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杨兴华
罗甸县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决胜同步小康历史使命,聚焦“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战略目标,聚焦培育做大实体经济路径选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新作为续写罗甸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篇章。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和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罗甸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新作为续写罗甸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篇章,全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3.2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对标贫困村“两通三有”、贫困户“五保障”要求,加快推进“放心水、稳定电、通畅路、便捷讯、安全房、美丽寨”建设。开工建设罗悃纳闹、纳庆水库,加快推进兰西、化里、林霞水库建设,完成64个、启动26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和解决10.6万人饮水安全;完成75个、启动49个村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成4条重点公路连接线,完成社区公路大修和70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成通组路6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公路“组组通”;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2781户11493人,2018年5501户22058人的安置房年底前完工主体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三改”“四清四化”和串户路建设,尽快实现户户有安全住房目标。
杨兴华(右三)在罗甸边阳工业园查看园区建设情况。(罗甸县委宣传部供图)
全力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按照“种养相加、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要求,采取龙头企业引领、村集体组织带头、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自主发展等模式,集中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个,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发展,让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农户都获得“一长两短”以上的产业就业项目扶持,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就业门路。
全力打好教育医疗攻坚战。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制度,坚持常态化公开管理,确保每名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四重保障”,优化先诊疗后付费的“一站式”结算流程,提高住院报销补偿效率,坚决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着力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入园企业满负荷生产,力争实现年产值60亿元。抓好边阳工业园扩区拓面,开工建设城西扶贫产业园;建立集“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园区实体化经营机制,加快推动园区逐步迈向市场化。积极争取光伏发电指标,加快推进金诺利县城屋顶光伏、协鑫栗木和爱康高里地面集中光伏、中利腾晖村级扶贫光伏等项目,力争实现新增装机10万千瓦,夯实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基础。
坚定不移做特色山地农业。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调减玉米”向“发展经果林”转变;着力抓好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产业“裂变发展”;加大蔬菜标准化种植,着力把哈密瓜打造成“甜蜜产业”;加快蜂糖李、中药材基地化建设。同时,突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推动农业发展实现“接二连三”。此外,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搭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电子商务等营销平台,助推“黔货出山”。
坚定不移推动大健康旅游产业。着力建设一批旅游景区,围绕打造布依风情小镇和保护珍贵地质遗迹,加快推进大小井景区规划建设,积极牵头申报“大贵州滩”世界地质公园。着力实施一批康养项目,打造奇石一条街,建成玉石博物馆、坯料交易中心和原矿拍卖中心。着力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加快推进城西高速玉都物流园、边阳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建设。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0%和36%以上。
坚定不移优环境强招商。扎实开展“产业招商突破年”活动,突出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引进,强化建链型、补链型、强链型项目引入,落实好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力争全年引进企业15家以上,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
加快推进城区建设。快速推进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重要节点项目,推进重点区域房地产项目开发。积极实施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县城区屋顶改造,以光伏发电取代钢架棚。此外,强化城镇精细管理,以综合行政执法为抓手,以网格化、信息化、数字化为载体,持续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加强城区公共设施保护和修复,新增充电桩120个、智能停车位300个,建成地下通道2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全域规划,以麻怀村、床井村为试点,重点在床井至上隆一线打造逢亭现代田园综合体。突出产业是根本、环境是基础、乡风是关键、治理是保障,着力抓好业、路、水、电、讯、房、绿、寨“八项小康行动计划”。着力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重点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富。
扎实加强生态建设。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加快绿色廊道、公共绿地、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推进生态景观整治和修复;围绕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抓好美丽罗甸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产业兴林、防火护林、绿化造林“五林护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4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17平方公里、营造林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以上。
继续抓好公平优质教育。深入推进集团化、集中化及社会化、多元化办学,抓好新一轮校点规划布局调整,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健康罗甸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疗资源整合,推进县乡医联体建设,着力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加强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抓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和村卫生室改造,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提升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9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万人;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推进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9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民族文化传承和利用,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申报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和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党的领导下,罗甸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扶钱、扶物、扶智、扶志,不断探索和完善扶贫机制,不让一位群众掉队,最终实现自强自立,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