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学生必须自己主动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实践探究,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简洁的导语,创设一个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特定情景,让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学习氛围,使问题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系,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主动精神,津津有味地学习的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会和巩固地掌握。所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第一步。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会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同学们认真做好预习,记好笔记过后认真整理。课后要及时复习,遇到问题要争取独立解决,建立纠错本及时改错,训练习题要养成条理清晰的习惯。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会爱学习,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认识
學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作用在于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要教给学生探索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之前,可以先给出一些提示性语言,这样一方面给学生自主探索指明了方向,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途径和过程:
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问题选择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搜集、分析和处理所需的信息→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把这一过程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之后,学生就具备了自主探索,获得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认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
鼓励质疑,激发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激发思维,让学习成为主动的意识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在有了问题之后,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和乐趣,老师要注意放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使自主学习形成习惯,为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作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主动与家长联系,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督促学生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坚持每次考试后都要与家长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和家长一起鼓励孩子在下段学习中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针对学习成绩经常有起伏的学生,可以采取欲扬先抑的方式,先指出孩子的不足,然后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孩子重拾信心,轻装上阵。让家长和孩子明白,在学习上,我们要的是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收获成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和学生互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学生就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学习的乐趣,养成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要通过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事,从点滴做起,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