行距可以适当缩小。
对核桃密植园进行间伐,如2m×3m的核桃园,第一步间伐是隔1株,变成4m×3m,第二步是隔1行伐1行,变成4m×6m,为永久保留;4m×3m的核桃园,根据郁闭程度,可以一次间伐到位,也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同一行内间隔设1株永久株和1株临时株,部分临时株冬剪时重回骨干枝,永久株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剪留;第二步是临时株结果1~2年后彻底去除,只保留永久株。
2.3.1 确定树形,选定好骨干枝 除了造成低产的外部因素,树体本身结构不合理、树形紊乱、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失衡也是核桃园低产的主因。要想获得丰产,必须有丰产的树形,低产园每年应进行科学修剪。修剪时,首先要了解核桃树的3种树形。第1种是小冠疏散分层形,树分两层,第1层3个主枝,第2层两个主枝,有时候也会有第3层的1个主枝;第2种是纺锤树形,主干上隔40~50cm留1个主枝,呈螺旋状排列,共留4~5个主枝就可以;第3种是开心形或自然圆头形,无直立的中心干,主枝3~5个。
2.3.2 因树定形,因树修剪 灵活掌握适宜的树形,适合哪种目的树形就按那种树形改造修剪。基本原则是整株树通风透光,骨架明朗,已交接的大枝回缩控制,对于超长大侧枝要逐年连续回缩,有效控制结果部位外移,彻底解决内膛光照不足问题,促进新枝的萌发,形成内外结果、立体结果的状态。骨干枝角度小的要进行拉枝,以开张树体角度,小冠疏散分层形要处理好上、中、下三层枝的角度,常规下层为 75°,中层为 85°,上层为 90°,达到树体上、下、内膛、外围平衡发育,均衡结果。开心树形在选定方位、角度、势力相当的3~4个主枝的前提下,多余的大枝疏除,防止“领导”枝过多,达到预定高度的核桃树要适时进行落头,一般树高占行距的70%~80%。另外在改造低产树的过程中,要重视背下大枝的重回缩或疏除,以减少营养的大量分流,确保主枝头生长强势,延伸扩冠;若原主枝头已衰弱难以培养成主枝头应及时修剪,培养新的主枝延长头。
2.4.1 改良土壤 长期放任管理的低产核桃园,树盘下杂草丛生,土壤严重板结。杂草较多时,每年要浅耕2~3次,收集杂草、秸秆等进行树盘覆盖,保墒增肥。有条件的核桃园建议种植绿肥,如毛叶苕子、三叶草或苜蓿草等,7~8月份进行深耕压绿肥,既改良了土壤,又增加了肥源,也可割后覆盖树盘,树盘覆盖物隔2~3年翻入土中;每年落叶休眠期要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深翻树盘,尤其是山地核桃园,核桃采果以后进入休眠之前逐树逐年沿定植穴向外进行深翻扩穴,翻地深度最好在30~40cm,填压秸秆、杂草、树叶和有机肥等,以解决深层土壤板结的问题,为根系创造一个疏松肥沃的生长环境。
2.4.2 科学施肥 山区核桃园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于2%,多在1%以下,每年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而且肥效持久,对果实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机肥的种类主要包括堆肥、圈肥、人粪尿、作物秸秆及枯枝落叶等。施用时期以采果后及早施用为宜,也可在早春发芽前施入,但要坚持每年都施,施用量可根据产量而定,一般掌握在1:10,即每生产1kg干果施入10kg优质有机肥,以条沟状或放射状施肥均可。
推广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于萌芽前后进行一次追肥,以氮肥为主,可以氮磷钾混合施用,但氮肥的含量要高一些,依树大小每株施用0.5~1.0kg。果实膨大期要再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这时氮肥含量可以适当低一些,有利于果实膨大和增加果实的重量。
2.4.3 采取节水保墒措施 核桃根系喜湿润环境,在生长期间若土壤干旱缺水,则坐果率低,种仁发育不饱满,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一定要重视园区水土保持及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核桃树每年的“三肥”(秋基肥、萌芽肥和膨果肥)、“三水”(封冻水、萌芽水和膨果水)对核桃的高产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山区核桃园立地条件差、无灌溉条件的状况,除了多争取一些项目资金改善配套灌溉设施条件外,生产中也应采取一些可操作性强的节水保墒措施,如山地果园修筑蓄水池,梯带内侧每5~10m修成竹节式蓄水沟和排水沟,充分发挥自然降雨的有效作用,提高深层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地面覆草20cm厚,既能防旱保墒,又可减少水土流失,且杂草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条件的园区亦可实施节能灌水技术。
核桃树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核桃黑斑病、褐斑病、核桃举肢蛾、刺蛾和金龟子等,可采用人工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5.1 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土、肥、水综合管理,保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和剪除病梢,集中深埋或烧毁。
2.5.1.1 桃黑斑病 桃黑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和新梢,引起果实腐烂和早期落果,降低出仁率。防治方法是萌芽前在树干和树枝上均匀喷施波美3~5°的石硫合剂,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开花前后喷1次1:2:200的波尔多液,6月中旬喷 1次 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2.5.1.2 核桃腐烂病 预防腐烂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冬季树干涂白。涂白剂配方为生石灰5kg、食盐1kg、油0.1kg、水20kg及少量杀虫灭菌剂。已发病的可刮除病部,并涂抹石硫合剂或菌毒清等药剂。
2.5.2 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采用树上防治与树下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晚秋或早春结合施有机肥深翻树盘,消灭越冬虫蛹;秋季结合修剪铲除虫茧,摘除群集为害的虫叶并集中销毁;休眠期清洁果园,把枯枝落叶深埋或带出园外集中销毁。
幼虫为害严重时,喷施25%的亚胺硫磷乳油6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防治。成虫羽化出土前可用50%的辛硫磷乳剂200~300倍液树下喷洒,然后浅锄。成虫产卵期每10~15天向树上喷洒速灭杀丁20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