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秀华 吴德清 张宇彬
摘 要:该文从基地选择、基地建设、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生态防治、茶树修剪及采摘盛放等方面介绍了天目湖金泉一号白茶有机栽培技术,为茶叶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目湖白茶;有机;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40-02
江苏省溧阳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辖10个镇1个区、175个行政村,境内地貌“三山一水六分田”,人口79万左右。溧阳是江苏省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全国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天目湖白茶种植地位于溧阳市东南,环天目湖区域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土壤为黄棕壤,富硒,微酸性,植被丰富,与浙江省安吉白叶1号茶发源地自然条件相似。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天目湖周边的天目湖镇、戴埠镇、溧城镇、社渚镇,因区位优势明显,种植加工管理精细。天目湖白茶2007年荣获“中茶杯”特等奖第一名,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200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0年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2011年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多年来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大多数茶农为了追求高效率,普遍采用化学施肥催产和农药灭虫来提高茶叶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但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促使水土流失,影响下年的产茶量,同時通过追加化肥用量,产生恶性循环,使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下降。而使用农药灭虫则会产生严重的农药残留,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会严重影响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无法进行正规渠道销售和出口,影响茶农的生存。本文介绍了金泉园区试验示范天目湖金泉一号白茶的有机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实现天目湖白茶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环保要求。
1 园区概况及品种特性
金泉生态科技园位于天目湖西南区域,山势雄伟,丘峦起伏,林木滴翠,郁郁葱葱,川流纵横,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生态茶园区四季云雾缭绕,四周灌木丛林包围。园区发现一棵茶树非常特别,呈现嫩金黄色,通过枝条扦插,品质独特。它来源于安吉白叶1号,其品质胜过它,也胜过安吉黄茶,暂定名为天目湖金泉一号。天目湖金泉一号的特征与特性:春天新长出的新稍部分为嫩金黄色又似鹅黄色,后慢慢整株变嫩金黄色,其色较其他茶更加鲜艳悦目。叶脉翠绿,夏秋季均为绿色,茸毛中等,一芽二叶重13.5g,芽叶生育力中等,当年生芽叶持嫩性非常强,产量低,春茶氨基酸含量8.5%~13.9%,安吉黄茶含6.19%~13%,安吉白茶含5.0%~10.0%,其适合制绿茶,制成的干茶,色泽更显嫩金黄色,清香持久,冲泡杯中似朵朵白云,滋味特别鲜爽,叶底玉白色,清澈透明亮,颇具特色。
2 有机栽培技术
2.1 基地选择 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当地环境标准的要求,宜选择地势高的山地,不得选择平地和洼地。土壤以透气性的易风化石头砂壤土为宜。新栽茶苗长在易风化石头缝里比较好。极端最低气温为-8℃,最高气温为38℃。
2.2 基地建设 根据基地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和地头道。主道要与交通干线连接,便于机械运输。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因为茶园建在高山上要做多个自然接雨水蓄水池,如:每隔一段放一个大水缸,做到能蓄能排。沟系要配套,主要包括隔离沟、纵沟、横沟和蓄水塘。为了实现生物防治应在茶园设计面积不小于茶园总面积5%的生物诱杀蓄水池塘。茶园四周或茶园空地植树造林。茶园的四周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茶园内宜间作香樟、桂花等主杆明显、遮荫度适中、不易感染病虫害的树种。而黄茶温度高、低都要黑色遮阴棚,本树不要。但为了提高品质与产量,本茶树茶园要建林网;一是设防护林,主副相间。每隔300m设一主林带,150m设一副林带,主林宽度15m,副林宽度2m。树种:香樟、榉树、鸡爪戚等;二是行道树栽植。主支道两旁,排水沟等地方栽树;三是园块中栽遮荫树。如:马褂木、泡桐等,遮荫主要为了严冬(-8℃以下)和高温(38℃)以上极端温度。
