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文 罗永松
(赣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江西 赣州 341000)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主体是农民和科技特派员,核心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除健全和完善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政策、支持机制外,还需探索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国农民培训按照培训方式大致可分为:课堂教学式培训、以会代训式培训、现场指导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示范基地式培训、远程式培训、超市式培训、订单式培训、中介式培训、农民夜校式培训等[1]。近3年来,结合全南县花卉苗木特色产业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实际,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将服务其产业的科技培训总结为现场指导型、典型引导型、项目推动型等3种模式,以此推动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服务基层、提升科技特派员事业的成就感,培植本土人才队伍、为基层成就新农民,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现场指导型模式以服务全南县发展特色芳香花卉主导产业、贴近农民生产经营实际的技术内容为主,科技特派员结合送科技下乡,采取印发技术资料、集中技术培训、现场传授教学等培训方式,突出职业技能培训,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示范指导。
据统计,近3年来,驻全南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100余期,培训人次达1000人次,其中:集中专题技术培训200余人次,现场传授教学800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编著《全南特色木本花卉培育技术教程》、《全南县南迳镇十种特色食用花卉引种栽培推介》等教材资料,免费发放《八角栽培技术》、《桂花苗木培育实用技术》等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通过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促进了科技特派员真诚与农民交朋友,激发和引导了社会参与特色芳香花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解决了产业农民现实技术问题。
项目推动型以科技特派员结合自身专业实际,以科技项目引领科技培训,重点培育懂产业技术、会经营产业的新农民或种植大户(企业),帮助其遴选花木特色产业科技项目及与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项目,依托项目实施形成产学研、农科教联合体,开发和利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创建关键技术示范点。
据统计,近3年来,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基层种植企业,承担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地厅级以上科技项目和省林业科技推广等项目14项,形成了产学研、农科教联合体,以项目推动型科技培训模式培训种植企业、林场创建示范源基地14个,示范基地面积达117.8hm2,新增产值2389万元(见表1)。通过项目推动型科技培训,系统培训技术骨干70余人,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农民(种植户、种植企业)的有效对接,为培育和壮大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撑,为产业健康发展培植了创新典型、树立了示范标杆。
该模式以科技特派员掌握的或实施的科技项目技术成果核心,以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突出增加产业就业人数和产业就业岗位,进行特色花木培育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科技培训。据统计,近3年来,科技特派员以典型引导型科技培训模式培训种植企业、贫困林场、专业合作社等13个,建立特色花木标准化示范基地13处,示范基地面积达329.27hm2,新增产值9810万元(见表2)。通过典型引导型科技培训,增加产业就业人数200余人,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辐射带动了区域特色花木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了精准扶贫和富民强县进程。
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通过面对面交流培训,可以及时了解基层种植企业和林农对产业的科技需求,便于为科技特派员提供研究目标[2],找准科技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定和创新科技服务内容,同时增强基层林农种植户对科技特派员的信赖。实践证明,现场指导型能够及时解决基层一般性技术问题,对于普及产业科技知识,提高产业农民就业技能,壮大主导产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施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过程中,有些科技特派员往往把种植户作为科技培训的被动受体,侧重技术灌输,缺少供需互动,以致造成了技术供给与生产需求的脱节,加上种植企业或林农受知识水平、思想观念、产品市场行情、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科技特派员的制度创新、专业领域狭窄等因素综合影响,仅靠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模式难以实现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和准确评价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的效果。
项目推动型由于科技特派员具有省、市科技部门,林业部门和种植企业自主创新等项目引领对接产业,保障了产业项目启动资金和依托项目有效对接服务对象,并通过项目形成产学研、农科教联合体,一方面,大大提升了科技特派员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水平和专业岗位业绩;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培植了一批基层花木产业“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队伍,大大促进了当地花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践证明,项目推动型科技培训模式,能够充分激发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服务对象,实现科技特派员、基层林农“双赢”的最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后,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应特别重视选派有项目支撑的科技特派员,同时对入选的科技特派员应优先保障其科技研发及推广项目的立项支持[3],以促进科技特派员和林农的有效对接,真正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应有作用。
典型引导型科技培训以科技特派员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企业)遴选产业相关项目转化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建设具有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特色花木示范基地,加速实现特色花木产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最终实现特色花木产业富民强县。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实施典型引导型科技培训需要科研项目转化成果技术作支撑,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4]。
表2 典型引导型培训模式绩效情况统计表
综上所述,现场指导型、项目推动型和典型引导型等3种科技培训模式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模式是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基层科技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其关键是科技特派员能够对科技服务对象有实质性帮助;项目推动型科技培训模式是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特色产业科技服务的动力和源泉,其关键是科技特派员能够对接产业、选准项目,帮助其解决其战略性、前瞻性技术难题,以及产业前期项目启动资金问题;典型引导型科技培训模式是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基层科技服务的又一途径和方法,其关键是科技特派员能够拥有转化技术或成果,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张亮.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张雨等.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1)
[3]余学军.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经验与中国的创新[J],世界农业,2012(17)
[4]任仕福等.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创新机制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