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和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兴市强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一是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教育引导干部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深入整改中央巡视“回头看”和市委巡视反馈问题,彻底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坚决落实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以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三进”工作,发挥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作用加强研究阐释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法治,反对人治,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多积尺寸之功,慎初慎独慎微慎欲。推行高校院系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落实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实党员发展各个环节。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抓好教师支部建设,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和教育社团党建工作,着力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问题。四是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结合本地本单位教育工作实际,完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大力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抓苗头。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坚决惩治腐败。五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庆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哲学社会科学类活动“一事一报”制度,加强敏感节点舆情引导和管控。
二、着力系统推进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是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制定德育工作系统化实施意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实施中小学“强规范树品牌”行动计划,启动中职校园文化示范校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进一步建好用好辅导员队伍。切实加强法治教育。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二是加强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素质教育。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扎实推进中小学美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中小学美育工作督导评估。三是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各区县要履行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同时,学校要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积极争取区县财政经费保障,主动承担起放学后的课后服务主渠道责任,因地制宜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三、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期盼,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去年11月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4个文件要求,加快公办园建设,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二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8年,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到“20项底线”要求,新增一批区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改善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城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推进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建好一批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精品选修课程。进一步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2020年全市所有中职学校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四是更好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健全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贫困区县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调动多方力量关爱留守儿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著力对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升教育贡献力
一是紧密对接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双一流”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高校、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和各专业招生规模,重点发展与我市产业布局匹配度高的专业。继续推动一批高校、院系和专业向应用型和产教融合转型。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二级学院、专业、实训基地,开展人员互聘,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双证融通”。继续推进“3+4”“3+2”“五年制”“专衔本”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技能大赛。鼓励毕业生创业,促进多渠道就业。统筹城乡继续教育,发展社区教育,提升市民整体素质。三是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大R&D;经费投入,积极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配套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五、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在放权上进一步做“减法”,为学校松绑减负;同时加快出台配套措施,完善监管指导服务制度。高校要健全权力行使的自律机制,做好下放事项的承接工作。二是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出台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意见,以及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办高职升本、独立学院转设,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三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推进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条件等信息公开。研究制定高考、中考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全面实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四是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制定《重庆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实施办法》,启动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行动计划,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建设,实施高校特色专业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扩大来华来渝留学规模。努力争取国内外一流大学来渝办学。
六、着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师为本强师兴教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常态化,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把师德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录聘用、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完善培养培训体系。继续实施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扩大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加强师范专业建设,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校长、学科带头人等评选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用好用足国家人才政策和支持计划,吸引和培养一批国家级人才。发挥好市级人才政策平台作用,2018年力争新引进海外博士100名;修订实施新的“巴渝学者”计划,引进和选聘特聘教授50名、讲座教授50名、青年学者100名。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在高校增设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四是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继续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出台高等学校周转编制管理办法。建立高校绩效工资和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动态调整机制,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七、着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依法开展区县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和督导,确保公共财政教育投入总量、生均投入只增不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民生和内涵建设。加强教育经费监管,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二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综合业务支撑云平台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三是提升教育现代治理水平。推动学前教育等地方立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报备工作,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启动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四是切实维护安全稳定。抓好校园内的安全,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确保全市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本文摘自2018年重庆市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者赵为粮系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