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内容介绍】
《秋天》和《我的画》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美丽的秋天”主题下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抓住秋天的事物特点展开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而又充满人文情感的“秋景图”,从而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中,《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主要抓住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我的画》是以画画、送画为由,寥寥几笔,就把自己热爱生活、赞美秋天的情感真实地表达了出来。优美而富童真的语言,不仅适合学生阅读积累,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另外,两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的。因此,我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分别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了整合。
【教学年级】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积累文中优美的好词佳句。
2.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3.能用“……像……”说句子。
4.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秋景,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难点:能体会比喻修辞的恰当运用,并且会说简单的比喻句。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展开预习;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展示:
同学们,我们先跟随同学们带来的秋天的诗歌,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
(一)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轮流展示自己搜集的秋天诗歌。
(二)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上台展示诗歌。
(三)师生对展示的小组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美丽的秋天”主题单元以“秋天”为线索,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因此我在课前诵读环节,让学生搜集与秋天相关的诗歌,并作诵读展示。学生通过感受诗人笔下秋天的景象,进而对秋天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一、图片导入,走进美妙的秋天
(一)回忆“千乘湖”之旅:
同学们,我们在美妙的诗歌中和秋天邂逅,对秋天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前段时间的“千乘湖”之旅,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千乘湖:找秋天—赏秋景—捡落叶、捉昆虫—品秋趣。今天,我们将要在课堂上和秋天来一场浪漫的约会,好吗?
(二) 欣赏图片,交流感受:
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来的一组秋天的图片,欣赏了图片,说一说: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设计意图:因为在《识字一》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本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积累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秋天”是怎样的。二是我想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对秋天的美有更加直观、深切的感受,这是词语和语言文字都不能企及的效果。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相機指导来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梳理内容,整体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秋天》和《我的画》两篇课文的作者,一起看看他们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吧!首先,我要检查一下大家对两篇课文的自学情况:
(一)出示预习单挑战一,小对子交流填空:
《秋天》一文通过描写( )、( )、( )和(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 )之情。
《我的画》这篇课文中,小作者先画了( ),再画( ),还画( ),还要画( )。作者就是按照( )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小对子合作汇报,师生交流并纠错。
(三)学生再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把握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起点,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摸透作者的写作线索或者顺序。如果缺乏这一环节,劈头就是开始解析文本,学生的思路是混乱的,也就缺少了对文章内容整体上的把握,这是不科学的。因此,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作了简要梳理,也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学生在脑海里对文章就完成了整体的架构。
三、 赏秋天之美,体会修辞之妙
(一) 读课文,勾画并品读比喻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秋天》和《我的画》两篇课文,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与小对子交流:我找到的比喻句是 ,它把“ ”比作“ ”。
(二)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1)说说这个比喻句是把( )比作( )。
(2)思考:成熟的稻子和金子有什么相似之处?(颜色、成片的稻子就像是一地的金子。)
教师小结:我们用来做比喻的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要有相似之处,另外比喻是为了使原先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3)播放图片:秋天的田野里除了有金子般的稻田,还有什么呢?请大家跟随图片,一起去看看吧!播放田野里棉花、大豆、高粱丰收的图片,果园里柿子、葡萄挂满枝头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它的形状是什么样?
提示: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你看到的秋天的景物:例“高粱熟了,( )的,像( )。”
(4)学生练说比喻句,师生评价纠错,学生再写到训练单上。
(三)学生继续汇报,教师相机出示文本: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1)说说这个比喻句是把“ ”比作“ ”。
(2)圈出句子中的动词,说说你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再试着读一读句子。
(3)同学们,落叶在水里遇到了鱼儿;落叶在岸边遇到了蚂蚁。落叶还会飘落到哪里?又会遇到谁呢?(教师引导:水里是鱼儿的乐园,岸边是蚂蚁的地盘,落叶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朋友。另外,鱼儿把“落叶”当作“伞”,蚂蚁把“落叶”当作“运动场”,这都是恰到好处的比喻,同学们在练习说比喻句时,也要注意比喻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田野里 ,有的落到河里。
(4)学生練说比喻句,师生评价纠错,学生再写到训练单上。
(四)出示文中的比喻句,学生练读并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课标与教材对本学段修辞手法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在整合两篇课文时,我将两篇文章内容相互对照后发现了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一是两篇课文都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来描写秋天的美丽;二是两篇课文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秋天的美丽。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比喻句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也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目的。我将“比喻句的说和写”作为本节课重要的语言训练点,并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和思维,从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去说话和写作。
四、写法整合,读写训练
(一)梳理写法:两篇课文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抓住秋天的景物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仿照《我的画》一文,小组交流写作顺序:
抓住表明写作顺序的词语“开头——先画——再画——还画——还要画——结尾”。
我要画一张画送给爸爸妈妈。画什么呢?
先画桂花,那金灿灿的桂花在飘香,我想请他们闻闻桂花的香味。
再画草坪,这草坪在夏天就像是绿色的地毯,现在却染上了一抹金黄。草坪边上的枫树开始飘下几片黄中透红的落叶,它们像小鸟在飞。啊!原来是秋风让落叶长了翅膀。
还画一条通往果园的小路,远远望去,果林里还有好多“星星”在闪烁,那是梨子、苹果熟了。
我还要画三个活泼的小朋友,他们提着篮子去果园,帮叔叔、阿姨捡果子。
我要把这张画带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一猜:三个小朋友当中,哪一个是我?
(三)创设情境,展示交流:爸爸妈妈每天为了我都好辛苦啊,请你画一张画送给爸爸妈妈,感谢他们这份无私的爱。(学生思考自己这幅画的内容——组内交流——整理自己的写作思路、顺序)
(四)整理思路:指名说说自己的构想,师生指导评价。
(五)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学生的习作大都从仿写开始,仿写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可以从写作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关键,我们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因此,我以《我的画》为例,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仿写,从而降低写作的难度。同时,我又给学生创造情境: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画一张画,感谢他们对我们无私的爱。这样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因而学生很愿意完成这个创作。
五、作业超市
(一)用你的巧手为美丽的秋天画一幅画。
(二)积累文中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也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因此,我选择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同时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