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长达60年,因不欲超过其祖父康熙皇帝的执政年数,故在85岁时将皇位内禅与其子嘉庆皇帝,自己为太上皇,并活到89岁(公元1711-1799年)。 他一生经历了4个朝代,亲见祖孙7代,与曾、玄孙五世同堂,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高寿皇帝的佼佼者,被世人称为“耄耋天子”“帝王寿魁”。他在位期间,躬亲综览国务政事,自觉“精神纯固”“体气素强”;83岁寿诞时,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在晋见后的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所记应属不虚。考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喜爱运动,崇尚武功。乾隆自幼受祖父康熙皇帝的教诲,皇家子弟要“习骑射,勿持贵纵恣”。他习骑学射,练就了一副健壮的体魄。12岁时,在避暑山庄门前参加射箭比赛,他以连中五矢的成绩,博得康熙帝的赞许并赏给黄马褂。他当皇帝之后更以骑射为乐,共搞行围47次,直到80岁还去木兰场行围。《清史稿》载,乾隆二十年时,“上幸晾鹰台行围,殪熊一虎二”。一次行围即能射中一熊两虎,可见他骑射技术之精湛。骑马射箭,活动量大,这对深居清宫的皇帝来说,无疑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也是他获高寿的重要原因。
2.游历山川,怡趣自然。乾隆在位期间,经常出入于南苑、瀛台、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他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住在避暑山庄。他写的“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的诗句,反映出他对寓身于大自然中是颇为得意的。他还喜欢四处游览,曾六下江南、三上五台,遍访名山大川、古刹佛界、仙家境地、幽静之所,不少城乡都留有他的足迹。融入大自然的乐趣有助他陶冶性情,开阔眼界,大大有益于身心健康。此外,乾隆皇帝还喜欢垂钓,他在巡游江南时常在扬州小金山西侧的瘦西湖垂钓,至今瘦西湖犹存乾隆皇帝钓鱼台遗址。
3.学富识广,多才多艺。乾隆学识渊博,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多才多艺者。他爱读书,懂满、蒙、维、藏、汉五种文字,曾用蒙语同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谈话,用藏语接待西藏的六世班禅。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均有他多种文字书写的碑刻。他喜书法,学尊赵体,写得一手流畅清丽的汉字,全国名胜古迹到处都有他书写的碑、联和诗句。他善诗文,查其一生所留的诗文,达六集、454卷之多,其中文章1386篇,诗42550篇。除了政治诗外,多数是风景诗、闲游诗。他还喜欢听戏、观灯、看滑冰,而且还自己演戏,给母亲祝寿,自编自演独角戏《花子拾金》等。每年腊月祭灶时,他则亲敲鼓板,和皇后同唱 “访贤曲”。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趣活动,对修身养性大有裨益。
4.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乾隆起居生活很有规律,无论冬夏,清晨先做三件事:一是深呼吸,慢慢活动筋骨,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后,到户外去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排出体内混浊之气;二是四方眺,立定且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再半闭目低头,转身再依次向南、向西、向北远眺;三是净大便,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做完这三件事,再去干别的。早膳后处理政务,与大臣公卿议事;午后游览;晚膳后看书习字,或作文赋诗,尔后就寝。他饮食多以新鲜蔬菜为主,肉类、果品、野味少而食之,从不过饱。例如某次在避暑山庄,御厨用鸡、鸭、猪、羊、狍子制成精美的荤食,再配上燕窝、莲子和白菜、扁豆,他尤嫌蔬食不足,临时点了拌豆腐和拌茄泥两道菜。乾隆还喜爱喝茶,而且对宜茶用水也很讲究。他还效法祖父康熙,不贪杯中物,厌恶吸烟,并下过禁烟令,无论 “火烟”“水烟……概行禁止。”
5.借鉴传统,继承创新。乾隆善于借鉴传统的养生之道,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创新。他归纳出“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的养生十六字诀。除吐纳肺腑(深呼吸吐浊纳新)、活动筋骨(经常活动锻炼)、适时进补 (根据身体需要,按照季节、气候变化,有针对性地食补或药补)外,“十常”指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也就是说要常叩齿,这对固齿十分有利,牙齿坚固才能咀嚼食物,使食物易消化吸收。咽津即古代的“服玉泉法”,用舌抵上腭,待唾液增多时咽下,已证实是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都是在身体不同部位上的一种特殊按摩健身方法,在传统养生术中经常被推荐应用,其作用、机理和效果已为实践所证明。肛常提即古代的“撮谷道”法,中医认为肛门处于人体正中的督脉上,提肛可使中气升提、脏腑强壮,并具有调节全身经脉气血运行、促进阴阳平衡的作用。现代研究已表明,常做提肛运动,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增强肛门括约肌机能,加速静脉血流通畅,促进肠蠕动,可防治痔疮、肛裂、习惯性便秘等多种肛肠疾病,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乾隆的这些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