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级考古班首期课程圆满结束

2018-05-24 07:41杨砾,李明波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科院古人类吉林大学

2018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2018级考古学专业课程班第一期课程圆满结束,同学们收获颇丰。

本课程班是依托社科院考古所的丰富师资力量所创建的集理论与游学实践于一体的在职研究生班。3月9日,在庄严的开学典礼和社科院考古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老师讲授的《中国考古学概论》之中,2018年首期课程拉开序幕。本次课程分别邀请了原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王仁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为同学们系统梳理史前彩陶文化以及夏商周、秦汉等阶段的考古学理论基础知识,并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介绍了各阶段的主要学术观点。其间,刘国祥老师还结合实例系统讲解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重要知识点,为同学们营造了严肃、严谨、专业、科学的学习氛围,树立了正确的文物观和考古观。

此外,本次课程还邀请到了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体质人类学相关课程教学。4月21—22日,在朱泓教授的带领下,考古班师生来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课。

朱泓教授是我国体质人类学研究的领头雁,他敏锐地意识到DNA分析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关系和光明前景,于1998年主持建立了我国考古学界第一个从事古人骨DNA研究的专业实验室,研究成果累累,业绩斐然。此次课外实践即由朱泓教授亲自指导,带领师生们深入国内首屈一指的古人类DNA实验室。教学楼长长的走廊仿佛时光隧道,一步千年,大家几乎都是第一次触摸古人类骨骼实物,敬畏之心满满。朱泓教授循循教导,引导大家通过亲眼所见、亲手所感,学习如何从残缺的人体骨骼获得关键的个体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疾病、生育状况等,知识与趣味并重。实践课程还安排了由吉林大学培养出的我国第一个分子考古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的崔银秋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提取和分析古生物DNA,确定生物遗传学结构;如何通过比较生物遗存中的碳氮比确定生物的食物构成,推演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通过锶同位素的方法,确定遗骸的来源等。随后,安排了吉林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林雪川老师,通过实例展示,为师生们讲解了航拍技术和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在考古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师生们还参观了吉林大学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实验室。

乍暖还寒的长春,徐徐春雨中,朱泓教授带着同学们在杏花繁盛的吉大校园流连,感喟良多。古人类的秘密可能永远都不能有确切的定论,但有这样一批为考古事业无畏奉献的师长前辈和前赴后继的学生为之不懈探索,历史的真相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猜你喜欢
社科院古人类吉林大学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到省社科院调研
龙人——新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振兴乡村,山东大有可为——访山东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清津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枕上千秋
陕西省社科院为离休干部过百岁生日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科学研究中心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