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模
摘 要:十八大以来,遵义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对遵义市大气污染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污染防治的相应对策措施。
关键词:扬尘污染 联防联控 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5-0-02
2015年1月遵义市成为全省首个环保模范城市,但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尚未达到新标准要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考核,我市未完成任务目标且在全省九个地级市中排名靠后。为认真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摸清大气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为处于西部四线城市的遵义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优美环境的需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一、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扬尘污染控制不力
1.1遵义市房开、拆迁、道路、市政等建筑工地遍地开花,且分属住建、城管、交通等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监管,文明施工难以全面落实到位。
1.2房开建筑工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虽然住建、城管等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但出场车辆清洗不彻底带泥上路,渣土车辆沿路抛洒等现象普遍存在,成为道路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
1.3渣土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渣土车夜间运输偷拉快运现象严重,监管力度不够。
1.4道路、管线等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监管,扬尘污染严重。
1.5混凝土搅拌站、砂石场、贮煤场等监管较为薄弱,场区扬尘污染控制,运输车辆封闭运输,车辆清洗等措施落实不力。
1.6道路保洁不够,机扫率低,大面积的道路扬尘污染已成为我市颗粒物污染偏高的主要原因。
1.7城区主要进出口都未修建脏车冲洗槽,不能防止脏车入城。
1.8城郊结合部部分机耕道未硬化,造成车辆带泥上路,污染城市道路。
2.机动车尾气监管有待强化
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仅中心城区及遵义县机动车保有量就从2013年的152275辆增加到2014年的163648辆,增幅达7.5%。车辆增加带来尾气排放大量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尾气检测站运行管理不够规范,机动车排气监管起步晚,监管队伍和执法能力薄弱。“黄标车”淘汰激励政策因地方财政有限,无力解决奖励资金,进展缓慢。黄标车区域限行管理规定落实不力,限行区域仍有黄标车、无标车、黑烟车等车辆上路行驶现象。
3.有机气体污染防治工作滞后
一是油气回收项目进展缓慢。我市加油站基数大,油气治理任务量重,根据《2014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我市应在2014年底完成316家加油站、3座储油库,364辆油罐车的油气回收工作,相关企业在短期内投入治理的财务压力极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也不够,相关部门对其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缺乏深入了解,在推进工作中难以协调解决具体的管理事务等原因以至工作滞后,2014年未完成改造任务,2015年仍需有序有计划地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对喷漆废气等有机气体污染控制不力。由于选址不合理,未安装净化装置等原因,近年来汽车维修行业喷漆废气造成的污染投诉案件一直居高不下。
4.污染天气预警预防未发挥作用
我市虽制定了《遵义市中心城区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针对重度污染、严重污染天气制定了详细的应急响应措施,但由于我市空气污染级别主要分布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之间,自从预案实施以来,没有一次启动预案,而针对轻度和中度污染天气未出台相应的污染控制方案,缺少有效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2014年1-2月,2015年1月,我市曾连续出现22天、11天的轻度污染以上天气,对污染天气缺乏有效的人为干预,也是导致遵义市环境空气质量在9个地州市排名最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5.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
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部门之间联合,区域之间联动才能顺利推进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目前我市还未建立市級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机构,缺乏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督查,仅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协调解决部门之间的矛盾困难,促进部门整体联动,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大气污染整治合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整体推进。
6.大气污染防治考核缺乏量化指标
遵义市虽然出台《遵义市中部县(区)空气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办法(试行)》,实行了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制度,增强了下辖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的环保意识,有力地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但缺少与省政府制定的《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考核办法》相配套的考核办法,对下辖区县及相关部门的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缺乏量化指标,遵义市实现省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及重点任务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二、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强化施工扬尘污染控制
一是强化建筑工地管理。住建部门牵头,三区政府、城管、交通、环保部门等配合,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专项行动,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遵义市中心城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遵府办发[2015]8号)等有关管理规定,责令不达标企业进行整改,确保建筑施工单位能按环保要求规范化施工。二是开展文明施工工地评选、扬尘污染控制示范创建以及样板工程现场会等活动,积极推广汇川区做法,对建筑工地实行专人管理,严格督查出场车辆清洗行为,防止带泥上路。将先进的环保管理经验及做法加以推广,进一步提高广大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三是相关部门应将建筑施工单位环保情况纳入对企业的常规考核和诚信档案记录,配套出台相应奖励和处罚政策,建立污染控制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市政工程工地管理。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制定扬尘污染控制方案,并报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备案,严格按方案组织施工,切实减少扬尘污染。
2.强化道路扬尘污染控制
一是按照《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作业规范》要求进行道路清扫保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道路机扫化率,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降尘,购置高空作业带洒水车,實现空中喷雾洒水,提高降尘效率,确保城区主要道路不产生明显扬尘,特别做好5个空气监测点周边道路保洁和洒水降尘工作。二是在城区主要入城路口设置车辆清洗装置,对进入城区的机动车强制性清洗车轮和车身,防止车辆带泥入城。三是交警、城管、住建部门要加强联动,强化对运输车辆管理,对超限装载,超速行驶,车身不洁,封闭不严等渣土、砂石车辆进行处罚。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遵义市中心城区规范整治建筑渣土密闭运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5.6.12)要求,加快渣土运输车改装进度,全面实行渣土箱体密闭运输。四是健全、完善、渣土管理组织机构,充实现场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力量,重点对夜间运输加强监管。五是督促辖区对未硬化的机耕道进行硬化处理,避免车辆带泥上路。
3.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加快推进油气回收工作进度,政府出台油气回收相关补贴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严格落实《遵义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遵义市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由公安交警部门牵头,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限行区域行驶的黄标车、黑烟车车、老旧车辆进行查处,对车主从重处罚,加快淘汰老旧车和黄标车。开展机动车路检工作,确保上路行驶车辆尾气达标排放。加强对尾气检测机构监督管理,规范黄绿标发放。
4.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动机制
成立以遵义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三区一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为责任单位及其一把手为成员的“遵义市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以下称大气办),负责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监督和协调,研究议定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工作和重要决策部署,推动各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整体联动。“大气办”主要承担以下工作,一是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确定“三区一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和任务,督查指导相关责任单位按期完成任务;二是制定考核制度,定期对责任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责任单位年度考核和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三是定期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调度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根据我市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针对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不同级别污染天气启动相应的防治方案或应急预案,督促相关单位履行职责,落实“大气办”相关部署,切实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控制污染级别以上天气同比只降不升;五是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定期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饮食(烧烤)油烟治理、燃煤炉具取缔、石化行业油气回收等专项行动,研究建立并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
5.完善污染天气预防预警体系
针对遵义市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以轻度污染为主的特点,制定冬春季节大气污染防控方案,定期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严密监控空气质量指数变化情况,一旦超过100立即启动大气污染防控方案。将空气质量指数控制任务分配给监测点位所在的县区政府,由其组织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大气办”负责对污染控制情况进行调度、督查和会商,推动相关部门联防联控,加强对各区政府考核,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严禁露天焚烧,开展露天焚烧污染专项行动,督查制止露天焚烧垃圾,废弃建筑材料,枯枝败叶,秸秆等其他废弃物的行为,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对建筑、环卫、农业等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的宣传教育,增强相关人员自觉抵制露天焚烧污染行为。加快取缔城区燃煤锅炉,防止经营性燃煤炉具死灰复燃,限制并逐步禁止在城区销售燃煤,在群众中开展使用清洁能源的宣传教育,开展无煤社区创建活动。加快开展中心城区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高级主管(聘任制公务员)的聘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