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选段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巾有汉、心巾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借机劝降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反复折磨没能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冰冻他的爱国热肠;胡笳幽怨,无法消磨他的爱国之心。饮雪吞毡,持节不屈。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儿子的小手留不住他。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眼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如父母。
(摘自2017年高考青海卷佳作《人要有家国情怀》)
素材还原
1.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蘇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面不改色,在高官厚禄前不为所动。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我早就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令他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2年,焦裕禄任职兰考县。此时兰考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上任第二天,他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带领全县人民投入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思路解读
这篇文章对什么是“家国情怀”做了淋漓尽致的阐述。在选文中,作者主要从“爱国之情”和“爱民之情”两个层次加以阐释,辩证论述“家”与“国”的关系。在论述“爱国之情”时,详写苏武的事例;在论述“爱民之情”时,举了邓小平和焦裕禄的事例,是略写。这样,在素材运用方面准确做到了古今结合、详略结合,而且选材典型,内容充实,论证既有层次感,又十分有力,突出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