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别让信仰独自流浪

2018-06-01 05:02砚川
世界博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萝莉大叔巴基斯坦

砚川

在爱的面前,印度与巴基斯坦国境边界上的铁栅栏根本不堪一击;内心的善良,是可以冲破所有的世俗偏见和历史隔阂的;宗教信仰的真谛,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爱、宽容、仁慈、善良等等所有人性真善美的汇聚。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日前在各大影院上演,获得极好的口碑。这部电影其实早在2015年就在印度上映了,上映后一举杀入印度影史票房前五,之后不仅获得了当年印度的票房冠军,而且成为印度影史票房前五的口碑佳作!不仅如此,在国外各大电影权威网站也获得超高评分,IMDB评分8.1,烂番茄新鲜度高达100%,累计好评人数超过数十万;国内豆瓣评分8.6的表现不俗。

电影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印度大叔帮助巴基斯坦哑女与父母重聚的故事。影片中的大叔“猴神”与小萝莉沙希达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于机缘巧合间相遇 ,并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又倍感温暖的故事。影片不仅承接了印度喜剧幽默搞笑的风格,故事更是从小人物上升至民族与宗教,每一层情感都感人肺腑,令人泪奔。

猴神大叔带着小萝莉踏上回家之路,其实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设定,这两个人成为一种颇具意味的对照。

小萝莉与印度三大汗

整部电影最大的感触就是导演选对了演员,尤其是选对了小萝莉穆尼,2个多小时的片长小姑娘只有在最后结束时喊出了“叔叔”,全程再无台词。但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将观众目光牢牢吸引并带入剧情;她真的把那个失散离家、异国飘荡、想念妈妈、不忘自己国家和信仰以及和猴叔的感情对他的信任和爱表现的丝丝入扣,让人完全不舍离开屏幕半刻。

自从去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现象级之后,今年年初又一部《神秘巨星》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极好的口碑。现在大家一提到印度电影,就会想到阿米尔·汗,其实在印度,阿米尔·汗只是宝莱坞“三大汗”的其中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沙克鲁·汗和萨尔曼·汗。他们常年统治着印度电影大银幕,在印度宝莱坞界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汗”翻译自“khan”,是印度穆斯林男性非常常见的姓氏,有时也被译为“可汗”。而“三大汗”刚好都是穆斯林。而且更巧的是,他们都是1965年出生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男主角就是“三大汗”之一的萨尔曼·汗,并由卡比尔·汗执导。萨尔曼·汗出道第二年主演《真爱在我心》一炮而红,他到目前为止出演的近百部电影作品,占得印度百年影史最卖座排行榜前十的就有4部。另外两部《刺激》《代号猛虎行动》挤进前20名。这次他主演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也备受好评。萨尔曼·汗的电影作品基本都带有喜剧色彩,他拒绝演吻戏,但不拒绝在大银幕上露肉,只要是他主演的电影,一般都会安排一场戏让他裸上身!

在曝光的阿米尔·汗推荐《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视频中,他不断飙泪,情绪激动,不停夸赞电影好看又感动,更表示“这部电影应该永远不下映,我还要再看至少十遍”。萨尔曼·汗和阿米尔·汗都热心公益。2011年,阿米尔·汗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形象大使。而萨尔曼·汗设立的“心怀人性·萨尔曼基金会”是最受信赖的非政府组织。

印度电影的题材、元素真丰富,在其他国家敏感的政治以及宗教冲突问题都能在电影中展现。在《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到的教育体制问题,《芭萨提的颜色》涉及了政治问题,《偶滴神啊》和《 外星醉汉PK地球神》触及了宗教问题,而现在的这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干脆把印巴关系及宗教问题都放在了其中。

在两国政治与信仰的禁锢下艰难向前

印度和巴基斯坦,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军事冲突,是两个信仰不同、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众所周知,印巴冲突的火药味从未真正散去,不管是政治层面还是人心层面,这两个国家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这部电影的设定在一个如此大胆而坚硬不化甚至是无解的大背景下,而电影中的人用信仰和无畏的爱来冲破了这个坚牢不破的固有观念,柔化了主题这才是整部电影最为感动的关键点。

