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劳务移民中的种族歧视
——以新西兰太平洋岛民为例

2018-06-05 01:22孙碧洋陈立丰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岛民族裔太平洋

孙碧洋 陈立丰

新西兰,作为移民历史悠久的国家,多种族民族杂然共存,其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及稳定的政治环境至今仍对大量他国人民充满诱惑。根据当地政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新西兰总人口数约为444.2万。其中,人口最多的种族为欧洲族裔,约有331.2万;紧随其后依次为毛利族裔、亚裔、太平洋岛民(参见表1)。

表1 2013年新西兰人口分布状况① Stats NZ,2013 Census – Major Ethnic Groups in New Zealand,,2015.

新西兰的太平洋岛民泛指来自三大区域的移民: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简称“密联邦”,Microne⁃sia)、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和波利尼西亚(Polynesia)。若以来源国划分,新西兰太平洋岛民有7个主要来源国,由大到小依次为:萨摩亚(Samoa)、库克群岛(Cook Islands)、汤加(Tonga)、纽埃(Ni⁃ue)、斐济(Fiji)、托克劳(Tokelau)、瓦鲁(Tuvalu)。七国语言不尽相同,但都属南岛语系。尽管新西兰使用太平洋岛民一词统称上述国民,但应注意此统称实际上忽略了不同岛民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不过,由于本文旨在分析太平洋岛民在新西兰的历史及现状,而新西兰政府并未对太平洋岛民这一概念做过多差异化的区分,因而本文继续沿用“太平洋岛民”一词。

尽管现今政府及高校已习惯性地把毛利人及太平洋岛民无差别地作为同一弱势群体对待,但毛利人与太平洋岛民在新西兰的地位却有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在新西兰的居住正统性不容置疑。同时,作为“建国纲领”的《怀唐伊条约》第二条在法律层面上,也保证了毛利人及欧裔白人可在新西兰平等地享有对国家的管理权。相较之下,最初以低技术移民(lowskilled immigrants)身份出现在新西兰的太平洋岛民,其社会地位理应另当别论。

新西兰太平洋岛民的社会经济地位

与毛利族裔的社会印象类似,太平洋岛民常与高贫穷率及相对高的犯罪率相关联。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止至2013年,新西兰全国个人年收入中位数约为28,500纽币。若以种族划分,仅欧洲族裔人均年收入中位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约为30,900纽币。其他族裔平均以6,000纽币至8,800纽币不等,低于全国中位数。

表2 2006年、2013年新西兰人均年收入中位数① Stats NZ,2013 Census QuickStats About Income,,2014.

由表2可见,2013年所有族裔中,太平洋岛民的年收入中位数最低。若对比人均年收入中位数增长率,当其他族裔的收入增长率都或多或少提升时,唯有太平洋岛民的收入呈负增长趋势。加之新西兰近年通货膨胀导致物价增高,可近年太平洋岛民在新西兰的经济地位堪忧。

表3 新西兰人口预期寿命(2012-2014)② Stats NZ,Period Life Tables,,2016.

太平洋岛民欧洲族裔亚裔所有人口74.5 80.5 84.4 79.5 78.7 84.1 87.2 83.2

除去以个人年收入为指标,太平洋岛民的预期寿命也可从侧面反映其社会经济地位。如表3所示,所有族裔中,唯有毛利族裔及太平洋岛民的预期寿命短于全国平均预期寿命。据2012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太平洋岛民中男性及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比全国平均短约5岁和4.5岁。相较欧洲族裔和亚裔,太平洋岛民整体偏年轻,即年轻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大,年龄中位数仅有22.1岁,远低于全国平均38岁。

贫穷、年轻常与犯罪相连。尽管太平洋岛民仅占新西兰约7.8%的人口,其犯罪率却相对较高。以2013年在押8,105人,太平洋岛民约占11.7%,达948人。如表4所示,若以押人数占相对种族人口总数之千分比划分,毛利族裔及太平洋岛民的犯罪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数的1.82‰,分别达到5.89‰及2.75‰,为新西兰犯罪人数比例第一高及第二高的种族。

表4 新西兰2013年在押人数之种族划分①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 NZ,Prison facts and statistics – March 2013,,2013.

