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企业离共益企业有多远?

2018-06-01 14:06歌舒
中国慈善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志军慈善家电瓶车

歌舒

周金明:无锡德事隆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志军:电动车行业资深顾问

截至2017年9月,全球被认证为共益企业的企业数量为2200多家,其中,在工业制造(Industrial Manufacturing)和机械设备(Machinery & Equipment)两个领域,分别有16家和13家—这个数据相较于餐饮业(Food & Beverage)的217家,明显偏少,但与只有两家通过认证的碳捕获及碳信用额(Carbon Capture & Credits)行业相比,工业制造与机械设备行业被认证的企业数量亦不算最低。

对于共益企业运动来说,如果能获得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对其“重新定义商业成功”这一理念的推广将大有裨益—不论从对环境的友好,还是从对员工、社区的关怀以及政府税收、可持续发展等层面的影响来说,传统制造企业所占据的比重都不容忽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传统制造业在认证共益企业方面没有普遍展开?《中国慈善家》就此采访了国内电动车领域的资深顾问谢志军及无锡德事隆(Textron)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金明。

《中国慈善家》:作为全球第一辆电动车的生产厂家,德事隆子品牌E-Z-GO的企业使命是什么?

周金明:1954年,E-Z-GO诞生于美国佐治亚州,是全球第一辆电动车的生产厂家,1960年,E-Z-GO并入世界500强企业德事隆(Textron),成为其子品牌; 2009年,E-Z-GO获得有“制造业诺贝尔奖”之称的“新乡奖”(Shingo Prize) 。E-Z-GO自品牌诞生第一天起,对环境的影響最小化便成为我们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的最终愿望是实现零伤害和零不良环境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E-Z-GO在德事隆“全球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实施公司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政策,包括消防、安全、职业健康和环保方面的具体规定。公司每个部门都设有EHS和5S负责人,公司层面有专职的EHS总负责人负责EHS和5S政策的落实和评估,以及组织安排每周EHS例会。E-Z-GO自成立以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伤亡事故。

《中国慈善家》:谢先生,电瓶车作为环保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它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今的市场形势如何?

谢志军:其实电瓶车是早于汽车诞生的,早在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就制造出了第一辆直流电动车,但受限于电池技术的更新迭代,它没有大规模普及开来,汽车工业在解决续航里程与速度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使人们在最开始忽略了其给环境带来的巨大伤害。后来,高尔夫运动在二战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普及,它所倡导的“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电瓶车设计生产的初衷高度吻合,因此,电瓶车首先是在高尔夫运动领域打开了市场,它的环保与低噪音非常契合高尔夫运动的需要。如今,电瓶车的使用场景已经广泛覆盖至景区、度假村、工厂、医院、货运中心、社区摆渡等多个领域。仅在国内,目前每年电瓶车的需求量就在4万台至6万台,在未来,它的成长空间至少还有2到3倍。

《中国慈善家》:周总,你过去是否接触过共益企业这个理念?在你看来,一家“好企业”应该是怎样的?

周金明: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共益企业这个概念,但是我们公司深信一家好企业毋庸置疑除了回馈股东投资以外,还有社会责任,有义务着力于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对社会、对环境、对员工、对社区都有益的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E-Z-GO及其母公司德事隆(TEXTRON),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包容的工作环境,所有员工不论存在什么差别,都能受到同样的尊重,获得同样的职业发展机会。领导力的意义不仅仅意味着为我们所处的市场提供创新、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更意味着支持我们所从事业务活动和生活的社区、保护我们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保护。除此之外,在美国总部,德事隆慈善信托基金(The Textron Charitable Trust)为定向的非营利机构提供慈善捐助,并鼓励支持我们的员工开展志愿者服务。

《中国慈善家》:谢先生,在你看来,共益企业所倡导的“重新定义商业成功”的核心是什么?它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有吸引力吗?如果制造业企业要转型为共益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谢志军:共益企业所提出的“重新定义商业成功”这一概念,是指在满足财务指标考核之外,还有对利益相关方利益满足的考核,对于环境的正面作用的评估。这些指标的效果最终仍然会叠加到品牌上面,而品牌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溢价能力的有力保证,同时,它也兼具了降低营销成本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共益企业并不仅仅追求盈利的最大化,但最终从财务指标的考核上来看,共益企业能获得长期的品牌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空间,它是OK的,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当然具有吸引力。

但是具有吸引力并不意味着制造业企业能立刻转身成为共益企业,这里面有以下因素的考量。

首先,制造型企业转型共益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短期内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务压力。从大环境来说,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然薄弱,许多大企业的专利由于得不到保护,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去面对模仿者甚至是抄袭者的低价竞争,因为后者拥有成本优势。在这种局面下,要求他们去认证共益企业,无疑会造成其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其次,从企业战略选择的角度来说,认证共益企业最大的好处是获得品牌影响力,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如何树立品牌,如何通过品牌获得溢价能力并没有被所有企业正确对待过,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广告宣传这个层面,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多层次建立的可能。这是个认识上的问题,需要时间去学习消化。

《中国慈善家》:周总,E-Z-GO如何定义商业上的成功?具体到中国市场,E-Z-GO解决了哪些行业问题?

周金明:我们的价值观是:诚信、尊重、信任和追求卓越。在我们的业务和社区活动中推进我们的道德规范行为标准,使社会、企业、环境、员工实现共赢。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才是商业的成功。

在国内市场,我们看到国内同行很多采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有环保和生产安全问题。比如,采用玻璃钢作为车体的外壳,玻璃钢制作本身不需要投入昂贵的模具, 但是生产有环保问题。 我们投入几千万的模具费, 采用注塑工艺,生产线采用精益生产,每个工位都落实了人机工程学原理,大量布置举升装备, 工人不用托举任何重的部件等等。

《中国慈善家》:谢先生,如果一家国内电瓶车企业要认证成为共益企业,你认为它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谢志军:首先是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问题。国内目前电瓶车行业整体还处于仿制阶段,自主知识产权开发非常有限。

其次,从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上不能唯成本论,我目前了解到的国内电瓶车厂家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存在着既不环保也不安全的问题,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份额,他们对成本的管控使他们忽视了电瓶车本身“对环境友好”的这一初衷。

第三,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应树立正确的战略使命,并用这种使命感来约束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种种行为,使其达到共益企业所追求的对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满足这一条件。

《中国慈善家》:周总,E-Z-GO在环保、员工及社会回馈等多个层面与共益企业所追求的理念是一致的,在未来是否会申请“共益企业”的身份?

周金明:我们会考虑这种可能性。

猜你喜欢
志军慈善家电瓶车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神奇的“魔力语”
挡风玻璃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丢车丢脸
一定抓到那个贼
迷路的电瓶车
当好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