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爱兰?郭冬梅
摘要:如今“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热词,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前分数至上的现象,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也是如此。高等师范院校的班主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也应该及时进行角色转型,本文主要就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角色转型
在新的教育理论下,高等师范院校也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班主任在这种形势下应该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呢,我们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特征入手进行探索。
一、师范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特征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長秦春华说:“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1]如今学生要想更好的融入社会,就必须具备核心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大多会从事教育行业,所以培养的重点应当放在专业技能、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反思,实践参与中逐步提升的,素养不像知识那样,由老师传授,而是需要学生自主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习惯。[2]此外,“核心素养”不是受特定的某门课的影响,而是与学生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社会实践,需要在多样的实践中,合作交流、参与体验。
二、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角色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我国的教学体制一直在不断的革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但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教育观念依旧守旧。在班级管理中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就拿学生评价来说,如今高等师范院校在学生的评优评先中还是高度重视成绩,班主任在制定学生评价制度时,很难照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
(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高等师范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大部分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很少有过单独的交流,即使偶尔有所交流,也是老师独白,学生聆听的模式。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与家长或老师的平等交流中得到提升,而目前的状况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角色转型非常不利。
(三)班主任角色转变障碍重重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班主任角色转型情况并不乐观。首先,很多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角色转型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帮助;其次,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有很多老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前的模式,改变起来较困难;此外,学生对班主任角色转型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度不高,没有起到推动作用。在旧模式下,学生难以提升其“核心素养”。
三、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角色转型策略
(一)在交流中,由导师转型为学友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班主任老师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班主任应该从导师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学友的角色。这就是说,在交流中,班主任与学生是平等的。在平等的交流中,学生自身的素养会有所提升。此外,平等的交流会更深入,班主任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便于进行指导,以提升学生素养。
(二)在管理中,由统治者转型为参与者
在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再像传统教育中一样,“说一不二”,以统治者的身份参与管理。[3]当今形势下,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自己管自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以后离开校园,没有了别人约束,也能做到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在实践中,由策划者转变为智慧参谋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实践。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入职前的实习就是一次实践的好机会,班主任老师应该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实习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指导,不能事事都为学生安排好,仅做学生背后的智慧参谋即可。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总之,在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班主任老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虽然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在角色转换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在新的趋势下,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一定能取得顺利进展。
参考文献:
[1]张传燧,邹群霞.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3):37-44+36.
[2]胡书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12-14.
[3]钱栋霞.浅谈高等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J].辽东学院学报,2004(S2):43-44.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