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凤,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在17年的工作中,她以“百姓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将居民当做家人,用真情为社区居民服务,成为居民的贴心人。2017年6月23日,潘瑞凤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北京市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同时,在工作上她不断创新进取,在党建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积极探索推行“党建+”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基层社区治理活力,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四个有效”带动区域共治,促进地区新效能
1、有效加强覆盖力度。建设区域党员服务中心,打破党组织隶属关系的限制,打破地域分隔,采取联建、联管的方式加强组织设置,形成以社区党组织带动驻区单位的“1+N”共建党组织的区域化组织体系架构,协商解决区域重大事项,群策群力。与驻区单位建立“党建共管”、“组织共建”、“资源共用”、“服务共享”的区域化共建新模式。
2、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充分调动和利用现有的党建资源,充分挖掘区域性的公共资源和党组织及党员的自身资源,为驻区单位和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联手开展健康服务行,联手开展文明礼仪行,联手开展绿色环保行等,做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做到共商共治与服务共享。
3、有效形成整体合力。针对在职党员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社区做表率”等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把党员形象树起来;针对退休党员开展“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等形式多样活动,做到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从社区安全、环境、文化、服务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精细的服务。
二、“三社联动”发动资源联结,促进服务新提升
1、立足民需,把需求导向和民意立项做到有效结合。社区围绕社区居民的硬件类、环境类、文化类和服务类需求,听取群众意见,收集社情民意。转变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为任务导向,着力构建民生民意立项机制。如待建的《西便门东里社区服务及活动中心项目》,社区采取“三步走”,即第一步征求所有业主的意见、建议,听取居民声音,让居民说了算;第二步针对居民提出的各种需求,动员多方参与,让居民主动提;第三步对于建成后的中心项目,将用于服务本小区居民以及辐射周边居民,真正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实现公共事务和居民参与的良性互动。
2、立足服务,把专业合作和组织发展做到有效结合。一是促进职业社工与精细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轮岗、激励机制,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科学、有效、持续的优质服务,做到服务更加精细化,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二是促进项目合作与专业服务品质建设。合理利用社区各项资金,引入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采取社区服务项目合作方式开展专业服务,如,开展社区邻里互助安全自治能力提升项目;开展敬老志愿服务与开展“美丽家园”等多个项目。着力培育社区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群体。
三、“多元参与”推动民主进程,促进治理新格局--
1、居民提事,还权于民,构建治理机制。因小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从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居住环境、便民服务及物业管理等方面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势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形成居民—小组—片区的动态人员架构与楼门—楼栋—楼群的静态立体空间相融合的网格管理模式,让居民有话语权和参政议政权,正确引导居民自管自治。
2、厅里议事,有效自治,形成治理格局。成立“汇智社区居民议事厅”,倡导居民都投入到建设家园行动中,撬动家家参与、人人建言的开放化、叠加化、智慧化的自治模式。议事厅包括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各方代表。通过居民小组议事会、自治共建理事会、居民代表大会三个平台设立三级议事决策机制,一级是邻里问题和平常事项的民事决策权;二级是突发问题和应急事项的快速处置权。三级是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议事监督权。培养居民关心社区事务,让居民既是反映者,又是参与者,像处理家事一样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施展建设家园的智慧。截止目前,议事厅解决事关居民的大事、小事多达数十件,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因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尽管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还需社区“两委”、驻区单位、社团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实现社区有效治理。
姓名:潘瑞凤 性别:女
参加工作时间:1991年09月
学历:大学本科
从事社区工作时间:2000年03月
工作经历:
1991.09—1996.07北京市雪花电器集团公司综合部库房管理
1996.07—2000.03北京永外街道辦事处职介所财务管理
2000.03—2005.02宣武区广安门内街道办事处广安东里社区居委会主任
2005.02—2009.02宣武区广安门内街道办事处西便门东里社区居委会主任
2009.02—至今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