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助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

2018-05-25 11:27彭丽芳倪化桥梁晓栋黄哲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务业服务发展

彭丽芳 倪化桥 梁晓栋 黄哲

一、现代服务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全省上下把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关键举措,着力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猛、效果好。

(一)政策措施建立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落地。一是立足全局,明确现代服务业的优先地位。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各项服务业支持政策中强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印发《山东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着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幅度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评价、导向和激励作用。二是精准施策,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发展方式,定向施策、有的放矢,精准补齐短板,精准提质增效。根据省委、省政府“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部署要求,编制完成23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制定《山东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目标,提供了保障措施。三是引进外援,谋划现代服务业的科学发展。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利用社会力量,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邀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10位专家,站在世界旅游的前沿,审视、规划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战略措施、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谋划,编制完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管理模式,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是减出便利。大力简政放权,把精简存量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2013年以来,省政府分11批累计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601项,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二分之一的目标任务;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由7371项精简到4066项,压减了44.8%,连续两年修订省级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累计取消下放省级核准、备案事项62项;简化整合项目报建手续,取消了银行贷款承诺等18项核准前置手续,最大限度赋予企业和地方投资自主权。二是加出规范。加速推动政府职能从“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对新经济业态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量身定做监管制度,包容审慎、支持创新。实施“标准化+服务业”专项行动计划,2016年,全省批准发布服务业领域地方标准50项,全省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数量达到358个。三是乘出活力。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基础支撑不断巩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高端人才招引和政府资金引导等基础动作,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素,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强化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有力支撑,突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加快推进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等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保障水平,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支持现代服务业的高效运行和高速发展。2016年,济青高铁、石济客专、青连铁路、黄大铁路7条铁路同时开建,全省民航航线累计达到430余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6万公里,沿海港口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智慧城市”、“宽带山东”建设协调推进。二是高端人才招引力度大。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打造凝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强磁场”。2016年组织实施了“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开展各类培训班24个,培训人员达1112人次。加强领军人才项目的培育管理,遴选产生了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产业创新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4名;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3000万元,对首批25家服务业创新团队和2015年遴选的17个人才项目予以扶持。三是政府资金引导力度大。印发《山东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分配的激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2016年,全省共争取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3100万元,安排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4亿元。创新投融资方式,2016年共推介10个服务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两岸企业合作大会、两岸健康产业投资与合作洽谈会等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活动。

(四)空间布局集聚形成。着力构建和谐共生、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产业布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一是加快三大载体建设。突出“培大、培强、培优”,突出典型示范带动,通过政策扶持、资源集聚,推动服务经济基础好、总量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县(市、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园区成为集群集聚发展典范,推动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成为加快新一轮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加快集聚示范区培育。印发《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认定培育办法(试行)》,重点培育以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科技创业、金融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自2017年至2020年,在服务业重点行业内,每年择优认定10个左右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4年认定培育40个左右。把现代服务业集群集聚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主体区、服务经济高效发展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区。三是加快特色小镇试点。确定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德州、菏泽9市的17个小镇为首批服务业特色小镇试点单位,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富有生机活力、示范效应明显的服务业特色小镇,为全省特别是县及县以下服务业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五)发展成效初步显现。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在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6年,我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382.1亿元,占全省GDP的2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8.6%,提高1.1个百分点。二是动能转换成果丰硕。作为“四新”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四化”进程。青岛酷特智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了全球个性化服装定制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智慧化。浪潮以超前的技术和独特的软硬件综合实力,让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最高端主机核心技术的国家,实现智慧产业化。软控股份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为企业提供软硬结合、管控一体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产业融合化。韩都衣舍创新发展模式,成长为互联网服装品牌运营服务商,实现品牌高端化。三是市场主体领跑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在各自领域成为“领跑者”、“隐形冠军”。比如浪潮,依靠先进的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竞争实力,在“2017最具活力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TOP100”中名列第2位,占据了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再如乾云科技,成为继华为、阿里、百度之后,第4家取得国家知识产权认定的云操作系统研发企业,在云计算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和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我国加快迈向服务经济新时代,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我省则略显滞后。

