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廣东省最大的地方性综合能源公司之一,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触角早已扩展到广东省以外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
自1997年成立以来,广州发展集团以发展清洁能源为中心,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华南地区持续领先的大型清洁能源供应商。
截至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超过385亿元,净资产超过160亿元,年经营收入超过247亿元。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历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只有借力信息化手段实现标准统一、流程标准、规范管理、分级管控、管控一体的管控目标,才能满足企业生产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交流共享需求。
广州发展集团尚未形成安健环业务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之前,基层安全监管信息传递仍沿用 OA公文、电子邮件和微信群文件等方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缺乏体系规划;企业层面,手工建账、纸质业务单据等初级粗放型管理方式仍是常态,仅有少数企业的部分安健环业务实现了信息化,但系统小而散,开放性、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均无法满足管理需求,且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业务数据与安全监管数据间相互割裂、缺少融合。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在人工搬运过程中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仍停留在简单统计和查询层面,缺乏数据挖掘,安全生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广州发展作为集团管控型的技术密集和设备密集型企业,企业安全管控既要适应多业态、多层级的经营组织结构,又要适应属下能源生产企业、危化经营企业的风险管控特点,需要建设集团级安全决策支持平台。对此,广州发展明确大力实施安健环信息化建设,成立企业级安健环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企业安全决策支持及风险管控能力。
在安健环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广州发展重点解决企业安健环业务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安健环业务管控手段粗放、缺乏企业间信息共享,属下生产经营企业各自为战,无法发挥集团型企业信息整合、集中管控优势;各生产经营企业在业务流内建立安健环业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分散、模块间基本缺少相互联系,或耦合不紧密,数据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安健环信息化平台已实现了与全面预算系统、企业财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电力生产系统等一系列生产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生产业务数据自动数据采集,减少了人工输入数据误差,同时借助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关联能力,构建业务数据间的关联关系,使数据能够完整地反映业务状态,解决业务数据共享及信息传递过程的数据失真问题;用于安全监管的业务数据通过高速、高质的数据网络与平台,使来自生产一线的各种安全监管信息直达全集团各级安健环管理部门,避免“牛鞭效应”,既保证原始监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又为安全生产大数据建库提供支撑。
广州发展通过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也基本实现了全集团“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建成了覆盖所有管辖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管理信息网,实现纵向从集团到二级集团,三级企业的三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横向到负有安全保障职能、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前端到生产业务管理系统的网络联通和信息共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广州发展安健环信息化平台建设投运以来,对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安健环信息化平台建设,分解、细化各生产业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与安健环的安全监督职责,通过对生产业务流程风险点分析,将企业安全理念固化、前移至每一个生产业务环节,把安健环业务渗透到生产业务流程的各个风险预控环节,把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与日常作业流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体员工从“要我自律”向“我要自律”转变,促进全集团全体员工安全意识整体提高。
增加事前预控措施,在生产业务的风险节点上增加风险预控提示,用于对业务节点角色提醒警示,并通过“阅读确认”方式,规范生产业务操作,明晰安全职责,控制违规风险,实现了安全责任的可追溯管理,最大限度避免业务角色违规操作。
在生产业务流程中增加安全“一票否决”功能,当企业安健环在事中监督中发现受检生产业务流程严重偏离风控要求,存在业务违规风险,可采用暂停该生产业务流流程的功能,责令生产业务部门整改,避免风险失控。
来自ERP系统的安全监管数据为企业安健环的日常监管提供了便利,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动态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与安全投入使用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企业安全投入情况动态抓取,解决了以往费用统计滞后、准确性差的老大难问题;ERP设备缺陷管理模块与HSE系统隐患管理模块对接,加大了设备安全隐患的管控力度;对接ERP设备管理系统的重大危险源设备管理、消防设备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实现了设备管理台账与设备安全监管台账的有机结合,设备风险管控层次更加丰富;来自ERP系统的应急物资台账、危化品清单、两票信息、主要生产指标信息,既减少了重复建账的工作量,也为分类统计分析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