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文化建设:作用、实践及其途径

2018-05-30 10:48卫中旗
关键词:创新文化

卫中旗

摘要:创新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创新离不开创新型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从现实来看,我国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待于进一步营造,支撑创新发展的文化驱动力还不够强大。提升创新发展的文化驱动力,需要从认识上明确文化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实践中汲取文化驱动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多层次、系统性建设创新型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

关键词:创新;创新型文化;文化;文化驱动力

加强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界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全国创新驱动的势头正在不断提升。但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障碍,如:公众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创新意识不强、害怕创新失败;政府对创新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支持创新的制度文化体系不完善:企业急功近利现象较为严重,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引领作用远未发挥,等等。这些问题叠加起来,导致社会上参与创新、支持创新的整体氛围和环境还不够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各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显性的创新型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的文化驱动力还不够强大。如何从社会各个层面全方位构建创新型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对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是全社会必须直面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建设创新型文化,应首先从认识上明确文化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实践中汲取文化驱动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多层次、系统性构建创新型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

一、文化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现象,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规律来看,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催生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崇尚创新的文化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内在的驱动力。

(一)创新活动本质上属于文化活动

创新涵盖的领域很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但不管是何种领域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思想、创意、知识等智慧要素的外化和物化,也是抽象文化转化为具体器物文化的过程。经济领域的创新,侧重于将人的思想、创意、知识等,与物质资源相结合,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并获得一定效益的行为。科技创新则更是围绕人的智慧要素进行的创造行为。以上人的思想、创意、知识等智慧要素,均属于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创新活动就是以文化要素为主要内容,将人的智慧与环境资源相结合,创造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过程。

(二)文化引领和推动着人类的创新行为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积淀演化,上升为社会文明,引领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创新发展。回顾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科技飞跃,都是建立在文化繁荣进步的基础之上。从国外来看,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导致的思想、观念大解放,就没有近代欧洲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发明;没有多元价值观“共振”导致的观念创新,也就没有美国的硅谷。从国内来看,没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导致的思想解放,就不会有后来两汉农业文明的进步及其它科技发明:没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等先进思想理念的引领,就不会有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就不会有今天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局面。

(三)创新型文化是创新发展的内在、持久动力

创新型文化具有激励创新、鼓励尝试、崇尚冒险、宽容失败的显著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充满活力且与时俱进的区域文化。创新活动充满了風险和未知,需要适宜的文化土壤和环境氛围,尤其是创新的初期,更需要倍加呵护。创新型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为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内居民的价值观与精神,逐渐形成利于创新发展的整体社会氛围,从而推动万众创新:二是创新型文化会产生创新型政府,进而通过政府部门的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行为,直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三是创新型文化会催生企业家精神,进而推动区域内产生大批企业家群体,并最终推动区域内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创新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创新人才聚集,激励人们创新、创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与活力。

二、创新型文化驱动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

(一)美国硅谷的创新型文化基因:多元创新型文化

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一个约5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并因此得名。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斯坦福大学工业园起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制高点,是全球创新创业人才向往的殿堂。硅谷从一个普通的工业园,成为今天全球创新的天堂和高地,其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相关的研究和理论有很多,其中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硅谷得以长盛不衰的秘诀在于其多元的创新型文化。硅谷的创新型文化,是以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为核心,多种族、多民族共生的多元文化,这种创新型文化如同优良、纯正的基因,使得硅谷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创新激情,成为硅谷经久不衰、繁衍不息的动力源,同时也是硅谷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硅谷创新型文化的形成,是几种文化力合力而为的结果。

首先,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创新型文化的源头活水。斯坦福大学不仅是硅谷的始创者,更是作为创新精神的传播者,为硅谷注入了创新的源头活水。斯坦福大学的校训:“自由之风永远吹拂”,意为鼓励和保证学校师生能自由无阻地从事教学和学科研究。在斯坦福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的精神,这种精神又通过学校师生在硅谷得以发扬广大,并经过多年的演化,成为硅谷内在的文化基因。

其次,美国政府是硅谷创新型文化形成的催化剂。美国政府的创新政策,为硅谷的成长营造了有利于创业与创新的大环境,从而催化了硅谷创新型文化的形成。在硅谷发展的早期,美国政府通过资助硅谷建立国家级研发和实验中心,使硅谷迅速成为全国尖端技术研发基地:同时,美国政府还通过政府采购,支持硅谷企业进行尖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美国政府的资助和采购,极大地激发了硅谷的创新热情,使硅谷的创新气氛愈加浓厚。最近三十多年中,美国政府又通过制订一系列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法案,为硅谷的创新人才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创新舞台。

