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博
冰毒是当今世界传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然而在二战期间,它曾作为日德等国的军用兴奋剂而大量生产、储备和使用,更鲜为人知的是,二战后日本纵容这种毒品的扩散,不但严重损害日本战后一代人的健康,还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冰毒的广泛流传。
起源:二战德日大量使用
冰毒,专业名称叫甲基苯丙胺,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或许是由于进入中国时间较晚,许多国人以为它是20世纪后半叶才出现的。其实冰毒的前身苯丙胺,即安非他命,早在1887年便已问世。它最早由一名罗马尼亚化学家在德国柏林首次合成。几乎同一时间,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也在日本提炼出了苯丙胺。或许是注定,或许是巧合,几十年后,日本和德国也同时成为了最早、最大规模使用冰毒的国家。
苯丙胺被发现后,开始并未受到重视,直到1919年日本另一名化学家绪方章才通过改进工艺,在实验中提炼出粉末状的甲基苯丙胺。至此,可以吸食的冰毒产品才真正问世。这种粉末状甲基苯丙胺问世后,很快被发现具有兴奋和神经刺激作用,由于当时对其毒性缺乏清楚的认知,因此甲基苯丙胺被广泛用于制药领域,应用范围涵盖减肥、嗜睡、哮喘、头痛等众多症状。
1936年,德国科学家迈尔发现甲基苯丙胺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这一点迅速被正在扩军备战的日本和德国注意到,在两国政府的授意下,德国和日本科学家很快独立开发出各自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并投入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在当时的日本,这些被称为“猫目锭”“突击锭”“特攻锭”的药物主要提供给士兵和军需厂的工人,以便使其能不眠不休地战斗和工作。后期则提供给神风特攻队员,用于消除他们赴死前的恐惧感。
扩散:从夜班工人到应试学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进驻日本的盟军最高司令部接收了日本的一切,其中也包括日军为“本土决战”而准备的巨量苯丙胺类兴奋剂。1945年12月,根据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盟军将战后接收的价值接近一亿日元的医药品发放给医疗机关,随后向普通民众提供,其中就包括苯丙胺类兴奋剂。
在军国主义思想余毒蛊惑下,当时绝大多数日本人并未像地球另一侧的德国人那样将战败视为从纳粹统治下的解放,而是将战败视为一种耻辱。当时的日本社会一方面处于战败后的耻辱与苦闷之中,另一方面战后恢复重建的工作也十分繁重,大量国民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之下,无从排遣。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苯丙胺类兴奋剂一方面能缓解日本人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又消除了工作的疲劳,可以连续不眠不休地工作,很快就受到日本社会的热烈欢迎。据一名作家回忆,早期主要是出租车司机、夜班工人等需要长时间夜间劳作的人员购买,后来作家、艺人和乐队成员等文艺界人士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受其影响,后来年轻人也开始滥用兴奋剂,1949年前后,这类兴奋剂竟然脱销。看到如此巨大的需求后,日本黑帮趁机介入,从医院和药店里勾结医药人员偷卖苯丙胺类兴奋剂,后来又开始自己加工合成,成为日本制毒贩毒团伙的最早起源。
在供需两旺的市场推动下,苯丙胺类兴奋剂以迅猛之势在日本街头巷尾流行开来。以致黑市一剂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价格甚至比一杯烧酒还要便宜,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兴奋剂的蔓延,甚至一些学生为了考前突击复习也开始使用此类药品。
恶果:吸食人群超过200万
滥用药品的恶果很快便显现出来。因药品引发的使用者精神异常及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同时因混用针头注射药品导致的肝炎等传染病也开始流行,这一系列后果引起日本政府的注意。1948年7月,日本颁布药事法,将兴奋剂列入烈性药名录当中。1949年3月,日本厚生省通知各都道府县知事,对兴奋剂类药物的贩卖进行限制,并要求除去药物说明上的“防止疲劳”等字样。最终在1951年,日本制定了觉醒剂(即兴奋剂)取缔法,对兴奋剂的生产、使用和研究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即便如此,日本社会中的药品特别是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滥用现象仍未能立刻消除,直到1954年后才慢慢减少。从1946年底盟军司令部放开药品限制到1957年,这一长达10年的时期被称为日本战后第一次药物滥用高峰期。
截至1954年,日本大约有200万人以上使用过苯丙胺类兴奋剂,经常使用者达100万人,有20万人因此入院。据1954年一项问卷调查统计,在12万名调查对象中,8865人有过兴奋剂的使用经验,约占总数的7%,其中20岁-29岁的年轻人竟占六成以上。
兴奋剂的泛滥给日本社会带来严重的治安问题。一方面,尽管当时兴奋剂远不如现在价格高昂,但成瘾后仍然资金消耗很大。为筹集毒资而导致的兄弟翻脸、杀父弑母等家庭暴力和街头盗窃、抢劫等暴力案件屡有发生。另一方面,吸食兴奋剂后因其精神异常导致的暴力事件也不在少数。发生在1954年的两起暴力案件震惊了全日本。一起是发生在4月19日的“镜子事件”。一名叫坂卷修吉的年轻人在吸食兴奋剂后进入东京市一家学校,奸杀一名7岁小女孩。另一起发生在大阪市,一名吸毒者在吸食兴奋剂后,在中津运河边将在运河边钓鱼、玩耍和散步的男女老幼共6人推进河中,3名成年人获救,3名儿童却不幸溺亡。到第一次药物滥用高峰基本平息的1959年,因贩卖吸毒而导致的暴力事件仍不时见诸报端。
遗毒:借日本黑帮扩散全球
普通人的痛苦却是毒贩的幸福。此次药物滥用风潮中最大的受益方无疑是日本黑帮。一如当年美国黑手党借贩运私酒起家,在“觉醒剂取缔法”颁布后,兴奋剂价格扶摇直上,黑帮乘虚而入,建立起了庞大的地下营销网络。日本黑帮从最初的偷运、贩卖毒品,到自制毒品,不仅找到了新的财源,赚足金钱,还以此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和社会影响力,日后第二次、第三次药物滥用风潮中,都少不了日本黑帮的身影。
日本黑帮也是冰毒在全球泛滥的最初推手。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日本黑帮为逃避政府打击,与韩国黑帮勾结,在韩国生产毒品后返销日本,使得冰毒生产技术流入韩国,70年代日本黑帮又发现结晶状冰毒,即常见的现代冰毒。随后,冰毒生产技术传入多地,并在90年代蔓延到全球,取代海洛因成为新一代毒品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