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刊记者 耿国彪
1 彭有冬
2 唐守正
3 常纪文
4 黎祖交
5 卢风
6 王文
7 马福义
8 刘劲
9 刘曙光
10 王树华
10月30日下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在潍坊市滨海区举行。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唐守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黎祖交,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林业局副局长马福义,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文化艺术中心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恩来总理扮演者、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刘劲等8位领导专家组成的嘉宾团队,与本期节目主讲人潍坊市副市长王树华和担任现场主持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栋栋就“绿色潍坊,活力滨海”的主题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聚焦潍坊市乃至滨海区的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讲话
“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电视访谈节目是绿色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实践,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一个践行“两山”思想的优秀地域作为案例,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当地主要领导的介绍下,请8位领导专家从实际出发以理论的高度进行剖析,最终达到思想、路径、实践、成效的总结提炼,使之能从理念和操作上对其他地区践行“两山”思想起到借鉴和示范意义。
潍坊市地处环渤海南岸、山东半岛支点位置,是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海滨城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是世界风筝都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加速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走出了一条靠创新引领,产业推进的绿色发展路子。
十人谈现场,王树华介绍说,“鸢都绿”、 “潍坊蓝”,潍坊倾力打造的生态名片广受好评。近年来,潍坊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四减四增”行动,建立健全生态环保长效机制,生态环境获得明显改善。实施全面河长制,清理河道成绩突出的潍坊先后获最高等次中央、省河长制奖补资金,并在全省河长制湖长制现场推进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新旧动能转换的“潍柴模式”获得了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点赞。潍坊不断创新绿化模式,为“四个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在滨海区,光秃秃的盐碱地披上了绿装,自然恢复生长和人工造林同步共进,生态持续向好,配套不断完善,滨海中央城区人气越来越旺。宜居宜业宜游,一座生态海洋新城正在兴起。据9月份对潍坊市区常住人口的随机调查,公众对潍坊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高达96.53%。
中共潍坊市委书记刘曙光与专家交流时说,近年来,潍坊市着眼推进可持续发展、满足群众生态需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继实施了“三八六”环保行动、绿色发展十大工程和“四减四增”等一系列行动,不断拓展绿色发展途径,生态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潍坊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生态基础。下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潍坊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亚太森林组织董事会主席、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现场交流中充分肯定了潍坊市近年来的生态建设成就。他说,潍坊市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敢于担当宁肯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要解决涉及百姓幸福的污染问题,这就是自觉遵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体现。作为一名潍坊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过程当中,绿色是底色是基本色,是我们要补足的短板。我们对森林、湿地的保护不仅仅是生产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生活提高的需求是民生的需求。我们所做的事业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是中华民族的大事。”
唐守正院士对潍坊市滨海区的生态建设赞不绝口,他说,在所有国家级城市的建设中,森林城市是最值得肯定的,因为森林将天地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城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水泥壳子;滨海区在潍坊市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大力营造以耐盐碱的适生树种为主的人工林,使滨海区的生态系统不断改良,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人民健康的保障。
卢风教授希望潍坊市立足山东孔孟之乡的有利文化氛围,在打造好生态系统的同时增进诚信建设,不断提升潍坊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后劲。
马福义副厅长对潍坊市壮士断腕保护环境和白浪河全流域综合治理给与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潍坊市水岸同治抓治理,突出“水为魂、绿为貌”的生态理念,开展入海河流“清水”“绿岸”专项行动等成效显著,现在的白浪河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岸边绿草如茵,乔木、灌木、地被多层次结合搭配,景观区内,花、草、树相映成趣。以前,这里盐碱遍布、黄沙漫天,通过综合整治,白浪河从上游到入海口,完成全流域治理,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成为贯穿潍坊全市南北的生态之河、旅游之河、文化之河、商业之河。