这部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宗教信仰,反应的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实际上有历史原因可寻。众所周知,印度是个宗教色彩非常浓重的国家,它号称全球最多神,最多信仰的国家, 如湿神、罗摩神、日神......众神如吻印度,这也是让印度引以为傲的事。印度教与穆斯林两大宗教冲突的火药味一直都持续不断。印度83%的人为印度教徒,13%则为穆斯林。印、穆不和,其源出于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逐步演变蔓延的后果。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几十年间暴乱冲突不断,宗教冲突的残暴性和非人道性实在使人难以理解,原本引人向善的宗教却让“恨”的种子生根发芽。宗教对立冲突是由于相互憎恨、抱怨和怀疑的情绪意识已深深埋根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中,对立宗教间的偏执顽固性和骄傲自大,自以为本身的宗教比另一种宗教更为优越,从而使教徒之间嫌隙隔阂非常深。小萝莉信穆斯林教,大叔则信奉印度教婆罗门神,从信条、习俗、禁忌、仪式等有很大差别。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它给人们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们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愿、行动的根基。

严格来讲,这个小萝莉是一个来自敌国的孩子。最初,没人知道她来自哪里,人们本能的认为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一定属于印度某个高等的种姓,直到一家人看球赛时,发现她情不自禁地为巴基斯坦队欢呼。这开始,导演就把一个最残酷的伤口呈现在人们面前。从人伦意义上看,人们有道德义务去帮助这个小姑娘重回父母的怀抱,从政治现实考量,人们又难以逾越仇恨在内心刻划的沟壑。猴神大叔带着小萝莉踏上回家之路,使得这两个人成为了一种颇具意味的对照。孩子是无辜而纯粹的存在,象征着人类原本应有的样子,无论信奉怎样的宗教,出生在哪个国家,对于人的善恶判断都不应该由他身上被赋予的标签去判断的,而与此同时,猴神大叔最初则是以部分被意识形态化的人格出现。他被世俗和政治意義上的各种偏见纠缠,但也仍然保留着善良而单纯的一面。当他与小萝莉熟识并一起上路的过程,就是他一点点从偏见的壳子里蜕出,逐渐成为更加纯粹的人的过程。导演一次次用情感打败和拆解了政治意义上的藩篱与障碍,人性中本能的爱意最终战胜了头脑中的狭隘与恶毒。这一点是这部电影如此令人动容的根源。

作为一部印度电影,它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两段冗长的歌舞,印度《罗摩衍那》中讲述了神猴哈奴曼一路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从魔王罗波那手中解救王妃悉多的故事。又联想到《西游记》中孙悟空护送唐三藏西行取经,再联系到这部电影中一个虔诚信教的印度人帕万护送一个走丢了并且不会说话的小女孩回到自己巴基斯坦家中的故事主线,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逃不过的宿命感:一切又都这样恰如其分,带着爱和温暖。

愛是唯一的通行证

影片中的男主帕万,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他对哈奴曼神十分地敬畏,每次看到猴子都要拜一拜,因此认识帕万的人都叫他“猴神”。小女主是来自巴基斯坦的小萝莉沙希达,因为到6岁都讲不了话,母亲冒着危险独自带她来到印度的一个神殿祈祷她能开口讲话。而在回程的途中,小萝莉在火车停留时为了帮助一只小羊而下了火车,导致与妈妈走失,独自留在了印度的国土上。机缘巧合之下,小萝莉在印度迎神大会上遇到了这个虔诚的印度教教徒“猴神”,“猴神”认为这个长得这么可爱的小女孩一定是印度某高贵种姓婆罗门家走失的孩子,善良的他把小萝莉带回到女友家,等待她的家人来寻找。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失语的小姑娘,居然喜欢吃隔壁穆斯林家的鸡腿,会去清真寺祷告,还在猴神的未来岳父家为在印巴球赛上胜利的巴基斯坦队欢呼!原来,她是巴基斯坦的小孩!这对十分看重宗教信仰的猴神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他的岳父也因此对他非常不满。此时的猴神只想赶紧将她送走。无奈,警局不作为,大使馆又发生了印巴冲突无法签证,小萝莉还差点被人贩子卖掉……这些燃起了猴神的勇气和善良的心,他决定要亲自护送小萝莉回家。帕万是个很真诚善良的人,学历智商不高,“脑袋一根筋”,坚定信念一定要把沙希达送回家。但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家之间充满敌意的大环境下,在没有签证的前提下,想去隔壁的巴基斯坦,简直比登天还难。在国仇家恨之间,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为此,这个决定遭到了女友全家的强烈反对,因为这条路上任何人随时都会让他丧命而不会受到谴责,但以生命相挟,到底还是没有改变他的决心。阴差阳错,道路坎坷艰辛,所有这一切在于有爱心在支撑。

