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弟 陈寻 刘晴
真菌性鼻窦炎是指由真菌感染所引发的的鼻窦炎症,其不仅会侵犯鼻窦,还会侵及鼻腔,因此通常被称作鼻-鼻窦炎[1]。由于真菌感染,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机体伴有严重炎症反应,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部肿胀、头痛、头晕、鼻塞、记忆力降低等,若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则可能引发哮喘、高热惊厥等,严重危害人们正常工作及生活[2,3]。传统手术主要为柯陆手术,其方便快捷,但术中创伤比较大,易造成患者围术期感染,因而术后并发症较多。随着微创外科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技术以其术野清晰、手术创伤小等优势而逐渐应用于临床耳鼻咽喉外科手术治疗中。但手术治疗仍无法达到彻底清除病变鼻窦组织的效果,术后患者复发率仍比较高,因此术后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4,5]。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内镜手术及术后抗真菌治疗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鼻内镜检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符合《简明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6]中有关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有头痛、鼻塞、长期流脓涕、嗅觉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显示鼻腔内有苍白息肉样新生物;CT检查显示单窦不均匀密度增大;对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抗真菌药物无过敏现象;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风险、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等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者;依从性差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伴有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等。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85)及观察组(n=67),对照组男48例,女37例;年龄 20~63岁,平均(41.3±9.3)岁;病程 0.3~6.5年,平均(4.1±2.8)年。观察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19~65岁,平均(43.6±10.1)岁;病程 0.5~7.2 年,平均(4.2±2.7)年。两组主要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本研究已经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全麻,据鼻窦CT确定病变范围,开放累及鼻窦,于鼻内镜下清除鼻窦息肉病变组织,以吸引器吸出鼻窦内分泌物,难以吸出者则以刮除或冲洗进行彻底清除;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者同时行相应手术纠正,以便确保鼻内镜手术术后患者充分通气及引流。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辅以糖皮质激素喷鼻,并鼻腔灌洗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25mg加250ml生理盐水鼻腔灌洗,2次/周,持续治疗1个月。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主要以柯陆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及抗真菌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①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经处理,离心分离血清及血浆,保存于-20℃待测。以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6、17(IL-4、IL-6、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包括CD4+及CD8+T淋巴细胞,计算CD4+/CD8+比值;另采用高效亲和膜色谱法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的变化;③采用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7]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流涕、鼻塞、嗅差及头痛等,各临床症状评分计0~10分,评分越高则临床症状越严重。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评分等均以(±s)表示,手术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两组血清hs-CRP、IL-4、IL-6及IL-17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hs-CRP、IL-4、IL-6及 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s)
表1 手术前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s)
与术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时间 hs-CRP/(mg/L)对照组(n=85) 术前 11.31±2.59术后1周 9.34±2.42**观察组(n=67) 术前 11.28±2.61术后1周 3.52±1.97**##IL-4/(pg/L)379.21±44.39 289.94±41.57**375.46±45.02 181.31±38.05*##IL-6/(mg/L) IL-17/(pg/mL)181.05±33.04 7.96±3.28 160.25±31.28** 5.42±1.33**182.43±32.17 7.89±3.12 133.14±30.66*## 2.01±1.02*##
术前两组患者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 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gG及IgM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浆IgG含量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及两组间IgM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表2 手术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与术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时间 细胞免疫指标低 体液免疫指标/(g/L)CD4+ CD8+ CD4+/CD8+ IgG IgM对照组(n=85) 术前 30.72±6.34术后1周 32.24±6.02观察组(n=67) 术前 30.69±6.29术后1周 36.56±5.04**##29.38±6.13 29.11±6.29 29.40±6.08 27.31±4.01**#1.03±0.47 1.10±0.49 1.04±0.50 1.29±0.38**##6.66±0.81 0.95±0.11 6.85±0.87** 0.97±0.13 6.70±0.79 0.97±0.12 7.48±0.83**## 0.98±0.08
术前两组患者流涕、鼻塞、嗅觉障碍及头痛等临床症状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流涕、鼻塞、嗅觉障碍及头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术后1个月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
表3 术后1个月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
与术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时间 流涕对照组(n=85) 术前 5.39±2.08术后1周 3.82±1.27**观察组(n=67) 术前 5.41±2.14术后1周 2.03±1.21**##鼻塞6.54±2.41 4.66±1.68**6.49±1.35 2.35±1.71**##嗅觉障碍 头痛2.73±2.04 4.65±2.00 1.98±1.21** 3.23±1.05**2.72±2.02 4.68±2.01 1.06±0.09**## 2.08±1.01**##