相较其他种族,毛利族及太平洋岛民的受教育程度亦相对较低(表5)。2013年新西兰约33.3%的毛利人及29.9%的太平洋岛民无任何学位,远高于全国平均值(21.1%)。太平洋岛民中本科及以上学位的人数仅为8.0%,远低于全国平均值(19.6%),为新西兰所有种族中最低。

表5 2013年新西兰人口受教育程度② Stats NZ,2013Census QuickStats About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15.

综上,新西兰的太平洋岛民经济地位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犯罪率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较为弱势。

英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迈尔斯(Robert Miles)认为,种族歧视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会自我复制,其与因政治经济而导致的劳务移民息息相关。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中最主要的社会生产关系,是雇佣劳力与资本之间的关系。资本的累积只是这种社会关系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因被剥离生产资料而导致的无产阶级(proletariat)形成与自我复制。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一旦形成,内部便会自发地产生一种内部动力,自主地去复制并扩张这种模式,最终目的是达到资本累积的最大化①Karl Marx,Capital,London,Penguin Books Limited,1976,pp.342.。至此,马克思只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因原始积累而产生社会阶层的原因,却没能解释资本主义继续扩张后劳工受到的影响。

为使资本累积最大化,如何最快地累积资本继而变成了一种竞赛,其中一种“获胜”的手段便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本产出率。基于资本主义内在的扩张趋势,为了扩大市场及降低人力成本,资本扩张不再被国界所限。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从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拓展到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故大英帝国将其本地工业迁移至殖民地,包括新西兰等,同时在全球各地招募劳务移民(labor migration)。另一种降低人力成本的方式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当机器大量取代人力时,失业率便会不可避免地上升。

简言之,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劳务移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国内或者国际的资本主义扩张都伴随着大量无产阶级的涌现。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周期性(例如用机器取代人力以降低成本)又会把大量人力排除在生产活动之外,迫使失业者流动到需要其劳力的地方。失业率高,劳力过剩的时候,较早抵达生产资料聚集地的人,会错误地将失业怪罪于较晚抵达的人,形成所谓的“社会屏蔽”(social closure)②F.Parkin,Marxism and Class Theory:A Bourgeois Critique,London:Tavistock,1979,pp.154.。

帕金的“社会屏蔽”理论指出,各种社会集团、阶级都会通过一些程序将获得某种资源和机会的可能性,限定在具有某种资格的小群体内部。与此同时,社会集团会选定某种自然属性或者社会属性,作为“屏蔽”他人的正常理由。这些属性包括但不限于:种族、语言、出身、地域、宗教等。至此,种族主义和劳务移民的关系已经清楚:较早抵达生产资料聚集地的人,错误地把因资本主义周期性导致的失业归罪于劳务移民的增加,因此歧视“屏蔽”其他种族的劳务移民,进而产生种族歧视。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循环的周期性,使劳务移民带来的种族歧视也变成了一种无限循环的周期性问题。

太平洋岛民移民历史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悉尼大学康奈尔·乔治所言,“在很大程度上,移民是一个对已知国家间存在的不公平社会经济环境,而做出的一个无奈的选择”③John Connell,“Migration,Dependency and Inequality in the Pacific:Old Wine in Bigger Bottles?(Part 1)”,Glo⁃balis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Pacific Islands,edited by Stewart Firth,Canberra:ANU E-Press,2006,pp.59-80.。对于太平洋岛民而言,因为岛国上资源有限,工作机会极少,因而到新西兰谋求生存便被认作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选择①Helen M Lee,“All Tongans Are Connected:Tongan Transnationalism”,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hange in the Pa⁃cific Islands,edited by Victoria Lockwood,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2004,pp.133-48.。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因为新西兰经济扩张导致劳工短缺,所以大批量的太平洋岛民,从太平洋各个岛屿陆续移民新西兰。由于没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生存技能,他们做的大多是不需要任何技能的工作,或者是在制造业中担任低端职位②Patrick Ongley,“Immigration,Employment and Ethnic Relations”,Nga Patai:Racism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Aote⁃aroa∕New Zealand,edited by Cluny Macpherson,David Pearson and Paul Spoonley,Palmerston North:Dunmore Press,1996,pp.17-36,1sted.。

