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虹
摘 要:在教改实验中,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以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前提,强调英语使用的适宜性原则;反之,英语使用的适宜性原则也对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原则
近几十年来,随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其教学也开始将其重点从语言形式逐步转向语言使用。新一轮“教改”一声敲响,英语教师们都开始寻找一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新型教学途径。在众多的新型教学途径中,“任务型”教学法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教授学生更加有效地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意识到“任务型”教学活动过程中“适宜性原则”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槁)》明确指出:“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作为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口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大部分是依靠学生“用口说”而实现的。所以语言使用(表达)的“适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任务型”教学活动需以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前提,强调英语使用的适宜性
交际中的英语是否被双方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语境,如场合、话题、讲话双方的身份、讲话时间等。因此,只解释和掌握英语的语法知识,而不分析和了解英语使用的规则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海姆斯所指出的那样:“没有语言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意义。”(There are rules of use without which the rules of syntax are meaningless.)
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每个“任务型”活动都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的,那么这里英语使用的规则当然就包含英语使用的“适宜性”,它是指“英语学习者应该知道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使用什么样的英语是得体的。”概括进来,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①形式是否可能;②实际使用是否可行;③根据语境或上下文是否适宜;④任务实际上是否能完成。这四部分不仅包括了英语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概括了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英语使用的可行性和适宜性观点。
“形式是否可能”主要是指语法知识和英语的正确形式,也就是人们强调的英语基础。“可行性”和“适宜性”则指英语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得体,是否能够被接受。如:
A:—Would you like to come over to my home for Mid-autumn Festival?
B:—She gave me a piece of bread.
从语法规则上看,这两个句子都是成立的。但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这一特定的模拟语言交流环境中,后者的回答显然是不适宜的。也就是说回答者掌握了英语形式的准确性,但违反了英语使用的适宜性,这一“任务型”活动是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更谈不上完成这一任务了。
总之,适宜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英语基础即语法知识和英语的正确形式外,还要掌握必要的英语使用知识,知道应该什么时候说,怎样说,在什么场合说等。否则我们的“任务”将无法完成或完成无意义。
二、“适宜性原则”对英语“任务型”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1.“适宜性原则”是“任务型”教学思想产生的必然
“适宜性”对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影响应该是使广大英语教师认识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该重视英语形式表达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应该重视教授学生对英语使用的适宜性。正如:Widdowson所说:“语言教学不应该只培养学习者正确造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知道在某一条件下怎样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过去的英语教学重点一般放在语言点和语法点的讲解上,对学生的有效实践考虑不多。现在英语教学已将注意力从课文的英语现象转向课文的内容,以及从语法点的分析逐步转向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如何适当地使用这些英语规则上。更为重要的是英语教学更加重视英语形式与英语功能的有机结合,这就必然会产生“任务型”教学思想。因为只有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这种有机结合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有效实践。
2.“适宜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应为“任务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实用性语言素材
语言的得体性、社会文化性、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和词语的选择性是教学活动过程中“适宜性原则”的四大层面,这四个层面的实践功能表明:只有在真实或相对真实的语境中,提供实用性的语言素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才有利于学生了解如何得体、适宜地使用英语。因此英语教学的内容开始更接近实际使用的环境,更加注意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的模拟场景,更加注意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新教材的内容开始取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日常交流活动,如通知、书信、电话、面试、采访、新闻、广告等,这为“任务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模式、奠定了基础。
3.“适宜性原则”促使“任务型”教学方式不断丰富、完善,走向成熟
“适宜性原则”的多层面性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们的互动关系,更加强调教学方式与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英语规则的联系。因此,英语教师就必须不断研究开发新的、更能体现“适宜性”的、实践性强的“任务型”活动。目前,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任务型”活动已从单一的朗读、双人对话逐步过渡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辩论、演讲、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这些“任务型”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自己所讲的英语是否恰当、得体。
总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活动过程中“适宜性原则”的分析,我们看到:对英语教师而言,“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形式,而且要培养学生在特定情景下使用英语规则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把握这一原则的前提是应该具备相应的或者是比较好的英语基础,进而掌握英语使用的适宜性,以顺利完成活动任务,从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C.J.Brumfit,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2]D.H.Har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Longman Inc,1983.
[3]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英語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