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岭
奇怪的是:为什么以前没发现科学家颜值如此之高?是新一代科学家变得越来越美了?还是老科学家的颜值被埋没了?
最近,朋友圈常看到“高颜值颠覆你印象的科学家”“最美女教授”“最帅科学家”之类的文章,照片张张精神养眼,有些足以PK明星。众人连呼: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实力?!
比如,那个出镜脑力竞赛娱乐节目充当科学担当,已经火了很长时间的北大心理系副教授——“最帅教授”Dr.魏(魏坤琳)。
科研牛人出镜流行节目,本来是科学担当,却偏偏高颜值,形象健硕俊朗,无意中客串了一把颜值担当,于是,科学男神诞生了!智商共颜值齐飞,自然吸粉无数。据说很多北大女生去健身,只为一睹“神”容。
说起教授科学家,那些理工男,多数人心里恐还难摆脱咱们中学课本里铺排出的那些画面,头发散乱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撞电线杆的苦行僧般的陈景润,《生活大爆炸》中那位智商高达187的物理天才希尔顿,智商超高,情商超低,在生活中笑话百出。而Dr.魏呢?请注意,变了,聚光灯下,他赏心悦目还练大脑。
奇怪的是:为什么以前没发现科学家颜值如此之高?是新一代科学家变得越来越美了?还是老科学家的颜值被埋没了?
其实,面对他们的科学成就,是过去的教科书和我们,把他们扁平化了,老一代也不乏才貌双全者。从费曼、普朗克到海蒂,理工科学家从来都不乏美的基因和审美素质。是什么让我们今天才发现科学人的颜值?
有一个变化正悄然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前的科学家都藏在书本里,我们只要看到他们那闪闪发光的思想就足以高山仰止,不及其余。钱钟书回复想见他一面的粉丝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知识是藏在书里的,作者的样子更多地建立在想象上,漫画化了。
科学不再神化,越来越走进大众的今天,一些知识人走出了他们的书,Dr.魏们也走出他们的实验室和大学,走进了公众视野,有的甚至走到了流行科普节目中,火上了互联网。有人担心科学泛娱乐化,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是个知识服务时代的春天。
移動互联无处不在,海量信息排山倒海而来,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各种知识服务都在为你所用。各种自媒体,各种谷歌、百度、知乎等信息应用,各种网络教育平台,各种科学服务App,各种科普节目,都在随时随地帮助我们处理信息,信息经过专业人士的处理才能产出知识。这些知识服务成为我们大脑的延伸,并且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甚至触及人类对自身的定义。
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图景。科学,也不似从前象牙塔里与世隔绝的高冷,更多的科学人会走出象牙塔走进世俗的各种流行文化中,寻求更为接地气的服务新业态。
教授可以成为男神,科学人亦可成为明星,有争议却更加吸引人参与。人们如同游戏中的孩子,所有的参与者一起缔造了这个并不完备然而十分热闹的体系,吸引人们更多地关注参与,无形中也被知识服务了。
布莱恩·考克斯是英国一名粒子物理学家,他当过摇滚乐队的键盘手,曾经是个名气不小的摇滚明星。他说过:“科学太重要了,它必须、也不得不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科学家的颜值就这样越变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