在大多数情况下,太平洋岛民所处的都是欧洲族裔所不愿意从事的、工时长、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例如轮班制工作、工厂流水线员工、制造业、加工业,或者清洁业③Graeme Lay,Pacific New Zealand,Auckland:David Ling,1996,p.13.。而且,因为拿到居留签证难度很大,大多数太平洋岛民先是以旅游签证(temporary visitors)的身份进入新西兰,然后逾期非法停留在新西兰工作④需要指出的是,从纽埃(Niue),托克劳(Tokelau)及库克群岛(Cook Islands)的抵达的太平洋岛民没有签证的问题,因为此三地于19世纪50年代之前已隶属于新西兰。⑤See Patrick Ongley“Immigration,Employment and Ethnic Relations”,Nga Patai:Racism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Aotearoa∕New Zealand,edited by Cluny Macpherson,David Pearson and Paul Spoonley,Palmerston North:Dunmore Press,1996,p.20.。文献表明,尽管以游客身份工作且逾期居留均为违法行为,但因当时新西兰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有大量空缺,急需低技术工作者,因此政府对这种违法行为采取的是容忍的态度⑥Andrew D Trlin,“New Zealand’s Admission of Asi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Pacific Bridges:The New Migration from Asia and the Pacific Islands,edited by James Thomas Fawcett and Benjamin V.Carino,New York:Center for Migration Studies,1987,pp.199-227.。

新西兰经济扩张并未持续太久。1973年到1974年,一场全球化的石油危机引爆,导致原油价格暴涨,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飙升至每桶近12美元⑦P.Perron,“The Great Crash,the Oil Price Shock and the Unit Root Hypothesis”,Econometric Research Program,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New Jersey.1988.。危机致使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新西兰也没有幸免于难。石油危机爆发后,新西兰的失业率很快从0.1%急升至5.6%,受创最重的就是太平洋岛民所处的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⑧See Patrick Ongley,“Immigration,Employment and Ethnic Relations”,Nga Patai:Racism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Aotearoa∕New Zealand,edited by Cluny Macpherson,David Pearson and Paul Spoonley,Palmerston North:Dunmore Press,1996。。曾经一度供不应求的劳动力瞬间变成剩余劳力,而工作机会却变成稀缺资源。于是,对于稀缺资源的竞争导致了针对太平洋岛民的种族歧视的爆发⑨Paul Spoonley,“Mahi Awatea?The Racialisation of Work in Aotearoa New Zealand”,Nga Patai:Racism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Aotearoa∕New Zealand,edited by David Pearson,Cluny Macpherson and Paul Spoonley,Palmer⁃ston North:Dunmore Press,1996,pp.35-77.。为了平息民怨,新西兰政府于1974年开启了一场历时约两年“清理逾期停留者”(overstayers campaign)的行动①See Paul Spoonley“Mahi Awatea?The Racialisation of Work in Aotearoa New Zealand”,Nga Patai:Racism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Aotearoa∕New Zealand,edited by Cluny Macpherson,David Pearson and Paul Spoonley,Palmer⁃ston North:Dunmore Press,1996.。在这场行动里,政府政策里第一次提及“逾期停留者”一词,且明确把这一词与太平洋岛民相联系。清理行动最严厉的时候,新西兰甚至出现了针对太平洋岛民的“拂晓攻击”行动。

经济衰退,移民停止之后即是由经济自由化带来的产业结构重组。产业结构重组对毛利族裔及太平洋岛民的打击更是致命性的。曾经,新西兰的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重度依赖关税以保持竞争力,使新西兰产品的价格并不高于进口产品。然而,经济自由化意味着取消关税,新西兰产品因此失去了竞争力,故大量工厂及加工厂倒闭,太平洋岛民失业人口进一步增高。②Richard D Bedford,"Pacific Islanders in New Zealand",Espace,Populations,Sociétés12(2),1994,pp.187-200.与此同时,新西兰的第三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用工缺口变大。然而,这却和太平洋岛民没有太大关系,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专业技术,而这两项都是太平洋岛民所匮乏的。

