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上添花
电扇,对同学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在我还小的时候,对它却很陌生。
第一次见到电扇,是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学校组织我们去铁路俱乐部看电影《钢铁战士》。俱乐部的天花板上挂着好多用薄木板做叶片的吊扇,它们等距离地分布着,各管一片区域。我刚好坐在吊扇下面,竟不觉得热。因为天气太热了,不大一会儿,一些同学坐不住了,不听老师的安排,都挤到了吊扇底下,宁愿站着也不离开。从此,我认识到了电扇的好,非常希望自己也有一台。
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有电扇的都是一些机关、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电扇要进入普通家庭,那真是一种奢望。我家是农村的,更是连想都不敢想。那时候,我们用的都是蒲扇,并且一般人家里还做不到人手一把呢。我家里倒是人手一把,不过很多都打了补丁。每到天凉时候,母亲就把家里的蒲扇收起来,清洗干净,要是发现有破边的,就用布缝起来,然后收进衣柜,等来年夏天再继续用。当然,除了蒲扇,还有羽毛做的毛扇、纸折的折扇等,但它们都比较贵,在老百姓家里更是少见了。
进入80年代后,国内的电器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时间,电扇行业除了老牌的上海的“华生”外,还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很多生产厂家,如南京的“蝙蝠”、天津的“长城”等,连我们当地,都有了个小有名气的品牌“红山花”。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制造业的发展也使电扇的价钱下降了很多,于是,电扇这昂贵的物件才开始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年初夏,走在百货商店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电扇,台式的、座式的、吊式的……琳琅满目。此前,已经有邻居买了电扇,引来了很多人围观,就像获了什么大奖一样。我也很想要一台,但苦于囊中羞涩。
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妻子按捺不住了,和我商量买一台。我应道:“算了吧,用蒲扇用惯了,电扇就三片铁叶子,要花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而且一年就用那么一两个月,划不来。”
妻子听了,便奚落我说:“是,就一两个月,划不来。但你想想这一两个月是怎样过的。每到晚上,你总是夹一床席子往天台跑,还要喂蚊子……”
我听着不是滋味,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决心,就拍板道:“买!不就一个月的工资嘛!”
妻子一听高兴了,附和道:“就是嘛,就一个月工资而已,省一省便是了。何况,改革开放后日子一天好过一天,说不准下个月我们就涨工资了呢。”
听妻子这么一说,我顿时没了后顾之忧,应道:“买,明天就买。”
第二天,我俩就从百货商店扛回来一架落地式电扇。一回到家,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扇,坐在沙发上享受习习凉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仿佛看到了将来的好日子。那个夏天,我们终于不怕酷暑了。
而今回头看,好日子真的来了,莫说电扇,连空调都进了平常百姓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