真菌性鼻-鼻窦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鼻窦口阻塞,继而出现鼻窦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所致。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包括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以曲霉菌最为常见。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口阻塞引流不畅,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形成真菌球,刺激鼻窦黏膜,引发水肿、肉芽组织增生或息肉样病变等,临床上对于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前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但其疗效并不理想,且全身性不良反应严重,因而提倡对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无论如何彻底,其术后复发率均相当高,因而目前对于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原则是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8,9]。
传统手术虽然操作简便,但由于术中创伤比较大,术后鼻窦引流通气口的处理不佳,不利于术后长期随访观察,因而临床疗效并不理想[10]。鼻内镜手术在鼻内窥镜可视摄像系统的指导下,经前鼻孔,进至鼻腔深部,精确祛除病变黏膜及异常骨组织。与传统鼻窦手术相比较,鼻内镜手术将放大的鼻腔、鼻窦结构清晰地展现在监视器上,为术中提供较好的照明和术野,医师采用精细器械准确切除病变组织而最大程度保留正常鼻腔结构,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鼻内镜术可直达病灶,扩大鼻窦开口,清除窦内真菌团块,改善局部通畅引流,消除真菌赖以生存的低氧微环境,进而恢复鼻窦正常的生理功能[11,12]。但人体鼻窦的结构十分复杂,且鼻内镜手术均在鼻腔完成,术野受限,很难达到彻底清除的效果,术后易复发,因此术后配合抗感染及抗真菌治疗极为必要,两性霉素B是常见的抗真菌药,其具有良好的局部杀菌效果,可有效清除鼻腔内积血及结痂,有效缓解患者鼻窦炎性病变。
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及术后复发均与机体免疫失调及炎性损伤密切相关。相关研究[13,14]报道,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hs-CRP、IL-12、IL-17及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且患者 CD3+、CD4+、CD8+T 淋巴细胞数量及 IgG、IgM 含量均较健康者明显降低,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及炎性反应均参与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及发展过程。本研究以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通过手术比较彻底地祛除病变鼻腔鼻窦组织内的真菌球、真菌团块与病变息肉组织,同时确保术后患者鼻窦长时间的通气引流,极大改变了真菌的生存环境,达到消灭真菌的目的;结合术后鼻部局部换药清除病变组织,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的应用及鼻腔冲洗,通过增强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真菌生长,达到减少真菌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有效减少其术后复发。本研究中术后1周两组hs-CRP、IL-4、IL-6及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血浆IgG含量明显升高,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显著,提示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避免传统术式的创伤,显著改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但手术前后及两组间IgM均无显著性变化,可能是由于本研究观察周期太短所致。临床症状方面,本研究中术后1个月两组流涕、鼻塞、嗅觉障碍及头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抗感染治疗可有效缓解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可更加快速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鼻内镜手术可较传统手术治疗更加有效地降低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炎性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疗效显著。但由于本研究周期比较短,加之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缺乏对两组患者术后安全性的调查,因此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杨雪明,王越.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212-1213.
2 林琤,范静平,林顺涨,等.真菌性鼻一鼻窦炎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4):56-60.
3 Bozeman S,Deshazo R,Stringer S,et al.Complications of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1,124(4):359.
4 李月光.两性霉素B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1404-1406.
5 SawatsubashiM,MurakamiD,UmezakiT,etal.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with combined middle and inferior meatal antrostomies for fungal maxillary sinusitis[J].Journal of Laryngology&Otology,2015,129 Suppl 2(S2):S52.
6 张君华.简明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00:256-257.
7 吕晨,邹建玲,沈淑华,等.视觉模拟量表和语言评价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4):214-215.
8 Gupta K,Saggar K.Analysi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features of fungal sinusiti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nasal endoscopy and histopathology findings [J].Annals of Cardiac Anaesthesia,2014,13(3):119-123.
9 顾兴华,朱敬,李亚波,等.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5):427-430.
10 郭亚青.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8-159.
11 杨绿原,黄江菊,杨敏,等.真菌性鼻-鼻窦炎内镜手术前后主客观评估的应用分析 [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2(2):102-104.
12 Abouali O,Keshavarzian E,Farhadi GP,et al.Micro and nanoparticle deposition in human nasal passage pre and postvirtualmaxillary sinus endoscopic surgery[J].Respiratory Physiology&Neurobiology,2012,181(3):335.13 黄桢,吴翠.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对真菌性鼻-鼻窦炎(FRS)炎症反应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7,30(2):333-335.
14 庞磊.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3):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