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文
读了四五年的庄子寓言,我竟有种“三观”尽改、遗世独立的感慨。虽才思尚浅,不能融会贯通,但《尊生》对我的震撼是毋庸置疑的。
且不论他人读到的《尊生》是怎么珍视生命,也不说标准答案上所说的《尊生》是如何尊重人生,我在读完《尊生》的一刹那,脑海闪现的竟是一个词,“本末倒置”。不得不说,庄子将笔墨放到了权贵纷争的世事上,却又对那些俗人不屑一顾。他只是提起笔,写下《尊生》,讓人仿佛看到了亶父从容而去时的超然。
民,生便可,是谁统治已然不重要。“权力”这一事物的出现,目的便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让人更好地生活下去。只因管理者的辛苦,人民便给了他更好的待遇作为报酬。怎知岁月变迁,人的私欲淡化了“权力等于责任”, 将其越描越黑,以致让人误以为“权力等于更好的待遇”。当责任变成了当权者的一种选择,待遇渐渐成了充要条件时,逐鹿朝野、征战四方也愈演愈烈,于是责任与待遇也就本末倒置了。可庄子一丁点儿嘲笑世人的念头都懒得有,他只是平静地说“尊生”。至于是否有人能参透,便不是他想知道的了。
以上那些世俗之论,也不过是臆断罢了,可我已然再一次被折服。他身在世俗之中,心却在世俗之外,睁着参透一切的双眼,冷冷地指出问题的根在哪儿,告诉我们要做什么。
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能尊胜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言下之意,即使富贵,也不要因为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要因为追逐利益而拖累身体。恍惚间,我忽然想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说。其实诸如富贵与贫贱等词语,全然没有褒贬之说,都是平等的。是贫是贵,各有优劣,不分谁高谁低,只是所处的状态不同罢了,谁能因此而讨厌或嫉妒什么呢?只可惜,如今分出了褒贬,有了好与不好的区别,我想大抵是受了私欲之惑。因为私欲,人们更向往富贵而远离贫贱,渐渐地,富贵就好了,贫贱就坏了,私欲已然改造了我们的价值观,连语言都深陷其中。让人不由生出几许悲凉。
连带着,我在品读《庄子》时都有了这般感受。或许正是因为私欲的迷雾,让世人渐渐忽视了事物根本,而仅仅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的欲念。人们痴傻地追逐着,却没有想到追问本质,于是谁也没有想到,痴儿般的渴求,却成了俗念。对此,怕是鲜有人破。
唉,不堪其俗,竟身陷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