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为何风光不再

2018-05-30 08:17王孝经
国企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丑闻汽车日本

王孝经

日本神户制钢造假丑闻继续发酵。2017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承认篡改部分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不合格产品从原先的铝铜制品扩大到9种钢铁制品,而且造假时间长达十年,全球超过500家企业被欺骗。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是全球的“标杆”。让世界错愕的是,他们在“赚翻了世人好口碑”的华丽外表下,竟然干着如此龌龊的勾当。有网友直言,这实在是作恶多端、丧尽天良、天打雷劈!

我们来看日本整个制造业。先是百年老店神户制钢出现系列造假新闻,包括篡改铜铝产品检验数据、造假涉及钢铁等核心产品,以及从日本国内的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到海外的波音飞机制造商的数百家企业;接着斯巴鲁汽车公司国内工厂也存在让未获得公司认定资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整车检验工作,以及未获得资格而正进行研修的工作人员负责了出厂检验环节的工作的问题;三菱汽车夸大燃油效率,致使一大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汽车流入市场;高田气囊公司隐秘事故信息,直接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等。这些“日本制造”造假丑闻形形色色。

人们不禁要问,日本这个曾经所谓的“制造大国”,如今屡出问题,造假丑闻“连绵不断”,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背后的缘由何在?

江河日下

“日本制造”发展起步很早,且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万事万物都有萌芽、发展、鼎盛、衰落过程,这是自然界不可扭转的客观规律,“日本制造”也不例外。它要想一直保持这种高速发展态势,并始终处于名列前茅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自身作出改变或及时转型。这就好比汽车提速,会有一个稳定直线增加的过程,到了最高速之后会趋于平缓,然后再慢慢减弱;好比投资股票,到达一定的高位就会回调;再好比黄金价格,将周期拉到一定的长度,从宏观来看,现在金价已经过了“高速生长期”。“日本制造”也就像现在的黄金价格一样,遭遇“瓶颈期”,早就过了“高速生长期”,处于“下降期”,正在“回落”。所以,排除其他因素,单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日本制造”光环褪色、日渐衰落在所难免。

抱残守缺

“日本制造”既然过了“高速生长期”,处于“下降期”,要想扭转颓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只有目光前瞻,破旧立新,变革图强,转型升级,才有可能“闯出一片天地”。但事实上,“日本制造”一直在吃“老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自身根本没有做出多少改变,更没有及时转型,导致造假丑闻连连。

“日本制造”没有前瞻的视野,没有积极研究和把握市场动向,从全球发展形势看,资本聚焦领域已经不属于制造业,而是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等方向。除了美国,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也纷纷斥巨资在科技、人工智能等板块,阿里更是要耗资千亿成立前沿科学研发机构“达摩院”,研究领域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等多个领域。而此时,“日本制造”却没有及时跟进、“迎头赶上”,没有积极研究和把握市场动向,没有根据发展形势转变发展方向,没有及时转型,而是思想僵化,目光短浅,结果错过了扭转“战局”的最佳机遇,只能是日薄西山、有心无力了。从松下电器公司决定拍卖东京总部大楼时,就注定成为日本制造业“鲜花凋零”的一大特征。事实上,日本跨国企业从2011年财政年度起,几乎所有的日本家电与电机企业都宣布陷入“经营赤字”的困境。松下当年的经营赤字高达78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397亿元。所以,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没有及时转型等问题,都是日本的“通病”。

当然,必须承认,新兴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制造、韩国制造,也给了日本很大的冲击。以汽车为例,以前汽车市场主要是美系、日系和德系,现在中国本土汽车已经强势崛起,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小区停车位,吉利车出现概率已经不逊于日本车了。

墨守成规

现在,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生活成本很高,这导致人力成本的提升,所以日本会有企业找并不专业的临时工。同时,日本老龄化程度非常高,日本無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工厂工人,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占了大多数,这直接导致日本的各行各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更要命的是,日本的老龄化程度还在加重。

这些事件现象,再度暴露出日本企业在推动自身改革发展问题上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弊病。制度改革的滞缓成为近年来困扰日本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比如说,“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是战后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标志性创新,也是推动日本企业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实现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制度性因素。尽管如此,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以及全球企业竞争的加剧,这两大企业管理制度却被多数日本及国际学者视为阻碍日本企业改革创新的主要障碍,更是影响日本经济正常复苏的制度羁绊。近年来,随着日本企业整体生存压力的加大,企业管理方面的制度性改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渐抛弃或改进了“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的实施方法,但在绝大多数日本企业、尤其是具有“航空母舰”规模的大企业内部,相关情况并不见好转,企业管理的制度性改革仍停留于水面上的“波澜壮阔”,始终难以撼动利益分割的核心层面。再加上当前日本人口结构面临“少子化”、“高龄化”的现实困难,劳动力的减少和劳动效率的降低直接引发生产成本的飙升,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制造”的竞争压力和生存难度,“雪上加霜”,迫使其陷入无可奈何的“江河日下”颓势。

弄虚作假

现在,世界对“日本制造”的诚信基础普遍提出质疑,认为其背义负信、弄虚作假。实际上,近年来“造假”一词与日本企业之间业已建立起难以分割的关联性。例如,东芝随意捏造财务数据,导致公司巨大经济损失;三菱汽车夸大燃油效率,致使一大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汽车流入市场;高田气囊公司隐秘事故信息,直接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等。这其中还不包括部分日本饮食店“挂羊头卖狗肉”,用进口食材替换本土食材,利用欺诈手段谋取巨大商业利益。特别是日本钢铁业的“百年老店”——神户制钢,由于其部分产品在日本及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性的垄断地位,及钢铁制品是其他中间产品或产成品的基础性原材料,被广泛使用于汽车、铁路、航空甚至军工等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各个产业,容易从微观及中观层面对日本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而丑闻负面影响前所未有,更为严重的是,丑闻事件仍在进一步“发酵”之中,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与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毋庸讳言,“日本制造”的丑闻业已危害到日本社会的良好信誉和无形价值,更使日本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构建起来的社会信用体系黯然失色。

猜你喜欢
丑闻汽车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黄金时代》日本版
汽车的“出卖”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3D 打印汽车等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