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岩
不久前,贵州省凯里市一位患者在当地一家医院住院23天,账单显示输液时长达2649小时。如此过度输液有必要吗?人们对此提出疑问。
适当的输液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不过,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早就提出过建议,即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世界上有70%以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输液,而中国是世界上过度输液较为严重的国家。数据统计表明,中国每年人均输液达到8瓶,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5瓶的平均水平。
一项对北京某医院的输液“吊瓶”检查发现,1毫升青霉素加入50%的葡萄糖药液中,可检出直径2~16微米的杂质微粒542个。据此计算,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还有研究人员对一具一生中输入过40升药液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药液中的杂质微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首先体现在对肺脏的损害。药液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屏蔽脏器—肺脏,它会对血流中的微粒进行过滤,只要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只能停留在肺里。如果输液过多,会在肺内积聚大量的微粒,导致静脈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血氧交换不够和呼吸困难。
当然,上述情况可以通过更进一步的纯化和精制来减少药物中的杂质。但是,输液的另一些危害却不只是药液中的杂质造成的。输液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输液反应,轻者心慌、头痛、低烧、起药疹,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同时在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更会加剧肝脏和肾脏的负担,毒副作用也会增大。例如,同时加入7种药物,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如果药物搭配不当,还会导致中毒。
长期输液还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改变,出现发热反应、肺水肿、心力衰竭等,而输液过程中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也可引起交叉感染。
虽然上述案例是否为过度输液还需要调查论证,但中国的过度输液情况已经引起专业界和公众的警觉,也成为一个棘手的公共卫生和医疗问题。为此,卫生管理部门提出了53种不需要门诊输液的疾病清单。对输液的科学认知也需要更深入、广泛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