王文院长则从金融的角度为滨海区的发展给出了建议,希望潍坊通过面向世界吸引投资,并利用好金融杠杆加快发展。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嘉宾专家们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结合目前潍坊市的资源实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政策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为潍坊市如何更好地推进生态富民、绿色发展指点迷津。大家表示,绿色生态是发展的最大资源优势,把生态资源保护好,是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也是潍坊市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潍坊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努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主抓手,扎实推进“腾笼换鸟”,努力做到新旧动能的有机衔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绿色环保产业;推动能源清洁化,构建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化,持续推动单位面积化肥农药减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潍坊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生态命名的与各县市区平级的行政开发区。打造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潍坊活力滨海”,符合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也具有潍坊特色,如果按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前景非常光明。
参加活动领导嘉宾还有: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副司长许传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玉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刘雄鹰,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初宝杰,中共潍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孙起生,中共潍坊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建国,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秘书长、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缪宏,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恒道,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中国供销集团社员城管控中心主任、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副秘书长舒志良等。
对话精彩实录:
唐守正:潍坊的海滨我虽然没有来过,但是黄海的盐碱地我看过不少,在盐碱地上绿化是很困难的,潍坊能把这么大的地方建设得绿树成荫这么美丽,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潍坊本来给我的印象是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潍坊的风筝节和寿光的农业,这些都是潍坊人民这些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造出来的奇迹。我是搞林业的,我很想说一说,潍坊最近获得了全国森林城市的称号,不仅因为我是搞森林的人,因为森林城市的概念非常深厚。20世纪末以来世界上共同的问题,城市越来越大,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就是所谓的城市病;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由于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泥块,把天地和人给隔开了。森林城市正好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它要把天地人打通。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既包括树木也包括植被也包括土壤,更重要的它还有各种物质和能量循环,形成一个天地人的大系统。潍坊得到了森林城市的称号,现在潍坊正在以绿色理念进行发展,这两者如果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想潍坊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彭有冬: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的论述,还有很多的批示和指示,总书记对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发展,对林业工作很重视。正是因为这样,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组建,这些都是在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的思想和理念。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现在生产力很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环境在生态、林业方面体现的更突出,我们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来发力。潍坊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要求谋发展,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生态环境,四年前跟现在有了很大的差别。森林城市创建要达到40项指标,潍坊能达到这40项标准,市委市政府肯定下了很大的决心,动员了全市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近年来,潍坊市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潍坊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都是完全符合中央的要求的,也是抓得很有成效的,我们也希望潍坊市不断探索经验,总结经验,为其他的城市树立示范。
常纪文:以前潍坊海边是一片荒、一片白,现在是一片绿。潍坊人在一点点的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今天上午我们看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也看到了生态良好,非常的感慨。潍坊发展到现在的关键就是立足自己,找准自己的不足,通过特色发展,优势发展,错位式发展,特别是潍坊背靠大陆,面向大海。如何去做有两条路径,第一潍坊靠海,面向国际,面向市场,特别是面对问题要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不为金钱所惑,不发展高污染的产业;第二就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两山理论转化为潍坊的实践。把那么多荒地打造成了宜居的人居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特别通过生态修复,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把金山银山做足、做大、做实。
王文:山东既是一个非常有希望有潜力的区域,我也愿意深入思考,为潍坊建言。2017年山东是全国旅游人数第一大省,但是在山东消费的金额却只排在全国第六位。为什么山东旅游人数排第一但是消费却排在第六名?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游客更多地在山东花钱,这样就能提升山东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我有两点建议,第一增量在国际,抓住“一带一路”的有利时机引进更多的国际资源,这是巨大的增量;潍坊和滨海新区潜力非常大,基础非常好,通过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第二增量在金融,金融就是价值跨时空的转移,金融最大的功能就是资源配置,潍坊有那么好的资源,如果我们再加一把力,让资金价值跨越全球转移到潍坊来,潍坊腾飞的日子就不远了。