太平洋岛民原本从事着低层次工作,之后又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同时却又无法进入需要资金及专业技术的第三产业,导致其本身贫穷且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观感周而复始地巩固,直至如今成为新西兰社会上一大弱势群体。太平洋岛民自身对这个结果确实应负有很大责任。然而,新西兰政府因驱逐“逾期停留者”的行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太平洋岛民与其他民族间的矛盾。

“拂晓攻击”案例分析

在文献及影视资料中,关于“拂晓攻击”的原始记载极为有限。一方面,因为当初经历过“拂晓攻击”的太平洋岛民已大多离开新西兰,且年岁已高不易被采访。另一方面,尽管如今太平洋岛民已不再是被针对的群体,但仍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而存在,因其非为新西兰原住民,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并不在太平洋岛民身上。可喜的是,近年不少太平洋岛民艺术家,尤其是剧本创作者,已开始着手用舞台剧的形式,让更多人知晓这一段逐渐被湮没的历史。不少根据采访“拂晓攻击”亲历者而改编的剧本逐渐浮现,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栽下的种子》(Fatu Na Toto,英译为Planted Seeds),《拂晓攻击》等。

在新西兰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30年代,任何从英国或爱尔兰族裔只要可以抵达新西兰,都可以无条件地获得新西兰的永久居留权。石油危机爆发以后,在1974年4月2日,当时的工党政府(Labour Government)宣布开始进行移民审查,以保证新西兰只会接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益处的移民,故所有移民在抵达新西兰之前均需提前申请入境许可(entry permit)。至此,自1920年开始实行的自由移民政策戛然而止③Appendices to the Journals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AJHR),3,1974.。理论上说,收紧欧洲裔移民的政策应对同样身为移民的太平洋岛民较有益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针对欧洲裔的移民政策已经收紧,但是欧洲裔移民还是新西兰政府最欢迎的移民来源。背后原因不难理解,相比较太平洋岛民,欧洲移民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且家庭大小及构成更有利于新西兰经济发展①相比较下,太平洋岛民家庭中幼小孩童数量较多,无法及时为新西兰经济发展添加助力。。加之,新西兰统治者始终为英国后裔,故欧洲移民较易融入新西兰群体。因此,尽管欧洲移民需要入境许可才可进入新西兰,但他们拿到永久居留权的比例远高于太平洋岛民,后者大多只能拿到短期的临时许可(temporary permit)②Sharon Alice Liava'a,"Dawn Raids:When Pacific Islanders Were Forced to Go'Home'",Master Thesis,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New Zealand,1998.。

为了应对新西兰正在经历的经济衰退,在收紧移民政策的同时,新西兰政府开启了整顿驱逐“逾期者”的行动。尽管当时80%的新移民来源地为英国、美国或澳大利亚,但并不占多数的太平洋岛民却无疑变成了这项行动的被针对的群体③Tamara Ross,"New Zealand's'Overstaying Islander',A Construct of the Ideology of'Race'and Immigration",Master Thesis,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1994.。当时,工党政府已经开始收紧移民政策,群众却仍然认为其相关政策并不足够有效。国家党作为反对党严厉抨击工党对移民相对宽容的态度,并在选举政策中列明会把移民减至每年一万人次以下④See Tamara Ross"New Zealand's'Overstaying Islander'",Master Thesis,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1994,pp.61.。

然而,因为工党执政时已收紧的一系列移民政策,导致国家党于1975年上台以后并没有太多可以收紧移民的手段。于是国家党政府(National Government)开始利用1968年的移民法案修正案第33a条中所列的对移民官员赋予的权力大做文章。1968年移民法案修正案第33a条中明确指出:“若任何移民官员或者警官有正当理由怀疑任何一个人犯罪……这位移民官员或执法人员有权要求嫌疑人出示护照、居留权的相关文件,或任何可以作为身份证件的文件。若嫌疑人拒绝配合出示证件,警官有权在没有逮捕令的情况下,直接逮捕该名嫌疑人。”