2.3 种植 (1)整地开沟。(2)茶园应等高线开垦,根据不同的坡度和地形,选择相应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采用单行双株150cm×15cm条栽方式种植,种植沟宽(30~40)cm,深(20~30)cm,破除粘盘层,熟化土壤。种植前应施底肥,以少吃多餐原则。每次施肥150~300kg/hm2,分层施入,底肥深度在(20~30)cm。(3)茶树种植。以前栽种的老茶园,应深翻到新的土壤。茶苗定植时,茶苗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根颈离土表距离约3~5cm。栽种方法:栽苗时一只手捏住茶苗,另外一只手在打好的穴塘用小锄头挖深一些,将苗放置于小土穴中,覆进一半土,然后将小树苗向上轻轻提一下,让根系舒展,再将土壤踩紧,以后再覆土,再次踩紧茶苗四周的新土,再覆土,用锄头夯实根部。待一行茶树苗全部定植好,进行检查。双脚踩在苗的两边,一路踩过去,茶苗两边的土踩紧后,2个手指捏紧茶苗提不起来即可。栽完茶苗后,立刻用高压泵往山顶抽水浇透茶行。以后依次壅土。具体如下:用小锄头从每行上部刨1~2cm宽,5cm厚的土到下每行茶树边,周而复始。人工除草,不用化学药剂防治。茶苗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并修剪,高度以留7~8片叶为宜。
2.4 茶园管理
2.4.1 土壤管理 壅土等措施可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茶树修剪枝叶还园可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禁止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
2.4.2 茶园施肥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天目湖金泉一号茶树习性、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则。春季不得用任何肥料,第1次肥料于当年春季采摘结束后的4月底至5月上旬,以饼肥为主,开沟施入,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施菜籽饼1500kg/hm2(不得少于1200kg/hm2)。第2次肥料于每年的秋开沟施入,沟深15cm左右,施菜籽饼1200kg/hm2(不少于900kg/hm2)。
2.4.3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提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主要通过采摘、修剪、茶行壅土和茶园深耕措施,减少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诱杀,利用飞蛾的趋光性,在茶园生物灭虫用的水塘中设置光源,将飞蛾引至水塘中使其落水,利用水塘中的鱼类捕食落水的飞蛾,减少飞蛾在茶树上产卵的数量进行蚜虫的灭杀。生物防治采取以虫制虫,大量投放害虫天敌:一是利用瓢虫进行生物灭虫,首先对瓢虫驯化,先捕捉瓢虫幼虫并喂以茶叶中常见的蚜虫、茶尺蠖和青虫,使瓢虫适应后放入茶园中,经过其繁殖后的后代即具有专吃芽虫、茶尺蠖和青虫的生物特性,根据茶园面积和瓢虫的繁殖特性,选择适当数量的瓢虫在1年内就能繁殖出能满足要求的专吃芽虫、茶尺蠖和青虫的瓢虫,实现茶树最大虫害的生物防治。二是利用小鸟、麻雀进行害虫的防治,具体做法是在冬天麻雀食物稀少时在茶园周边投放谷物,使鸟、麻雀产生食源依赖性,在春天茶园中虫害发生时,小鸟、麻雀会优先捉取茶园中的害虫,从而实现动物防治;采用多次人工除草的方法防除杂草。
2.4.4 茶树修剪 全年1次,于春茶结束后进行。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和重修剪。定型修剪(20cm高,不足可以打顶采),在每年的剪口上提高3cm;轻修剪,原则上以剪去上年夏梢为宜。修剪枝叶留在茶园中,以利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应清除出园。
2.5 鲜叶采摘和收获方式
2.5.1 采摘原则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加工干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人工采摘。一芽一叶、二叶开展、叶色转鹅黄色时开始采摘。手工提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得捋采和抓采。
2.5.2 盛放工具 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盛放;鲜叶直接送到加工厂。
3 结语
综上所述,天目湖金泉一号白茶实施有机栽培技术,符合国家绿色环保发展要求,所生产的高品质茶叶能满足现今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需求。该技術首次综合性地通过灯光诱杀、瓢虫防治及小鸟捕食等方法实现无害化治虫,通过施用有机肥和合理的布局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通过该有机栽培技术生产的茶叶具有口感好、品质高的特点,且持续开采周期远大于传统茶园,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