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升荣
初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增强青少年的科技文化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物理课是运用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学习如何科学改造世界的重要步骤。对于青少年来说,对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当前小学教育中对于科技领域的教学不够系统,导致学生在接触物理时因为自身基础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物理教师如何运用课堂工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更好的课堂氛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1.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较为简单的物理规律,声学、光学、热学、牛顿力学和简单的电磁学。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物理定律和规律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常见的事件,利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将计算和认识混杂在一起进行教学,因此部分学生由于数学方面掌握不好,考试又绝大多数是采取了计算的方式进行,在考试中遭遇了一定打击之后,学生就会产生放弃物理学习的想法,影响到学生听课和学习,对物理课教育产生不利因素。
物理教学中,重点部分应该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观,认识自然规律,学会正确的改造世界的方法,而不是拘泥于公式的识记和计算中。通过声光热力电方面物理规律的学习,学生可以解释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现象,对于破除迷信,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均有所裨益。而计算部分作为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标准,在测试中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教学中确是需要重视但是不能操之过急的部分。
初中教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源一般没有经过筛选和过滤,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识记能力均有着较大的差异。物理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保证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的同时,兼顾到绝大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之间生活空间小,在学习上很容易产生竞争心理,一旦在竞争中失败,学生就会丧失对于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这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加以重视和考虑的。
2.应用“信息”的物理教学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是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不同方面的信息的利用,能够达到通过信息调动学生兴趣点,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充满探究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借鉴生活中的信息。学生所接触到的最多的信息就是生活中的场景,物理是一门通过科学知识研究生活中物质和运动的科学,因此常见的生活情境中已经蕴含了大量的物理信息。通过对生活中的信息的剖析,学生能够很好地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和生活中的探究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比如在“大气压强”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设计“打吊针”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观看打吊针的视频,学生大部分都打过或者见过打吊针,因此也能够很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打吊针过程中的兴趣点,比如,“输液瓶口除了输液管还有一根悬在空中的较短的软管”、“药瓶一定要吊在比手高的地方,在走路的时候也要用架子举起来”、“药瓶中的药液不管什么时候流出来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在学习大气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学生的学习也就会充满成就感。
介绍先进科技信息。现实生活中同样有许多学生很少接触到的高科技应用,学生对于这些信息一是好奇,二是有距离感,认为这些知识都是“科学家”、“工程师”研究的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将先进的知识深入浅出的与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结合,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成就感会更高。
3.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很难逃避的一个矛盾就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物理本身的难度之间的矛盾,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自身基础差异较大,学生很容易学着学着就发现学不会,然后便不愿意进行学习。在任何学习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信息,和先进科学的信息,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本身是一门既贴近生活,又能够改造世界的学问,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从枯燥的听课做题中解放出来,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道荣.例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0,10(5):10-11.
[2]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