黎祖交:潍坊在生态智慧方面做得比较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是最大的生态智慧。用十九大报告来讲,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做的生态文明就是围绕人与自热和谐共生展开的。生态智慧是人类有史以来逐步形成的。传统观念是讲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讲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起来。这种传统观念认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两者是不可能兼得的,这个观点认为生态价值是一种非消耗性的价值,要通过对自然的保护来实现,而物质的经济价值实现是一个消耗性的过程,是要通过对自然物的破坏来实现。所以就存在二难取舍的生存悖论。生态智慧正好就是对它的破解。潍坊做得很好,首先是保护好,绿色发展生态为基就是保护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能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如果以前没注意造成了破坏,不要紧,我们用生态智慧修复好。潍坊在盐碱地上崛起了一座新城,做到了保护好和修复好。就像习总书记讲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里边就是又要保护,又要修复,也就是要改善。第二个就是要利用好,利用好主要就是找到一个结合点,既能发挥生态优势,又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样就是越保护发展越好,发展越好经济越好,经济好了又能反哺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卢风:我本人是学哲学的,我更愿意把关键和根本区分开来,我经常讲建设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是关键,但是根本是思想观念的改变。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们深入人心的是发展是硬道理,长期以来我们会认为发展的最直观的标志,最根本的标志,就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如果片面的以这样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发展的话,那就是一种悖论。但是如果我们观念改变,不认为只有物质财富的增长是发展,我们认为其他方面改善也是一种发展,包括比如我们的空气不好,水质不好,土壤不好。虽然这些东西的改善都没有那么直观,那为什么不能也看作是一种发展呢。如果一个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了,或者是穷人不那么仇富了,富人也不那么为富不仁了,分配比较趋于公平贫富差距在逐渐缩短,这个也可以看作是发展。所以我们的发展观要有所改变,这样我们才能够去化解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所以我认为可持续发展有两方面根本。自然条件方面的根本就是生态健康,如果你保证不了一个地方的生态健康,最终会失去这个地方发展的根本。另外我觉得一个社会的根本就是我们的诚信。我们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已经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诚信危机。山东是孔孟之乡,我觉得如果谋求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在诚信上继续下工夫。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森林城市不断向前,就保住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的根本;如果能够把孔孟之乡的诚信不断地改善,那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根本。抓住这两个根本我相信潍坊就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常纪文:总书记这几年的讲话里边,特别关注森林和河流。他认为森林和河流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他讲世界的几大古代文明,为什么中国很好的保存下来了,是因为中国的森林保存的比较好,河流保存的比较好。对潍坊来说,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能不能守得住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现在有钱,我们将来要更有钱。我们现在生态好,将来生态要更好。只有执行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我们才守得住,才给潍坊的后人留下更美好的生存空间。如何坚守,一、总书记讲,生态文明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要严守生态红线,优化产业布局,高标准提升企业,高标准引进企业,实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什么投资的人喜欢潍坊,因为潍坊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面朝大海,背靠陆地,下一步要改革的是人和。通过信用管理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建设活力潍坊,品质潍坊,也要建立一个信用潍坊。这对于提升我们经济高质量发展很重要。
马福义:潍坊有很多经验,潍坊种树生态好,有投资,有负氧离子。这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之路。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山东是经济文化农业大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性统筹性不高的问题也存在,特别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已经成为我们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过程当中薄弱的环节和制约因素。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两三年就出台了十多件关于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从实践成效看,近五年来山东省造林面积在一百万公顷以上,相当于山东省现有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在同步增长,生态短板在不断补齐。潍坊的经验和做法对全省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潍坊的几大工程带动了城乡绿化,2017年开始推广潍坊经验,四级联创在全省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另外,潍坊建设生态林场这是创举,解决了造林和管理的问题。潍坊水系发达,在水系治理当中,全省都在学习潍坊的理念:保持生物多样性,体现自然性,保存完整性。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潍坊是一个放开梦想的地方,美丽滨海是一个开放包容,扬帆远航港湾,祝愿潍坊市滨海区,在两山理论指引下,在绿色发展的宽广大道上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