根据如上条例,国家党政府于1976年开始在新西兰大范围内开始“随机审查”。尽管条例允许移民官员和警察抽查任何停留在新西兰的人。然而,太平洋岛民的负面社会印象,让其比同为移民的欧洲族裔更有可能被抽查。任何长着“棕色”面孔的有色族裔都是被突击审查的对象。在大街上要求棕色人种出示证件已成家常便饭。更为可怕的是,移民官员及警察会在清晨三四点的时候,随机突袭可能有太平洋岛民居住的房屋,要求居住者即时出示相关证件。若当时无法提供证件,被审查的人便会直接被胁迫至机场,乘搭最早的一班飞机离开新西兰,遣返至来源国。这个过程中曾发生过极不人道的行为,例如一位刚生产不久的母亲被立刻遣返,连和孩子道别的时间都没有⑤Nevak,"IIolahia,Polynesian Panthers A Documentary",Salmon Dan.;Kay Ellmers;Nevak Llolahia;Tūmanako Pro⁃ductions&Tūmanako Productions,Auckland,2010.。

在“拂晓攻击”期间,很多其他民族也无辜受到了波及。例如,同为棕色人种的毛利人,常常被警察拦下要求出示身份证件。新西兰著名漫画家,汤姆·司考特(Tom Scott)于1975年发表在New Zealand Listener杂志上关于“拂晓攻击”的漫画,形象地还原了当时地场景。漫画中,主持“拂晓攻击”的国家党总理罗伯特·马尔登(Robert Muldoon)用食指指着一个棕色人种说:“你不是一个合法的新西兰人!⑥"You're not a proper New Zealander!!"New Zealand Listener,Vol.80,No.1878,p.3,1975.”然而,他所指的却是一个居住在南岛的毛利人⑦"Steady Rob,he's a Maori from Southland."New Zealand Listener,Vol.80,No.1878,p.3,1975.。

起初,对太平洋岛民的随机审查,并未在社会上遇到很大阻碍,这与当时新西兰民众对太平洋岛民较为负面的观感相连。一方面,因为新闻过度的负面报道,很多民众对太平洋岛民的印象停留在其为酒鬼、罪犯或反社会人群方面。另一方面,国家党让新西兰人相信,减少太平洋岛民会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减少就业竞争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①"NZPD,1975 National Party Manifesto:A Guide to What the Next National Government Will Do For New Zea⁃land",New Zealand Parliamentary Database,Volume 400,1975,Wellington,p.3521.。1976年年底,“拂晓攻击”行动戛然而止。之后,新西兰政府承认,“拂晓攻击”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不仅降低了警察及移民官员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度,甚至降低了政府的威信。此项行动不仅仅没有帮助经济复苏,反而在行动的过程中间接导致更多警民冲突,让警民对立程度超出控制。警察及移民官在选取抽查对象的一些办法,进一步激化新西兰的种族歧视,让太平洋岛民不公正地受到更多社会压力。值得指出的是,在新西兰所有“逾期停留者”中,大约三分之二为欧洲族裔。然而,在被遣返的“逾期者”中,太平洋岛民却占约三分之二②See Nevak,"IIolahia Polynesian Panthers A Documentary",Salmon Dan.;Kay Ellmers;Nevak Llolahia;Tūmanako Productions&Tūmanako Productions,Auckland,2010.。

“拂晓攻击”针对部分劳务移民的种族歧视

在资本主义框架下,人力有时会失去其作为“人”的属性,而转化成为资本主义机器下的一种生产要素。人力不足以应付生产需要时,人力资源便成为稀缺资源。若因为外部经济周期影响导致不再需要劳动力时,人力便成为需要被摒弃的过剩资源。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关系,经济蓬勃发展时,新西兰政府曾对移民展现相对宽容的态度,对“逾期居留者”的容忍程度相对较高。然而,无法避免的经济衰退,却让部分移民成了民怨的替罪羊。

