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一海
山东济南市高新区临港街道办事处小陈家村的楚俊锡老太太出生于1916年,今年已经102岁高龄了。像她这个年纪的老人,一般只能在屋内活动,或在家人的搀扶下出门走走。可楚俊锡老人则不然,她虽然是小脚,不仅能拄着拐杖行走自如,还能独自步行到几百米外的邻村去赶集,买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另外,楚老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喝酒。
4月7日,笔者走进楚俊锡老人居住的院子,就看见身穿红色薄棉袄的楚老太太正拄着拐杖在院内独自走动。老人一头银发,红光满面,眼睛明亮,步态稳健,一点也没有一般高龄老人走路颤颤悠悠的感觉。“快到屋里喝水去!”还没有等笔者跟老人打招呼,楚老太就挥起一只手,指着屋子的大门热情招呼笔者。
老人68岁的小儿子陈景森介绍说,母亲一生养育他们姊妹7个,5个儿子,2个女儿,以前没少受累。现在,他的大哥今年已经80岁了,已经五世同堂,全家都很和睦,老人生活很幸福。陈景森记得在他小时候,地里的活母亲都会干,无论锄地还是除草,一直到收割打场,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到了家里,她还要做饭给全家人吃。晚上,孩子们都睡了,母亲还在纳鞋底,做衣服。
“有时候半夜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坐在床上做活呢!”陈景森回忆起小时候母亲的辛苦,眼眶有点湿润。他还记得,那时村里还没有自动打面机,家里吃的面要靠人力推磨磨粮食,一两天就要推一次磨。母亲每次都要推磨,有时连困加累竟会趴在磨棍上而摔倒。
“我母亲不识字,在50岁之前抽过一段时间的烟,一天能抽半盒。”陈景森说,一直到他们弟兄几个都成了家,母亲戒烟了。在二十多年前,老人开始喝白酒,一顿能喝一小茶碗,一天两顿,都是在中午饭和晚饭时喝,从不间断。只是到了近几年,她岁数越来越大,家里才有意识地控制她的酒量,不给她倒那么多了,但一顿仍能喝一两酒。陈景森怕笔者不相信,当场拿出一个大约能盛二两酒的酒杯,往里面倒了三成满的酒,递给老人,老人自己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老人饭量不算大,一天三顿饭正常吃。早上一般吃一个鸡蛋,再喝多半碗面条或稀饭。中午吃半个馒头或杂粮窝头,吃点菜,有时吃点肉,喝一杯酒。晚上喝一碗粥或稀饭,吃点面食,再喝一杯酒。老人不挑食,但有个习惯是不吃鱼。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本地黄河发大水,大家都下水摸鱼吃,吃鱼太多给吃伤了,从此不再吃鱼了。
“我喝完酒就喝茶,每天喝茶比较多!”当笔者询问老人,她红光满面气色好,是不是和她坚持喝酒有关时,老人笑着回答说,她能活到今天,除了儿女孝顺,还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对老年人很关心。笔者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她讲政治,头脑清楚,老人开心地笑了。
楚俊锡老人睡眠情况很好,冬天她一般晚上8点左右休息,早上8点左右起床,中午从不睡午觉。春夏秋天她起得早些,早上7点多就起床。吃完早饭,老人都是自己出门遛弯,到街头转转,跟邻居聊聊天,完全能够自理,不用别人陪着。现在的衣服还想坚持自己洗,但子女晚辈们觉得她已是高龄,大件衣服不让她洗了,只有一些小件的衣服交给她洗洗。
楚俊锡老人平时在家并没有特别的保健运动,但她爱活动,闲不住,有空到处走走转转。据老人的孙婿王道玉介绍,到现在,老人还经常到400米开外的邻村集市上去赶集,大都是独自去独自回,拿着政府发给她的高龄补贴,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点心或水果回来。
老人长寿的原因,可能与此有关,那就是家庭因素。据老人的小儿子陈景森介绍,老人的父母都活过了80岁,他们共养育了包括老人在内的8个子女。其中,女孩子四个,在姐妹四个中,老人是排行最小的一个。她们这姐妹四个中,最小的活到96岁,老人是最长寿的一个。
“祝您老长寿!”当笔者向老人告别时,讲究礼数的老人想起身相送, 笔者赶紧上前扶住了老人。这位百岁老人挥手向笔者道别,慈祥的面容像春天盛开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