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佳玮 图/关节熊
阅读分享:君王是人不是神。他们不应永远高高在上,他们亦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可平淡无奇。“勤于政务”的雍正,平时很少巡游享乐,但一有空闲,他便戴上酷酷的眼镜、穿上时尚的汉服、戴上洋气的假发在公园里遛小狗儿,甚至兴致若来,干脆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喇嘛,总之,开心就好。你看,这才是真性情的王者,多么有情趣的人啊!君王真正的姿态应是努力做真实的自己,如雍正,并勇于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像李世民。君王真正的姿态——天地之间那个大写的“人”!(特约教师:山东省青岛国开中学 辛艳丽)
李世民砸过魏征的墓碑。当然,砸过之后,又重修了。这件事本身琢磨起来,比“魏征直言,李世民纳谏”更有趣。
魏征死时,李世民四十五岁。他对魏征是从忌惮,再成为君臣,成为好搭档的。虽然许多次冲动地要杀他,所谓“杀此田舍翁”,最后还是算了。终于到他死了,思念不已。
然后,忽然有人提醒他:魏征许多进谏是有底稿的,他私下里还编纂进谏语录,打算把好名声传之后世呢!李世民听了难免不爽:敢情,这进谏是秀姿态来了!
又有人说了:陛下,这人跟杜正伦、侯君集有染!前一件事,打击了李世民对魏征的信任。后一件事,是李世民的逆鳞、隐痛,谁都不能碰。
魏征曾经说,杜正伦与侯君集的才华,够宰相。杜正伦是太子左庶子,是辅佐太子承乾的。当时李世民私下里跟杜正伦说,我儿子似乎不亲近好人。杜正伦去劝谏太子时,把这话说了,太子跟父亲生气:你这么说我?李世民反过来生杜正伦的气:怎么传小话呢?于是李世民贬黜了杜正伦。
侯君集是凌烟阁功臣之一,与太子承乾策划兵变,完蛋,被处决。
所以魏征真正的问题,是他推荐的人,都与太子谋反有关。这是李世民心口永远的阴影。
其他时候,他是个豪迈的明君。但在人伦夺权问题上,李世民一辈子都紧张。魏征,是太子建成的人。王夫之吐槽过魏征,认为他先是观望,等太子一死,就去向李世民请见投效,是功名之士。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重用魏征,是因为他的才华,也是因为要向天下昭示:我用人不疑,不念旧恶。这是个姿态。
在此过程中,从最初的彼此心怀芥蒂,到一个敢言,一个纳谏,他俩磨合出了不错的君臣关系,至少对外如此。虽然还是会私下里彼此骂骂咧咧,欢喜冤家。直到魏征死,李世民还痛哭流涕,“以人为镜”之类的言论,亲写墓碑。又是看画像,又是赋诗。
到此为止,就是君明臣贤的模样。
“魏征可能伙同太子一起反我?”这是李世民一辈子的阴影。所以砸碑去了。
魏征死那一年,即公元643年,是贞观朝转折的一年:太子承乾事发。李世民连有谋夺太子位的李泰也一并扔一边,立了李治。
到这事冷一冷之后,李世民重新为魏征立碑:遼東之役,高麗、靺鞨犯陣,李勣等力戰破之。軍還,悵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賜勞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禮加焉。
风头过了,恩遇又回来了。实际上,这才是李世民的真姿态。他并不是个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君王。他武将出身,冲动热血,而且有自己的阴影。但事情过了之后,他能自责,能把事情挽回来——类似于他生涯最后的征辽之役,没有像隋炀帝似的一打再打三打,而是回来就感叹:“有魏征在,不会来打呀!”
这方是君王真正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