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新东
江西省自2007年7月1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以“一卡通”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以来,通过实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发放,减少了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环节,压缩了发放成本;削除了挤占、挪用和截留补贴资金的现象,改善了干群关系,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国力的增强,惠农补贴的项目和资金逐渐增多,涉及到的业务主管部门也越来越多,原来的惠农“一卡通”系统发放运行模式暴露出来的不足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据的来源和录入两个主体相分离的制度,导致基层录入工作量加大。首先,根据现行的“一卡通”发放运行模式,各业务主管部门需先将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数据审核确定后,以电子文档及纸质名册形式报送财政部门,再由财政部门组织录入“一卡通”系统。该环节工作量本身就很大,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其次,现行的系统中已经建立了农户基础信息数据库,如果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与基础信息数据不相符,就会导致系统无法录入,需要将数据重新发回业务部门进行核对确认,再重新录入,这增加了财政部门的录入工作量。最后,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在报送财政部门的同时,还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信息系统与报送财政部门录入系统的数据样式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对一份数据进行多次编制,客观上也加大了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量。
第二,农户基础信息数据库修改不够灵活,农户信息有一点变更,将导致项目补贴延迟发放,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虽然现行的系统中已经建立了农户基础信息数据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多数项目补贴数据通过发放系统进行发放后,都存在少数发放不成功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业务主管部门没有把好关,但农户基础信息库变更不够灵活也是其中重要因素。由于部分补贴不能及时发放到农户账上,造成农户意见很大,误认为是财政部门没有及时发放、或是财政部门压着不发,把矛盾都积在财政部门,对财政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基层财政所,平时录入数据量多,又要经常为农户提供查询服务,如果农户报过来信息与基础信息数据库不相符,导致无法录入系统,经常要加班加点,严重影响了工作。
录入数据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只有数据录入准确,才能确保农户补贴发放成功。为此,应该让业务主管部门直接把要发放的数据编辑在“一卡通”发放系统内,减少财政编辑补贴发放的中间环节。这不仅能减轻基层人员的工作量,缩短数据传送时间,也能减少数据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应用是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系统的改革方向。为此,建议省级建立起一个“惠农补贴发放大数据”平台,对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银行、监察、审计等部门开放部分权限。让业务主管部门直接在平台上负责编辑补贴发放数据,同时用这个平台的数据信息直接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农户基础数据的建立和更新,根据业务主管部门编辑的补贴数据进行资金审核,把数据发送银行进行发放;基层财政所定期导出银行发放数据进行社会公示,同时负责农户对数据的查询;县级监察部门可连接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调取,公开举报电话,收集举报线索,对惠农补贴资金进行明察暗访;审计部门可直接从数据平台调取数据对惠农补贴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幾个方面问题:
首先,各部门共享的基础信息可由财政部门统一建立。各县以乡(镇)、村、组为分类,建立农户基础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库,包含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农商银行开户的账号。最好用农户的社会保障卡卡号,并建议农商行开通对账功能,方便农户了解详细的补贴明细。农户如果基础数据要更新,可凭乡村证明到基层财政所进行基础信息更新。
其次,各业务部门发放补贴时,只收集农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因农户账号已经确定,而农户身份证号码又是唯一的,且容易记住。具体流程为:部门编辑补贴发放数据进行初审后报送财政部门,财政根据业务部门编辑的发放补贴资金数据进行审核,核对无误后发送银行进行发放;补贴发放后,各部门自行到系统查询各部门发放的补贴数据。对发放失败的农户,由各部门自己修改,再报送财政部门进行补发。通过这一流程,真正实现部门管数据、财政管资金,银行管发放,既能够减少错误率,又可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建议向监察、审计部门开放端口,以便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农户对有问题的补贴可直接举报到监察部门,监察部门不再需要经过财政部门提供数据进行查找,方便明察暗访。同时,审计部门随时可以调取资金进行专项审计,财政部门基层财政所定期对发放的补贴数据进行社会公示,负责农户对补贴的查询。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