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蓝 枫
越来越多的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效率变革和动力转换?本期会客厅邀请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冯 奎
主持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是什么?
冯 奎:首先,“智慧城市”强调的是城市功能发展的高水平、新状态。智慧城市没有改变城市的基本性质和功能要求,但强调用信息技术使得城市在满足我们需求时更加聪明、更有效率。智慧城市覆盖方方面面,是城市进化的大方向。
其次,新型智慧城市有以下几个关注重点:一是组织架构;二是建设模式;三是机制创新;四是人才队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民生服务、公共管理、产业园区。
第三,智慧城市有几个发展阶段。2013年之前,智慧城市是形成共识的阶段;从2014到2016年,智慧城市处于碎片化推进阶段;从2018年开始,进入资源大融合阶段。这个阶段,国家开始用顶层视角考虑整个资源系统,自上而下推动整合的趋势已成。未来几年,可能要集中做资源整合,在具有一定成效的前提下,为进一步的体系化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我认为,从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的阶段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初步熟悉到系统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二是从条块状态的应用向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的推广;三是从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到更加侧重丰富的智慧应用;四是从政府为主的投资到各类主体探索形成商业模式;五是从静态的顶层设计到探索采用演进式规划。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实现城市的效率变革、动力转换,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
冯 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城市,包括加强城市监管、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比如深圳的扫码停车;杭州是支付之都,还有全国样板的“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银川的PPP建设模式很有特色;上海围绕“补短板”打造了智慧社区;郑州制订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标准、互联互通标准,以及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治理等领域的专项标准。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探索一条新路,有的方面甚至走在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前面。西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的改造和更新。比如,在路口增设针对盲人的感应系统,或是在路灯上增加引导系统。西方国家的城市很少能像中国一样做全新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外国城市很少有大规模的投资和系列化的改造。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特点是“公益性”,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协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我国体制和机制具备的一种优势。欧洲国家特别重视用智慧化手段来实现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可持续的旗帜举得很高、措施很实,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郭仁忠
主持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探寻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
郭仁忠: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这导致传统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仅仅是表达数据集合、分析及面向决策的远景,简单地使用信息化包罗万象,对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行简单罗列,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困难,即使成立市级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也难以实质性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实际建设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信息化被当作解决问题的良方,掩盖了实际工作开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实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政务、经济、民生、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处理方式。第一,信息因人的工作行为而产生,进而衍生出信息化处理工具。第二,政府财政有限,当前一个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是促公平、保就业,提供普遍公共服务。财政资金会倾向生产结构的均衡化,一部分资金会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信息化占用额度空间不大,引入社会资本做信息化所需资金的补充。但资本是逐利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公平为起点的,政策会限制资本逐利,会导致社会资本投入回收期长,加之智慧城市商业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其利润率相对快钱投资领域较低,社会资本投资智慧城市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多数信息化项目而言,最可行的办法仍然是政府购买服务,要保证有限的财政资金额度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必须与政务、经济、民生、城市建设及管理重点工作相匹配,要凸显信息化工具的必然性,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是“工作+信息化”,不是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的“信息化+工作”。
我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要基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其总体发展思路是:信息化推进云化、云化拉动信息化、云化升级大数据化促全面信息化。总的发展思路可进一步解析为两条交替发展的主线:一条主线是云化发展;另一条主线是信息化发展,云化和信息化互动发展。
以政务为突破口,先建千万级小规模政务云,政务云闲置资源拉动卫生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信息化项目的发展,政务云由此扩展为亿级中等规模的政务、民生混合云,在各部门信息化项目迁移至政务、民生混合云的过程中,信息化项目由单部门向跨部门应用演变,数据交换促使政务、民生混合云升级为初级大数据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吸引企业聚集地市投资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政务、民生混合云扩展为数亿级的政务、民生、经济混合云,大数据中心高级化,全面信息化得以实现。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可以跨阶段,也可以阶段并行,具体路径依据城市实际情况而定。
我认为,在智慧城市路径实现过程中,首先,政府要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小组成员涵盖各部门负责人,具体工作办公室要设置专业化程度高且工作推进力强的部门,根据市政府重要工作,按程序切实推进信息化。其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办公室要出台市级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市信息化项目进行技术前置审查,迫使各部门信息化项目迁移至云中心,使云主线发展得到政策性保障。另外,要根据市政府重点工作实际制定年度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委常委会及市政府常务会审定,通过政策强制实施,以保证信息化主线发展得以实现。
相关链接
济南模式:大数据 互联网+
济南市政府用大数据创造一个交通体系,利用智能手机终端做好个人出行需求调查,通过GPS定位把后台的数据库直接上传到计算机,通过自动化来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出行服务。济南市政府还提出“互联网能源”理念,利用互联网信息互通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建设出一个泛能源网络,将各种各样的能源比如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智能的能源调配。济南市政府还积极推进智慧管网建设,地下管线在城市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传输资源、能源、信息、排泄废物等,同时也涉及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表现。通过建设综合监管平台,把已经检测到的信息加以利用,使整个管线的生命周期在掌控之中,提升预警功能,在事故的萌芽状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地做到对管线事故的预警。
南京模式:多领域组合转型
依托于中国电信“城市光网”强大的数据承载能力和4G网络快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南京电信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众多领域。南京电信打造的“智慧交通”运行系统,不仅可以随时监控各交通要道的实时路况,分析各曝光点流量,还能掌握整个南京市的车辆流动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南京电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目的地驾车导航和景区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的信息整合,结合景区网站、高清监控、智能停车场、智能WIFI、联网售票系统等基础服务,提高自助游客户的体验度,打造智慧旅游。这些项目不仅悄然引领南京市民的智慧生活,更助力南京市政府以“互联网”组合拳的模式,向“智慧之都”快速转型。
银川模式:开放市场与企业合作
银川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市场与中兴通讯合作。作为最早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的厂商之一,中兴通讯已经参与了全球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可谓经验丰富。而银川模式能在国内智慧城市的一片概念热炒中,获得良好成果,离不开中兴通讯联合银川在技术上的两大技术创新,即“一图一网一云”的技术架构和城市大数据共享云平台(UOC)。UOC的核心是两库两平台。两库中的城市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数据,城市行业应用数据库则涵盖交通、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两平台之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用于建立城市的数据共享通道;另一平台是数据挖掘分析平台,用以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挖掘,形成智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