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丹
摘 要 对于初学者,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是全新的,还要理解很多基本概念、原理和经济学的规律。因此探索与经济学内容体系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是笔者根据近几年经济学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总结,旨在提高经济学教学水平,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学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笔者做了以下总结: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以单纯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导致学生对于学习过的知识点掌握得并不透彻,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被忽视,自学能力严重缺乏;第三,由于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教学,纯粹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至于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不会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相违背。针对以上传统教学出现的几个问题,结合近几年经济学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通俗教学法
经济学课程中会出现诸多专业性术语,学生在初次接触此类专业术语时可能无法马上理解术语的经济含义,学习起来会感觉很吃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此时,老师最好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出现的经济学术语,让学生容易理解,使学生能顺利进入经济学之门。
例如,在讲到需求这个概念时,教师不必让学生将需求的定义背下来,因为若无法理解,即使将定义背下来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抓住需求定义的两个关键词,即:欲望和能力。一方面,消费者要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他需要这种商品;另一方面,消费者有经济能力购买这种商品,也就是消费者能买得起这件商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需求的含义了。这样讲解通俗易懂,学生也更能接受,对需求的含义理解得也更深刻了。
2案例教学法
在每次上经济学课之前,可让一两位学生讲讲身边发生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所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或者是就某些常見的现象阐述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这么做可以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举一反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将知识学灵活,提升教学效果。笔者曾经用过这种方法,学生都能积极配合,并且能分析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另外一种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学生如果只接受理论知识,不知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那么就达不到经济学的教学目的,采用案例教学,就是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记住知识的层面,而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过的经济学原理去分析阐述案例背后的原理。有些原理通过案例的分析,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例如,运用“谷贱伤农”的案例分析弹性的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谷物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都与谷物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相关,这个案例是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学生通过这个案例能更透彻的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利润的关系,使经济学充满趣味性。但仅分析这些经典案例还不够,还需要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尽量分析一些现实案例及现实的经济现象,这也是学习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3提问教学法
提问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提出与相关理论有关的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点评,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效用论时,老师可以提问“如果你在沙漠中行走,你现在偶然得到了一桶水,你会如何利用这桶水?”提问后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详细阐述效用理论,加深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程度。
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且难易适中,要让学生能够回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以保证这种教学方式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马上进行点评,回答正确的加以鼓励,回答错误的,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更好的答案。
4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讨论,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知识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在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扮演的角色。采用讨论式教学,则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扮演的是一个“引领”的角色。讨论的主题一般是由教师规定的,会围绕着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论题出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在讨论中必须当好引导者,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要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并进行适时的点评;另外,教师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偏差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围绕着主题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的确定。教师在确定讨论主题时应注意:学生所要讨论的主题应紧紧围绕着所讲授的理论内容来进行,使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思考,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讨论时间的把握。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但只有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它的意义才能体现,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才能保证讨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静.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02):83-85.
[2] 王雷.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4):117-118.
[3] 王金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