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和实践途径

2018-05-28 12:22张云飞
前线 2018年4期

[摘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和生态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理念。它要求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自然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相统一等理念。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统一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践行这一论断的科学实践途径。

[关键词] 自然生态价值; 经济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中图分类号] D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4-0013-0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判断(以下简称为“两山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理念。为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们必须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并大力践行这一科学理念。

“两山论”的形成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人和自然、环境和发展、生态化(绿色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单纯的增长主义将自然、环境、生态看作是无足轻重的因素,难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单纯的生态主义又将自然、环境、生态看作是首当其冲的要素,难以保证在消灭贫穷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山论”。

“两山论”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科学成果。浙江省安吉余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区小村,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余村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始发展采矿业和水泥业。但是,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当地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痛定思痛,余村关闭了采矿场和水泥厂,决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绿色经济的方式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结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余村时,根据这一经验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且随后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短评。短评提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两山论”是面向国际、面向人类、面向未来的绿色宣言。2013年9月7日,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国际场合指出:“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1“两山论”也被国际社会进一步知晓。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高度评价了“两山论”的贡献和成就。

2015年9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后,“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内容,被写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至此,“两山论”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

“两山论”的科学内涵

“两山论”要求将人和自然、发展和环境、现代化和生态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两山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弘扬以下绿色理念。

一是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具有劳动无法代替的前提性、基础性和条件性的作用。马克思将之称为“自然富源”。我们要看到,自然生态存在着经济价值,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和一定的经济补偿。这里,自然价值是指自然的经济价值。承认自然价值就是要承认自然在价值和财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资本是指自然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承认自然资本就是要承认自然财富可以创造出一个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承认和确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可以为资源定价、环境赔偿、生态补偿等生态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资本逻辑肆意入侵可持续领域。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为此,正如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本强国一样,必须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自然资本强国。建设自然资本强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

二是自然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的理念。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是生产力三个组成要素的最初和最基本的来源,而且是影响生产力要素结合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变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自然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生态化的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生产力生态化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即生态化(绿色化)原则,贯穿和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过程之中,实现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生产过程和生产目标的生态化,最终实现整个经济运行和经济体系的生态化。只有保护自然生产力和发展生态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

三是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相统一的理念。这里的自然保护包括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过去,受机械发展观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发展就不能保护,要保护就不能发展,在二元对立中冲撞和碰壁。其实,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发展和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總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式的掠夺,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式的退却,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大力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而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两山论”的实践途径

绿水青山强调的是生态优势,金山银山强调的是经济优势。生态优势并不是直接的经济优势,关键是如何将之转化为经济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短评中曾经提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就科学指明了“两山论”的实践途径。

一是实现产业的生态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理念和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阈值等方面的因素,合理确定产业结构。应当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在农业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副则副,宜渔则渔。什么都不宜的,就要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退耕还水,搞好生态修复。另一方面,要按照产业生态学的原则,促进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服务业生态化,在各个行业中都要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要求组织生产。这里的核心是要把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统一起来。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

二是实现生态的产业化。这就是要把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无论是山川秀美的地方,还是生态脆弱的地方,都可以按照这一原则在产业上作出生态创新选择。例如,在我国北方广大的沙漠地带,应该将防沙治沙工作和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通过种植沙棘,不仅可以产生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够通过开发沙棘產品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展沙漠旅游业,既可以将恶劣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资源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又可以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地方样板和区域经验。当然,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生态环境效益。这是因为,转化和开发都面临着自然界的生态阈值的问题。遵循生态阈值就是遵循自然规律。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在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统一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第三产业作为生态文明产业结构的基础和核心。在农业方面,在继承有机农业经验的基础上,要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在工业方面,要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利用“互联网+工业化”的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条件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将工业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统一起来。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