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良会风中多有表现。某地一个副处级干部说,自己一年参加市里的会议就有149次,还不包括省里的会议。有的干部反映,每天辗转于各个会场之间,有时一天多达四五个会,一周10多个会,会议时间长,严重分散了干事的时间和精力。据悉,有些重要的电视电话会一般从省里开到县乡,但省里开完,市、县还要层层重复开,一次会变成了三次。
由此,想到陈云同志的一条告诫:“开会不要开死人。”提醒领导干部少开会、多务实,少空谈、多落实,切实解决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事实上,会风不正的问题,群众一直有各种反映。有的领导干部一接到上级的通知,就召开会议,把开会作为落实上级精神的主要措施。有的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把党员干部拉来陪会,美其名曰“参加会议的人多,上级领导看了会很高兴”,把开会人数多少作为取悦上级的一种方式。还有的有事没事就整个研讨会、交流会之类的,对会议的效果到底如何考虑得并不多,重视的只是把会议数量作为“政绩工程”。
诸如此类的会风,有的是形式主义所致,还有一种就是“为官不为”的心态所致。在这些人看来,上级讲落实,我也讲落实,但做的太多可能出错、可能被纠,于是,就只好组织个会议,讲个话、表个态,就算落实完毕。于是,上级文件发个不停,下级就开会不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就成了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常态。
一些普通党员干部讲,加班加点、苦干实干我们不怕,会议开个没完我们很怕。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多谋发展、多干实事,服务人民、造福群众。如果把精力都用在开会上,留给干事创业的时间有限,剩下抓落实的时间也很少。如此一来,矛盾未解决,难题未处理,发展没进步,面貌没改观,必然会引发群众不满,说不定还真会“闹出人命”。所以说,开会多不会直接导致死人,但可能会间接导致死人。
开会是一种务虚,是一种工作指导方式,不能不开,但不能老开。领导干部抓工作、谋发展,功夫在会外;脱贫攻坚、解决问题,功夫也在会外。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优秀干部、先进模范,无一不是深入群众、广接地气的。他们留给人们的印象不是坐在会议室里开会,而是深入一线、俯身基层,搞调研、摸实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焦裕禄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愿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不搞“闭塞眼睛抓麻雀”那一套。正是因为有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深入调研,才找到了治理盐碱地的可靠办法。
当前,国家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期,一系列的矛盾问题亟待研究破解。这些问题单靠会议落实会议解决不了,靠关起门来搞文件也解决不了。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调查研究,多请教群众,多咨询专家,多探寻方法,才能得以科学解决。如果只是开会,根本没有时间去抓落实,必会拖延事业发展、影响改革成效,靠什么实现伟大梦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问题的核心是抓好落实,而不是开会。事实上,群众评价领导干部,不是看开了多少会、喊了多少口号,根本上要看干了什么实事、出了什么成效。改革路上,领导干部是习惯于开会还是俯下身调研,是大做表态文章还是集中精力抓落实,是对其务实精神、党性修养、作风品格的重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