(一)地位不高,空间分布有待提质。现代服务业引领服务业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美国、日本等服务业发达国家专门制定了现代服务发展规划,并以此进一步制定各专项规划;江苏省制定了“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广东等省制定了“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一是专项规划缺失。我省至今未专门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虽然“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服务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中强调了现代服务业,但提出的重点突破领域不全面。二是分项规划零散。分行业编制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了主管部门,政策也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忽视了与其他产业及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的联系,对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和融合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三是区域规划趋同。现代服务业区域规划省级统筹不突出,布局分散,集聚度、关联度低,城市、园区发展方向雷同,产业同质低端竞争激烈,共同利益受损,难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二)动力不足,能级有待迅速提升。改革、开放、创新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力。我省创新不强、发展动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还没有协同发力,集聚成强大合力。一是改革滞后,市场准入、监管亟待推进。部分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程度低,准入限制依然较多,“玻璃门”、“弹簧门”等隐形障碍不同程度存在,竞争开放和诚信经营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经济领域的监管手段单一、行政性手段过多。二是开放不够,集聚高端发展要素能力弱。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对外开放重视程度不够,在新一轮的国际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中抢抓机遇意识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低,外资利用、服务贸易多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领域,技术含量不高。在服务业产业的引进上,政策多且较为零散,相关各部门涉及的利益冲突较多,难以形成统一合力。“走出去”规模小,市场主体竞争力弱,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三是创新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竞争。企业对原有的传统发展模式依赖性强,创新意愿较低,创新投入不足,仍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创新创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竞争不强,集聚水平有待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作用偏弱,集聚能力不强,区域、产业优势发挥不充分。一是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发挥不充分。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是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的地方,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我省城市化水平偏低,特别是济南、青岛、烟台等区域中心城市,对高端服务业需求不足,生产要素集聚作用不强。二是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作开展晚。江苏省2012年推动百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到2015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授牌创建数量达125个。浙江2015年1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入驻企业13.1万家。三是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大集团、大企业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不强。2017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我省仅有1家年营业收入过千亿企业。

(四)供需失衡,重点领域需要突破。从供需两端看,我省现代服务业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矛盾,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从需求看,高端服务业需求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对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生产性服务需求不高。二是消费转型升级偏慢。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9位,人均消费支出居第11位,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意识都与先进省市存在差距,城乡居民对旅游休闲、医养健康等高端生活性服务需求有限。从供给看,高端服务业供给不足。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转型升级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不充分,前端技术、设计等不能满足工业转型需要。中端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提升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水平不高。末端产品营销、品牌培养、跟踪服务能力不强。二是生活性服务业滞后于消费升级需要。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高品质化提高不快,体育、健康、文化、医疗、养老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

(五)支撑偏弱,发展基础有待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制度环境和重大基础设施三大支撑作用较弱,保障能力亟待加强。一是高端人才短缺。我省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区位优势不明显,高端人才引进难度大。省内看,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城市生活质量不高,引进人才政策力度不大,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二是制度环境不优。一些服务领域准入管理依然沿袭传统审批方式,程序复杂、透明度低。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尚存管理空白,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行业监管。三是基础设施滞后。信息高速公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港口、航空、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不畅,对产业转型发展支撑不强。

