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忠义”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行动策略

2018-05-29 06:56江苏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忠义江阴诗文

江苏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 李 真 陶 蓉

近几年,我校把“‘新忠义’润泽童心”作为学校特色文化的追求,旨在以“新忠义”精神铸就学校灵魂,努力打造一个智慧灵动有情有义的“新忠义校园”;以“新忠义”精神凸显育人特色,着眼塑造一批忠诚仁义人格完善的“新忠义学生”;以“新忠义”精神体现教学思想,致力发展一群乐学、善思、笃行、敬业的“新忠义教师”。

一、从现状到展望——“新忠义”文化建设的美好愿景

学校生源由两部分组成,既有江阴本地孩子,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市民子女。我们既需要中国传统、江阴本土文化的滋润,更需要有根植中国、放眼世界的大中国情怀来办好教育。因此,我们选择了“新忠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享受丰裕物质的同时,日益感受到整体高贵情感、高贵精神的缺失,其中就包括“忠义”的缺失。开展“新忠义”教育,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传承地域文化

江阴素有“忠义之邦”的美称,有“忠义”古迹可寻,有从古至今的“忠义”名人可学,有脍炙人口的“忠义”名文可读。开展“新忠义”教育,能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

(三)打造学校文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把“新忠义”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从传承到创生——“新忠义”的核心内涵

(一)传统“忠义”的概念

在儒家祖师的语录里,“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先秦以后,“忠”的概念逐步转化为下对上,特别是臣对君的道德观念,“义”的概念则逐步转化为同类人(亲人、亲戚、朋友、同事)之间互相对待的道德观念。汉代以后,“忠义”连缀开始出现。人们用“忠义”来称赞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说明他(她)既能对上讲忠,又能对同类人讲义。

江阴被称为“忠义之邦”。明末抗清守城之战,江阴人忠烈之气与天地共存,故江阴南门有历史悠久的“忠义街”,江阴中山公园有“忠邦亭”;江阴有许多忠义之士,如春秋延陵季子、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明代徐霞客、近代抗清三公、刘氏三兄弟、巨赞法师等。

(二)“新忠义”的内涵

学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校训,取传统“忠义”之精华进行大胆的传承和发扬,提出了“新忠义”的概念。“忠”,指忠诚、忠厚、忠善,具体表现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家庭,悦纳自己;认真学习,热情工作。“义”,指仁义、信义、情义,具体表现为:义对亲朋、义对同事、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热爱地球、关爱自然。

三、从相对独立到多元整合——“新忠义”文化建设的行动策略

(一)相对独立阶段

学校主要通过经典诗文诵读、德育活动和学科渗透来落实“新忠义”校园文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借助“新忠义”网络文化主题馆,整理和展示即时生成性研究成果。

1.“新忠义”经典诗文诵读

(1)开发校本教材,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学校根据小学生各学段的认知特点以及苏教版教材的要求,精选江阴本土“忠义名人”的事迹、故事、诗文和国内外经典诗文,编撰低、中、高年级各一册的校本教材《致远》。

(2)建立管理机制,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确保晨读2分钟,每节课课始吟1分钟,暮吟2分钟,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进行“新忠义”诗文的诵读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精妙的语言文字中仔细吟诵。每学期举行“新忠义”主题诵读展示活动,并且推荐学校优秀诵读节目,参加江阴市、无锡市诵读比赛。

(3)创新诵读形式,解决“愿意读”的问题。

打通“新忠义”经典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路径,创设亲近经典的宏观语境,采用读、背、吟、唱、画、说、写等方式开展活动。把诵读活动和参观、走访相结合,在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诵读活动中,学生快快积累,慢慢消化;多多运用,悄悄变化;孜孜研求,渐渐深化。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新忠义”教育

语文课,以一篇带多篇渗透“新忠义”教育,如高年级以《七律长征》为基点,开展“长征——难忘的红色之旅”主题活动,学生在搜集、朗诵诗文,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志士乐观、坚强的英雄气概,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的教育。

音乐课,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渗透“新忠义”教育,如一年级以《春来了》,四年级以《田野在召唤》《地球妈妈》等课文,向学生渗透热爱自然、热爱地球、注重环保教育。

美术课,教师带领学生用紫砂泥塑造江阴“忠义”人物,塑造江阴的桥,塑造“忠义”街的老房子,塑造江阴特产……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爱家乡的教育。

3.“新忠义”德育活动的开展

我们把“新忠义”教育与德育活动紧密联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行动中,结合班级群体特点,形成富有个性的“新忠义”班级文化。

(1)品析书中的“忠义”。结合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学生阅读传统“忠义”故事,发现当代“新忠义”人物,树立心中的榜样。

(2)利用江阴的“忠义”。组织学生参观“忠义”名人故居、古迹。结合争创“巨赞中队”活动,以特色中队的集体效应促进学生“新忠义”品质的养成。

(3)发扬节日的“忠义”。学校组织学生根据季节变化、节日活动、时事发生开展活动。

4.“新忠义”网络文化主题馆的建设

我们创建“新忠义”网络文化主题馆,为教师提供开展“新忠义”教育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提升的平台,为学校开启宣传“新忠义”特色文化的窗口(见附)。活动中搜集和诞生的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我们按统一标准进行筛选,定期充实学校网站各个栏目。

(二)多元整合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动态、随机的调整,优化实施途径。我们发现,经典诗文诵读、德育活动开展和学科渗透这三条途径,在独立实施的过程中,有重复的部分。为此,我们适时提出了三条实施途径从各自独立向多元整合的策略。

1.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例如,我们把一年级上册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和语文课文《升国旗》进行整合,向学生渗透热爱祖国教育。

2.诵读活动和学科渗透相整合

例如,围绕“孝心”主题,我们整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和语文二年级下册《游子吟》,并扩展校本教材中《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相关诵读内容,在唱、演、诵多种形式下对学生渗透孝敬父母长辈的教育。

3.德育活动和诵读活动整合

例如,结合“巨赞中队”创建活动,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巨赞”故居,阅读“巨赞”的爱国故事,诵读“巨赞”的爱国诗文。再如,“清明”祭先烈活动,我们向学生推荐一组由古至今的“就义诗”,向学生渗透忠于祖国的教育。

近几年,我们以“新忠义”文化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目前,以“新忠义”为载体的育人途径已初步构建,以“新忠义”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已初步形成。研究课展示活动和学生诵读活动,多次在江阴教育网、《江阴日报》等媒体报道;一组相关的论文和案例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等期刊;几十名学生和多个班集体被评为省、市各类先进;“新忠义”特色文化在江阴地区已小有名气。

附:“新忠义”网络文化主题馆框架

猜你喜欢
忠义江阴诗文
魅力江阴
玉米转录因子ZmbHLH91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
传话游戏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登江阴黄山要塞》
走遍万水千山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朋友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