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他们永远是我的牵挂”

2018-05-29 09:49周盼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牌匾王芳北川

周盼

王芳,女,汉族,1974年11月生,执业助理医师,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人口计生服务站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擂鼓镇政府汇报工作的她侥幸逃生。从废墟中爬出来后,王芳立即返回站里搜寻可用的药品、器械,先后参加了擂鼓镇、北川中学的抢险救援工作,并作为志愿者在九洲体育馆参与安置服务。

十年过去了,王芳依然记得大地震发生后,自己从毁损的擂鼓镇人口计生服务站里,抢出的服务站标志牌和绵阳市人口计生委授予的“四优一满意服务站”奖牌以及“免费计生技术服务定点单位”的牌匾。她说,就是这三块牌子,鼓舞着她和她的医疗团队支撑起中心站的工作。“这是羌山计生人肩头承担的重任。”地震后,擂鼓镇成为绵阳市灾后再生育服务工作的前沿阵地。

? 1个和300个

“目前我最担忧的还是这些地震后出生的孩子们即将迎来青春期,到时候他们的父母年龄也大了,沟通上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说这句话时王芳将头转向了一边,神情有些严肃,稍作停顿后她又扬起了嘴角微笑道,“但好在就我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也都还不错,有几个孩子学习成绩还挺好”。

2008年7月,再生育全程免费服务行动刚启动,擂鼓镇计生服务站只有一顶帐篷和从废墟里抢出来的三块牌匾。王芳作为站长,一个人守着三块牌匾,积极争取场地,建设板房服务站,宣传再生育政策。“通过反复沟通和心理疏导,再生育对象从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300余人。”王芳回忆,地震给擂鼓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丧子丧女之痛让很多家庭失去了昔日的欢乐,“每当看到那些失去子女的父母们忧郁的眼神,我的心就像被揪起來了一样。”王芳说,此时帮助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家庭再生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成了她最重大的责任。

在地震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王芳在这个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计生服务站坚守并默默奉献着。为建立再生育对象档案,了解重点再生育对象,她跋山涉水,挨家挨户摸情况;在板房小区,她天天提着沉重的B超机进进出出,给妇女们作检查,回来后将资料逐一整理归类。她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走遍了300多户再生育对象的家,由于人手严重不足,她常常白天下乡,晚上揉着红肿的眼睛加班到深夜。

王芳告诉记者,2009年6月的一个深夜,自己还在查阅资料,突然接到香泉乡再生育对象杨姐的电话,说宝宝快要出生了却找不到出租车。那时已是凌晨1点,窗外正下着倾盆大雨,王芳二话不说,立即租车从擂鼓镇赶到香泉乡,护送杨姐安全到达县妇幼保健院。当她守候到小宝宝出世时,已是清晨。

“这些孩子都是我看着出生,而且承载了太多的希望,情感上跟我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更宝贵。”王芳表示,震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北川再生育家庭群体的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从被动召到计生站进行再生育宣传、检查和治疗,到主动去站里配合再生育工作,有些家长甚至还结伴儿“赶场”——参加各种孕育专家的咨询活动。

有这样一组数据为证:2008年,北川县仅有200多对夫妇登记“再生育”,2009年,这个数据上升到600多对。在这里,“再生育”母亲从产前检查、孕期检查、缺陷干预到分娩,都能享受到“零收费”服务。

? “我依然挂念着他们”

当问及王芳经她帮助出生的孩子最大的有几岁时,王芳的脸上泛起了笑容,目光中流露出无限温柔。“十岁了,虽然现在与他们的联系没有以前那样频繁,但每次在医院遇到孩子们的家长,还是会习惯性地询问一下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王芳说,十年过去了,曾经遭受重创的家庭现在也几乎都步入了正轨。

一位两度流产的高龄孕妇令王芳记忆深刻,每每提及,眉目间都难掩哀伤,“太难了,她们真的太难了”。一面是失去孩子的痛,另一面是再度怀孕的难,同为女人,王芳心疼这些母亲们承受的压力。地震后的前三年,王芳每天回到家都要写日记,这些流着泪写成的文字,如今她再也不会去翻动,更不愿示人。

“因为失而复得,所以更加珍惜,我担心这批孩子的父母们会太溺爱和保护他们。”王芳回忆,自己曾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小孩子拿着笔在墙上乱涂乱画,我试图制止,但他的父母却说由他去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职位的更换,王芳与孩子们的接触逐渐减少,她说过去的终归都过去了,“现在路上遇到这些孩子,大部分孩子还是会主动招呼我,有些则会跑开,这很正常,孩子们长大了,不应再受到更多的打扰,但我依然挂念着他们,为他们操心,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责编:范吴瑕)

猜你喜欢
牌匾王芳北川
最佳波段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立秋吃什么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情系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