三、对策建议

我省在全力推进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助推器和主引擎作用。

(一)强化三个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把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目标,科学编制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抓好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一是明确发展目标。确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出地位,明确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战略措施,为走在前列发挥积极作用。二是确定主攻领域。着力发展科创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经济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服务贸易等优势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旅游服务、建康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三是科学规划布局。加强统筹协调,调整产业布局,打破区域、产业和资源配置等要素分割,避免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围绕主导产品和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因业布局,突出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领域,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梯度清晰、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二)强化三大动力,推动持续发展。强化改革、开放和创新三大动力支撑,推动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推动改革创新,释放体制活力。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建立服务领域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准入标准,适时动态调整,打破垄断和市场管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形成多元竞争的大格局,尤其是在研发设计、信息技能、电信等重点领域。理顺服务业价格形成机制和定价机制,推进市场定价。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标准,用标准来规范服务市场的准入领域、准入条件、准入程序及监管方法,促进合理竞争。建立多层次投融资市场,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服务业,支持新兴现代服务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助推新兴现代服务企业发展。建立完善信用环境体系,依托大数据管理,实施信用信息共享,加大对“违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失信违约成本,让各类主体“不敢违约、不愿违约”。二是推动双向开放,集聚高端发展要素。抢抓机遇,积极从国家战略中汲取发展源动力,围绕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打造新通道,借力外部优势,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双重能力。强化合作,充分借鉴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经验,着力突破科技、信息、文化教育、旅游、商务、健康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强化与世界500强领军企业的合作,吸引国内外高端、优质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优化投资环境,注重项目引进、产业链招商、产业融合招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联动,借资借智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渗透,转型升级。共建双赢,充分利用我省邻近日韩的区位、经济互补优势,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加强双向交流,积极承接日韩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如济南、青岛等市可抓住日韩产业转移的机遇,将企业的区域总部、功能性机构吸引到我省中心城市。三是推进创新驱动,培育竞争优势。鼓励企业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创新,打造技术研发中心、高水平试验室等研发体系,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产品质量,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和话语权,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技术瓶颈。通过银政企合作、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股权有偿资助等支持方式,全面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成立知识产权法庭,推行行政、民事、刑事“三审合一”,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强力保护创新成果。

(三)强化三大载体,增强竞争实力。推动重点城市、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我省要进一步完善载体建设。一是聚焦重点城市。以济南、青岛、烟台为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层次高、业态新、功能全的各类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重点培育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重点城区,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二是聚焦重点园区。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认定培育工作进度,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较高,特色和特点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借助城区退二进三,传统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充分盘活城区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聚焦重点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创业驱动以及精心培育,破除区域限制,培育一批位居全国前列的重量级服务业企业,为实现我省服务业跨越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打下基础,形成先导力量。

(四)强化三个重点,加快转型升级。立足我省产业基础,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应强化三个重点领域。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加快壮大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业生产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全国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快递物流、保税物流,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打造辐射全国、连接境内外的物流通道枢纽。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壮大金融行业,规范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提升商务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促进行业发展向“专、精、特、优”转型。深化专业化分工,创新服务产品和模式,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售后服务等服务业,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的专业化分离和外包。二是繁荣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内涵和附加值,创新发展商贸流通业,增加健康养老、居民和家庭等服务供给,促进大众化消费,普及社区便民消费,发展智慧生活消费,开拓个性化品质消费。适应大众消费新需求、新趋势,创新住宿餐饮营销管理模式,推广优质服务承诺标识制度,实施生活性服务业放心行动等计划。三是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互联网与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在服务业应用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拓展数字生活、健康养老、数字教育、智能装备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平台经济、跨界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五)强化三大支撑,夯实发展基础。人才队伍、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筑牢人才根基。制定高端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充分利用我省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建立以信息服务、旅游、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养一批高端管理和专业人才。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扶持专项资金,如无锡市梁溪区《关于深化“梁溪英才计划”的若干意见》,不仅对现代服务业创业领军人才,一次性最高奖励50万元,还首次提到对拥有一技之长、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进行扶持奖励。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智的力度,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高端管理和专业人才到我省扎根创业。拓宽引才思路,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兑现各项有关税收、住房、资助、分配、保险、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解除人才后顾之忧。二是优化制度环境。建立完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分工明确、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持续推进工作机制,滚动推出开放措施,不断创新服务和监管模式。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体系,及时发布产业预警信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服务业改革开放工作的跟踪、评估、纠错,畅通专家、媒体、公众共同参与监督的渠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增强政府服务意识,简化企业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推动实施服务业项目落地、对外交流合作等审批便利化。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机制,保障项目建设及时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枢纽建设,推进交通规划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统筹安排、和谐共处。城市轨道交通、干道、隧道、桥梁等立体交通网建设,交通枢纽及线路规划优先满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需求。将航空港、高铁客站等交通枢纽与商务楼宇、休闲场所等集聚区功能区域无缝连接,以提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运行效率,发挥交通网的支撑作用。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智慧化和网络化水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服务业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促进互联互通和系统功能优化。

猜你喜欢
服务业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