这和之前所属的“社会屏蔽”理论息息相关。当类似于工作机会等社会资源相对紧缺时,曾经拥有此项社会资源的人便会错误地去责怪后来者,认为后者抢夺了前者的资源。前者继而会认为,若没有后者,资源便会为自己所有。此间,客观的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在政客的操纵下被进一步忽略。转而因为生理特征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来自于新西兰“主流文化”不同地方的移民,此处即太平洋岛民,比其他欧洲族裔移民更容易被当成歧视驱赶对象。当然,这个结果与太平洋岛民自身的低教育程度与高犯罪率有一定的关系,致使其更容易有被针对的“借口”。不过,太平洋岛民被针对的最大原因,还是他们的种族和生理外貌与欧洲族裔不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新西兰的亚裔在其移民史中一直承受着各种歧视。然而,如本文第一部分所示,亚裔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且犯罪率低,理论上不应作为被歧视针对的对象。故此,新西兰的种族歧视是客观存在的,且与一个种族的受教育程度及社会经济地位并没有直接关系。

“拂晓攻击”本身即是对“社会屏蔽”理论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驱逐遣返便是先来者为保护自己利益,而采取的并不成功的手段之一。令人悲痛的是,“拂晓攻击”对新西兰太平洋岛民命运打击是致命性的,甚至对其今天的经济地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初抵达新西兰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多改善生活的机会,故太平洋岛民的就业率高出其他民族。然而,始自20世纪90年代中,其失业率从便一直居高不下,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1986年,太平洋岛民收入的中位数比全国平均低约89%。虽然他们今天的收入已逐渐提高,与全国平均水平愈发接近,可是其若想真正追赶上平均水平,还是有一段很长的路。

太平洋岛民与双文化架构的关系

《怀唐伊条约》奠定了新西兰为以大英帝国和毛利民族文化为基础的双文化国家。作为新西兰的“建国纲领”,《怀唐伊条约》确认了毛利作为新西兰原住民的这一事实——尽管毛利民族并不是第一个从太平洋岛国抵达到新西兰的民族。探寻毛利民族最初移民新西兰的历史,就会发现其和太平洋岛民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均从太平洋岛屿出发,通过海路先后抵达新西兰。不同之处只在于抵达时间以及交通工具。毛利人抵达新西兰的时间较早,因早期制船技术所限,毛利人的移民工具是简易木舟(waka,英语作canoe);而太平洋岛民所乘的是较为现代化的汽船(jet)①Richard S.Hill,"Fitting Multiculturalism in to Biculturalism:Maori-Pasifika Relations in New Zealand from the 1960s",Ethnohistory,American Society for Ethnohistory,United States,Vol.57,Issue 2,2010,pp.291-319.。尽管有这些区别,但毛利人与当今的太平洋岛民展现出来更多的是相同点。首先,无法否认的是,毛利人与太平洋岛民之间,存在着无法从其他民族中找到的亲属关系。然而,这种亲属关系在当今新西兰“双文化”的架构下被有意无意地弱化。毛利人作为原住民在新西兰享有更多的权利与重视,而太平洋岛民作为毛利人的近亲,却因为抵达时间较晚,而始终只有移民这一个身份。