因为对“哈努曼神”崇高的信仰,他的人生信条迂腐固执,坚决不说谎的行为,使所有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屡次三番被认为"神经病",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可这偏偏是老天对他“信仰”最好的回馈,也是赋予“只有虔诚的祷告,神一定会满足你的愿望”的极大肯定。因为爱,一定能创造奇迹。在热心记者的帮助下,洗脱"间谍"的罪名,他的善良举动,获得无数人的帮助和支持。善良的人们不惜代价同黑势力作斗争,最终他成功回国和女友团聚。在这里必须说一句,这个民间记者最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闻贩子,为了稿费可以歪曲事实,然而他被猴神大叔的爱和信仰所感动,冒险走上“背叛国家”的道路,公然和执法机构对抗。正如普利策所说,有良知的记者是社会的瞭望塔,巴基斯坦记者查德·纳瓦布的报道最终唤醒了民众,震撼了执法机构,这也是全片高潮泪点之一。

由于电影的戏剧冲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偏见,所以,当那些偏见一次次被拆解时,才令人感动不已。因为,原本我们都觉得那些意识和政治上的藩篱似乎天经地义,它们一直存在在那里,从未有人去质疑甚至探寻它存在的理由,无论它们多么荒诞。当猴神大叔为了送孩子回家而被当做印度间谍,追捕和殴打的时候,就会看到世俗的偏见和人性的真诚之间,有时有着无法弥合的鸿沟。在战火滋生的仇恨里,爱是一股清流,纯真而美好,无私又伟大。仅仅凭借送一个异国他乡的小女孩回国,一颗毫无保留的赤子之心,却意外呼唤起数以万计沉睡的心灵,给人以无限力量来对抗至高无上的权利!越是阴暗的地方,光明愈显得难能可贵。电影最终用爱意化解了一切隔阂,宗教间的冲突,政治上的敌对,边境上的铁丝网,以及人心深处的憎恶,都被一个执拗的男人和一个萌萌的小姑娘消解掉了。最终,他历经九死一生,赢得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双方民众的簇拥。原本敌对的双方,同时高呼着同一个人的名字。

因为爱,在异国走失的孩子可以平安回家;因为爱,大家可以抛下仇恨、团结起来,送“勇士”回家;因为爱,有失语症的小萝莉也克服了心理障碍发出了声音。我想如果真有神,哈奴曼神一定会听得到这个声音。电影主题由此被揭示得不能更清晰:爱超越世间万物,凌驾所有情感之上,让他们两个人,代表两个宗教,两个国家,此时此刻打破隔膜地融合在一起。

在这段“盲人摸象”般的寻亲旅程中,艰难误会重重,有很多细节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们会因为帕万的单蠢而有些无奈,也会为他内心的纯净而感动。因为帕万的信仰,他从来不会说谎,即使说出的话对自己不利,但仍然坚持不欺骗、不隐瞒。那些帮助帕万和沙希达回家的人,他们与帕万原是不同国家,甚至针锋相对的人,却被帕万的善良打动。那位本想出名而已的记者,在神庙,他支好摄像机,调整好角度开始录像,当他说到电视台觉得这条新闻没有价值时,他的眼神中的笃定既让我感动,又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心酸愤懑、不服输的感觉。还有被下令审问帕万的警察,违背上级的命令,带着帕万来到两国边界,还有边界两边欢呼的人民……

究其原因,还是善良的感染力,是善良、纯真,化解了一切隔阂,好像一瞬间,宗教间的冲突、政治上的敌对、边境上的铁丝网,都被一个执拗却纯真的大叔和眼神澄澈的小姑娘消解掉了。对于帕万而言,宗教也好,国家也罢,重要的是,他用一颗最纯粹的心,守护了爱与善良的意义。

影片片尾帕万穿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边境线,受到了众人的欢呼。最后他以曾经唯恐避之不及的异教礼节回馈给巴基斯坦人民时,谁才是自己的神?他心中有了答案。是他自己完成了神赋予他的使命,他也成了民众心中的神。也许大叔在结识沙希达之前是一个信仰坚定的疯子,那么在结识沙希达之后,他一步一步地成为了一个勇士。成就了一段你我也许也想完成但终究无力去完成的传奇。冰冷的围栏下,唯有爱无所不能。

这世界本该如此。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们不应该是彼此的对立面,而应该是我们互相尊重彼此的信仰,互助互爱,让这个世界变回她原本应该有的美好的模样。

猜你喜欢
小萝莉大叔巴基斯坦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失眠的熊大叔
GDP不是任由打扮的小萝莉
嗨歌大叔
勇气惊人!美5岁小萝莉自己拉弓射箭拔牙
大肚子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梨大叔说错了
巴基斯坦下调风电价格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