第三,全球化创新人才是硅谷创新型文化的不竭动力。硅谷是全球的创新创业者心驰神往的圣地,聚集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200万以上,2014年,硅谷地区总人口中48%为本科,研究生或专业研究生学位,逾60%在硅谷科技和工程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出生于美国本土以外H。世界多种族、多民族人才一起融合、碰撞,形成了极其多元的文化,使得各种新思想、新创意不断被激发出来,为硅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二)深圳创新型文化驱动创新城市建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一度曾被认为是文化沙漠。然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以让世人惊叹的“深圳速度”,硬是把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现在的深圳正在成为中国的“硅谷”,也是中国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城市,创新型文化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

深圳创新型文化的大厦,由政府和深圳人共同践行的创新理念筑成。深圳95%以上人口都从外地迁入,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1400多万人从全国及世界各地聚集深圳创业发展寻梦,使深圳成为国内与美国硅谷最为相像的城市,“开放兼容”是其突出的文化特色。同时,“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二次创业”、“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一系列创新观念,已深深植根于深圳人的心中,引领着深圳创新发展的脚步。以“开放兼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核心的创新型文化,不仅引领深圳人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质量”、“深圳效益”,而且正引领深圳向世界级创新城市迈进。

(三)美国硅谷及我国深圳市建设创新型文化的启示

从美国硅谷及我国深圳市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可以得出建设区域创新型文化的几点启示:一是充分验证了区域文化的可塑造性。创造文化的主体是人,一个地区或城市即使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只要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并加以贯彻和实践,也可以创造引领时代的区域文化。二是创新型文化与创新活动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政府的政策支持及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聚集,会催生创新型文化,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又将成为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力量,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长期、持续的驱动力。三是创新人才、大学及科研机构、政府的制度与政策支持,是区域创新型文化形成不可缺少的要素。人才是区域创新型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建设区域創新型文化的第一要素:大学及科研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是思想、知识、技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对区域创新型文化的形成具有天然的推动作用。根据对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226个科技园区的统计。依托理工科大学和科研机构创建的科技园区占总数的86,36%。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的成功,均得益于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具有明确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区域创新型文化形成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区域创新型文化的形成。深圳虽然大学和科研机构相对较少,但深圳正在通过加强与全国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同时,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得益于国家给予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独特的“特区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创新型文化的形成。

三、建设创新型文化的途径探讨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则是推动和引领创新的内在持久动力。文化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重塑,才能保持动力与活力,从而推动创新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前,在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新趋势下,我国必须把提升创新发展的文化驱动力置于更高位置,从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文化创新等维度,系统地构建创新型文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支撑。

(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建设创新型文化的重要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向创新强国迈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途经。但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唤起民族创新意识的觉醒,要有创新理念的引领。当前,我国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文化还不够完善,激发创新活力的社会文化还没有发育成熟,引领企业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还较为欠缺,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还有待加强。这意味着,我国创新型文化还没有上升为社会主流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驱动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其中,既有对创新型文化建设研究不足的原因,更有对创新型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的原因。因此,需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审视和评判文化对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强创新型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二)完善创新制度文化,增强创新发展的制度文化驱动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全方位、多领域的系统创新,既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更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这就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的政府制度文化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创新发展的制度文化驱动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顺应新形势下创新发展的需求,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固有思维方式,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主动去接触、适应和服务市场,实现从“当权者”向“服务者”的转型。其次,以发挥市场对创新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的管理边界,制定标准化的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规范,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第三,强化推进创新的制度供给,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人才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和机制,为创新营造有利的制度与机制环境。

(三)营造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营造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应重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力和创新热情,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此,应大力建设学习型国家、社会和组织。首先,在全社会建立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机制和行为规范,强化对人才及创新行为的激励,使学习、创新成为国人的共同认知和信念。其次,应加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教育培训,提高国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应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变传统僵化的教育模式,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带动更加广泛的社会创新。第三,应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企业应加强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是最主要的创新主体,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企业要维持不断创新的动力,就必须有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世界上有着雄厚创新实力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苹果公司的“从头开始”理念与“永不服输”精神,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学习,创新,获益,团结”,海尔公司的“求变创新”精神,都成为其不断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核心动力。

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充分发挥两个层面的作用。首先是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开创者和领航者,企业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政府及企业协会应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企业家自身也应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提高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其次是企业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激励与凝聚作用。优秀的企业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能把员工凝聚在一起,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五)以民族文化创新推动创新型文化建设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先进的民族文化引领。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保守有余、创新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必须加以创新,即根据世界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趋势,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

当前,生态文明已经写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也成为引领我国今后长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些都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以往工业文明引领下“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經难以为继,世界已经踏人第四次工业革命一绿色工业革命的门槛,绿色工业革命需要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来引领,人类文明也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不断传承中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猜你喜欢
创新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