尽管两者身份不同,但在诸多社会问题上,毛利人与太平洋岛民已逐渐建立了“革命伙伴”的关系。一方面,因为文化及宗教信仰的相近,毛利人与太平洋岛民之间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因而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与经济及社会地位有关,毛利人与太平洋岛民的居住范围较容易重合。例如,大约三分之二的太平洋岛民集中聚集在奥克兰相对贫穷的街区,故这些地段被称为“波利尼西亚社区”(Polynesian community)。这些地段的地产相对低廉,因此也吸引了同样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毛利人前来居住②表1中显示毛利民族的人均年收入中位数在所有种族中排名第二。然而,因为统计方法的问题,这个数据并没有客观地显示毛利民族真正的经济地位。实际上,毛利民族普遍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且赤贫比例很高。。新西兰小学教育根据学区划分,故毛利儿童与太平洋岛民儿童从小即生活学习在一起。由于同属新西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毛利人及太平洋岛民从事行业的重叠率较高,故不论生活内容还是工作内容都有很多相同点。在年轻一代毛利人和在新西兰出生长大的太平岛民之间,种族界限已逐渐模糊(ambiguity of ethnic boundaries),以至于以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阶级构成,已超越原本的两个民族之间的种族差异。因此,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可以忽略其种族差异,并互相成为兄弟姐妹(Pakeha class brothers and sisters∕Maori class broth⁃ers and sisters)③See Richard S.Hill“Fitting Multiculturalism in to Biculturalism:Maori-Pasifika Relations in New Zealand from the 1960s”,Ethnohistory,American Society for Ethnohistory,United States,Vol.57,Issue 2,2010,p.297.。

尽管在《怀唐伊条约》定义的“双文化”框架下,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而太平洋岛民并不能享受任何作为原住民的象征性权利。一般而言,尤其是与欧洲族裔谈判时,毛利民族会引用《条约》第二条中赋予毛利人最特殊原始的存在地位(Tangata Whenua,英译为to be natural,at home),而基于血缘上的手足之情,毛利人往往会对太平洋岛民加以帮助。因而,我们可以总结为,太平洋岛民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凭借其于毛利民族的紧密联系,已较为成功地融入了新西兰的“双文化”框架中。比较之下,新西兰的亚裔则依旧未能完全融入“双文化”框架当中。

太平洋岛民优待移民政策

为了平衡体现新西兰政府为种族平等所做出的努力,这里着重介绍近年对太平洋岛民的移民优待政策。近年,新西兰政府已逐渐认可其与太平洋诸岛的特殊外交关系。作为大洋洲体量仅次于澳大利亚的国家,新西兰肩负着平衡大洋洲社会经济环境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新西兰相关移民政策上,太平洋岛国和其他国家相比起来,可享有一些特殊优待。现时,享受移民政策优待的太平洋岛国包括萨摩亚(Samoa)、汤加(Tonga)、基里巴斯(Kiribati)、吐瓦鲁(Tuvalu)和斐济(Fiji)。与美国实行的多元化移民签证(Diversity Immigrant Visa,即俗称的乐透绿卡抽签)类似,有意移民新西兰的上述5国人民,可以在线申请萨摩亚及太平洋岛民移民签证(Samoan Quota&Pacific Access Category)①New Zealand Immigration,Samoan Quota&Pacific Access Category,,2017.。此项签证对申请者有以下几项主要规定:

1.申请当下身为上述五国(之一)公民。

2.在初步审批通过之后的八个月内递交移民申请表格。

3.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

4.已得到新西兰工作录取(不需要为技术移民工作)。

5.符合最低英文需求。

6.身体健康。

五项规定中,仅有第四项相对较难达到。然而,因为对工作性质没有任何要求,故任何达到最低工资的工作都可以算作工作录取,相比较一般移民签证里对薪资的要求明显降低。因此,若继续之前关于劳务移民与种族歧视的讨论的话,可以认为太平洋岛民已逐渐跳出曾经被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生产资源的困境,而在新西兰开始具备更多“以人为本”异化的属性。

小 结

新西兰太平洋岛民移民史生动演绎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工作为一种流动性资源从稀缺资源变为过剩资源的过程,“社会屏蔽”效应在移民环境中具有重要影响。作为新西兰原住民毛利民族的近亲,太平洋岛民在文化及社经地位均与毛利民族类似。因此,相较于其他民族,太平洋岛民拥有天然优势更易融入新西兰“双文化”架构之中。

猜你喜欢
岛民族裔太平洋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海岛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及迁居意愿研究
——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
决胜太平洋
“英国多族裔未来”理念:缘起、困境及其理论启示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
论美国非裔诗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诗学及其族裔诉求
太平洋神奇的海洋生物“明星”(下)
散居族裔的生存困境:浅析《砖巷》中的男性角色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糊涂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