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孤独是外界给出的定义

2018-05-25 10:19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兰大兰州大学西北

既 禾

楼道的灯黑着,像一眼望不到边的长梦。

用毛茸茸的大拖鞋踏亮声控灯,唤醒了这场梦。

关上寝室门时会有一瞬间的失神,一种不真实感迎面钝钝地打来,好像几天前还抱着电脑在粉色墙壁的小屋里自娱自乐,现在就已经在4个间的寝室里独居一隅了。

这是我在兰大的第二个学期。战胜了“想家”的恶魔,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终于从叶公好龙的幻想变成了真真切切的钟情。

高考结束后,我硬是不由分说地凭着一份“西北情结”选择了兰大。“你都没离开过家,一走就这么远,能行吗?”“西北又穷又干燥,留在北京、天津多好,还离家近。”“等你坐了两趟火车就会后悔了。”亲朋好友基本都是如此的反应。但是,我该有多庆幸,对这个我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爸妈给了全力的支持。

我知道,北上广是令太多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可是它们的繁华与热闹我却不喜欢我不怕远,不怕孤寂,只怕纷繁和华丽乱了自己。

我不想要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我不希望把年少时纯粹而美好的梦想变成长大时简单的锦衣玉食和北上广的光华。原本充满信仰的心,是该被插上羽翼的,而不是物欲的诱惑。别人眼中考去京都嫁在皇城和白马王子灯红酒绿共度一生的日子,未必比竹杖芒鞋一苇以航让我觉得活得漂亮。

我知道,那些所谓的清高,无非因为父母给了自己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那些所谓的单纯,无非是别人眼中的不通人情世故。但我也相信,梦想绝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敢理直气壮地说梦想,就敢把自己认为对的坚持到底。我就这么来到了西北,来到了我向往的城市。

金城兰州,一座黄河穿过的省会城市。有北京的拥挤,也有成都的闲逸;有上海的时尚,也有西安的古典;有西藏的不施粉黛,也有天津的巧夺天工。有繁华也有破败有浮躁也有孤寂,但神奇的是,它巧妙地把一切融为一体,而没有丝毫的断裂与突兀

冬季的黄河水用它的平静碧绿送给旅者一份名不副实的幻觉,沧桑中山桥飞度南北,眺望着未曾远去的历史,白塔山的寺庙用香火隔出一片世俗之外的宁静。爱上这座城,从走进它开始。

最初把这一路向西的旅程当成了对自己的放逐,慢慢地,真正看懂了那个“兰大为美”的校徽,终于懂得,这不是放逐,是成全。

人言西北人爽朗,其实这爽朗中,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而兰大的校园,也始终充斥着人情的温度。我所在的学院有一位“大穆”老师,位居“兰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前列。曾听过他的一场讲座,结束之后回到寝室发了一条12个字的微博:“慕名而来,名副其实,欣然而返。”据说不仅仅是演讲现场,“大穆”老师在课堂上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妙语连珠,当然,这“功夫”是日积月累而来,他在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随时记上各种生活感悟、社会现象和读书心得。

“大穆”老师管他的学生叫“娃娃”,平时“娃娃”们有困难了大穆老师也绝对义不容辞,拔刀相助。当然,这种人情味,并不仅仅是大穆老师独有的,它融在每一个每天颠簸几个小时跨校区上课、脸上却依然微笑着的老师身上,我想,这更该被称为“兰大味”。

说起校车,不得不提及兰大的地理位置。兰大本部位于兰州市中心,而本科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则在榆中校区。两个校区之间是四五十公里的荒野,兰大的老师就这么每天穿梭在西北广袤的黄土上,在颠簸的校车上午休,偶尔来不及,饭也要在校车上应付。

那些大大的蓝色校车,就像穿梭在一片荒芜中的精灵,承载着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承载着“藏”在祖国西部的兰大师生,不舍昼夜地奔忙,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2001年,“中国大学魅力榜”中,兰州大学被评为“中国最孤独的大学”。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就像那个在校内广为流传的段子:城市的尽头是乡村,乡村的尽头是荒野,荒野的尽头是榆中校区 。

在这所伫立在西北的大学里,在这个将田野和军区左拥右抱的校区,看到的军用直升机比汽车更多。确实,如果你爱世俗的喜乐,请免去舟车劳顿,不必让兰大委屈了你对盛大与繁荣的向往。兰大的热闹,在积淀了百年的历史中,在代代兰大人的思考中。孤独成就了兰大的气质,把外界的喧嚣隔绝。

有句话说,萃英山下好读书。

在这里,有“00后”的大一新生在物理世界如鱼得水,有挥着毛笔把颜真卿、王羲之的书法写得格外洒脱的书法爱好者,有将英语答题卡涂错却依旧可以昂首挺胸地说“我就属于这里”的大神,有把水晶球和魔方玩得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校闻名的漫画作者……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人外有人”,真正领悟到“谦虚使人进步”。

巍峨的昆仑堂溢出了几缕书香,一杯清茶配上午后的阳光,让人感慨这里是象牙塔,更是梦的天堂;敞亮的天山堂有三尺讲台几方桌,承载了多少无关名利、功名的求知欲;高大的贺兰堂种满了科学的种子,用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渲染出兰大的绚烂蓝图;苍茫的萃英山始终守护在兰大背后,将浮躁和喧嚣隔绝;芝兰苑、玉树苑餐厅的窗口送出黄河水煮出的热腾腾的牛肉面,里面盛满西北的豪迈与洒脱……朋友来兰大,笑言:“这个堂那个苑,怎么记得住,直接说图书馆、食堂不是方便得多。”你可知,这正是兰大的味道,即便与快节奏的世界格格不入,也要秉承自始至终的浪漫与诗意。

美国《科学》杂志曾评出13所中国著名的大学,兰州大学位列第6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兰州大学入围500强;兰大校友秦大河在2013年荣获沃尔沃环境奖,水均益、李阳的名字如雷贯耳。可是,这座高校在国内并不十分“吃香”。

选择兰大,就注定了寒暑假的舟车劳顿,注定要忍受没有迪士尼、肯德基的单调,也从此拒绝了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热闹。兰大固然孤独,但来者但凡用心体会,便会对这种孤独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情结。

采访外国语学院一位外教的时候,我问他:“东部高校那么多,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这所位于中国西北的兰大呢?”他笑了笑,用中文答:“这里有中国味儿。”儿化音说得格外地道。我们一起笑,笑我们多有幸在此相遇,笑得莫名其妙又心照不宣。

确实,孤独是外界给出的定义,或许每个兰大人都有自己对孤独独特的解读。我们在这片孤独的土地客居,又与这片孤独的土地共振。在最孤独的大学,做着最孤独的事,品尝着西北的博大与宽广,在专属我们的“盛世”,向自己招兵买马。

猜你喜欢
兰大兰州大学西北
兰大为美,有幸遇见你
缠海鞭杆—西北棍
浅谈兰州大学MOOC局限性
Parodies in Death and the Compass
赞美夕阳红
狭路相逢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