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郑德忠 孟锦群
桐梓县官仓镇坚持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阳春3月,站在桐梓县官仓镇营坪山上放眼望去,13个村2万多亩山坡上,桃树、梨树、李树、苹果树漫山绵延,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田坝里,钢架蔬菜大棚一字排开;一栋栋小洋房或红色木墙、青色新瓦的房屋散落于青山绿水间;一条条公路似玉带缠绕……绘就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3年前的官仓,不仅“脏、乱、差”,农业园区还在全省排名倒数,被黄牌警告。
短短几年间,官仓镇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变?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访干部,问群众,求答案。
官仓之变从实干来,镇党委干部领头干、示范干、拼命干。
全镇长期推行“八九不离十”工作法,即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召开群众会80场以上,走访所挂村100%的农户,让所挂村90%以上的群众认识每一位班子成员。
官仓镇三合村原村支书曹先佐回忆,村里基础设施差、全是撂荒地,为了将贵州金泽地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留在三合村投资,干部群众做了不少实事。
镇党委书记娄立峰带领全镇干部及三合村村民600多人上山砍草修路,短短1周砍掉3800多亩杂草荆棘,2个月修好了30公里的十八环盘山公路。
被官仓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打动,金泽地公司选择留下来,带领大家打造贵州第一“花果山”。
官仓的干部很坚强。
三合村长期缺水,干部就带头和群众一起找,终于在垂直深度80余米、纵深1.7公里的地下溶洞发现了水源。村里找来一个施工队,用焊接梯子的办法,下洞取水。焊到中途,施工队撂了“摊子”,干部们就自己干,村支部副书记苟体松拉起水管一头扎进了溶洞。
今年2月,曙光村村支书刘必红查出患了癌症。治疗出院后,他又马上回了村里,亲戚朋友都劝他请假休息,刘必红则说自己放不下精准扶贫工作。
镇党委书记娄立峰的父亲去世,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也没能送老人最后一程;副镇长申燕子为了群众能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摔下了悬崖,所幸落入水中,没有生命危险,妻子抱着他嚎啕大哭,可他回家换了衣服又马上返回工作一线;镇干部刘安河结婚头天晚上还加班到深夜12点多;原副镇长杨至斯连续多日工作到凌晨,走进洗澡间就睡着了……
干群齐心脱贫攻坚,3年来,全镇共流转土地和利用土地入股5.3万亩,引进大小企业38家,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49个,培育经营实体217个,发展乡村旅馆159家。产业带动500多户贫困户发展,吸引3000多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全面消除了“空壳村”,全镇村级集体收入累计达160万元以上,其中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30万元以上。
营坪村的精品水果、仙人山的茶叶、朱天村的花卉苗木、红旗村的蔬菜、官仓村的葡萄……一个个农业示范园把官仓镇打造成一个风景怡人的“大盆景”。
这些天来,水果大户张元兴正忙着给自家的桃树剪枝压型,他家的280亩果园里,种了桃树、梨树、苹果树和西瓜。张元兴告诉记者,入夏后,水果逐渐成熟,卖完了李子卖桃子,卖完了桃子卖西瓜,卖完了西瓜卖官梨,卖完了官梨卖苹果……去年卖水果的纯收入达到45万元。
自从官仓镇引进贵州帝景园林公司创建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园,朱天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木大村。在公司带动下,村民由菜农摇身一变当起了花匠,一边将土地租给公司再到公司务工学艺,一边发展自己的苗木园。村民屠金强告诉记者,他将坝区自家的2.9亩土地租给公司,同时还在基地务工,年收入13000多元。公司与他签订种植包销合同,免费提供700多株桂花树苗。“瞧!那片林子里都是我种的桂花树,现在已经长到两米多高了。”屠金强指着远处半山坡上大片的桂花林对记者说。
据娄立峰介绍,官仓镇已经实现了13个村产业全覆盖。全镇完成土地流转5.3万亩,其中4.3万亩已经建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种植蔬菜1.2万亩、经果林2.1万亩、花卉苗木0.5万亩、茶叶0.3万亩、中药材0.2万亩。前三年,在企业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企业按田地每亩每年700元、土地每亩每年300元保底分红给入股农户;进入盛果期后,盈利部分按企业占65%、农户占30%、村集体占5%的比例分红。
此外,官仓镇还因地制宜发展辣椒、土豆、高粱、花椒、方竹等产业。发展起圆满贯漂流、彩霞山庄、天湖农庄等旅游企业50多家,入驻省内外企业22家,家庭农场等自主创业企业126个。
官仓镇楠木村楠木组村民杨贵刚“失业”了,但他非但不难过,每次见到让他“失业”的村干部还高高兴兴地打招呼,搬来板凳,送上茶水。
桐梓县官仓镇着力推进13个村产业全覆盖,全镇完成土地流转5.3万亩,其中4.3万亩建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王印 / 摄)
原来,2年前,楠木组没有通村路,连摩托车都很难进村,杨贵刚的工作就是牵着马儿山上山下跑,给村民运送粮食、肥料等物资。
去年,通组水泥路铺到群众家门口,杨贵刚自然就“失业”了。有村干部问他,让你“失业”了怪我们不?杨贵刚大声回答:“不怪!不怪!马儿卖了,还可以养猪、养羊、养蜂,现在,我们下山进城方便多了。”
从泥泞路变成水泥路、柏油路,土砖房变成小洋楼,昔日鲜为人知的楠木,已成为春赏花、夏避暑、秋吃果、冬观雪的好地方。
去年11月,耿大娘牵着一只羊来到官仓镇政府,把羊拴在镇政府门前的树上,朝着办公室大喊一声:“自家养的羊送给你们吃,感谢政府帮我们把路修通了。”说完,转身就走。
耿大娘全名耿中群,是小河村村民。每到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都是耿大娘的“感恩节”。虽然每次镇干部都把羊给她送回来,但耿中群还是会在下一次节日时继续送。
道路通,百业兴。镇党委书记娄立峰告诉记者,官仓镇率先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三年建成71公里通村、出境油路,27公里烟区公路,120公里硬化路,57.6公里机耕道、178.7公里连户路,新开挖毛路186.7公里。全镇村村通油(砼)路、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连户路,惠及6000余农户,近2万村民受益。
同时,全镇还建立“大手牵小手”“定期督查、挂末黄牌警告”等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整脏治乱。
官仓镇经过3年的建设,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获“国家级卫生乡镇”“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贵州先进农业示范园区”、全省十佳“美丽乡村”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