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罗亮亮
“种了6亩辣椒,光是卖辣椒,去年就卖了5万多元钱。”4月初,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清塘社区辣椒基地,居民李德华开心地算着账。
2017年以来,七星关区通过“问需于民定课程、岗前培训强师资、层级联动抓培训、跟踪督促问实效”的措施,开展农民技能大培训,为群众量身定制“致富路”,有效增强广大群众“造血”功能。
李德华也是参加培训的人员之一,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家一亩地种玉米只能卖几百元钱,参加技术培训后种植辣椒,比原来划算得多,他对产业结构调整后获得的效益非常满意。
“社区还挨家挨户征求意见,问我们需要培训哪样,需要怎样培训。”李德华竖起大拇指为这样的培训方式点赞。
2017年初,七星关区采取村级调查摸底、乡级核实上报、区级梳理汇总的方式,建立农民技能培训需求台账。通过“面对面”了解农民的培训意愿,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设置了涵盖种养技术、家政服务、民间厨艺等在内的23门培训课程,涉及群众7.5万余人。
清塘社区党委书记杨贵认为,这种问需于民的调查方式,彻底告别了以往凭直觉、想当然的闭门造车,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了解了群众需要的培训课程,设置好课程后,就需要开展骨干师资岗前培训。
在首期全区农民技能大培训骨干师资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实绩考核办主任薛朝端说:“农民技能大培训能否取得成效,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开展骨干师资岗前培训,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农民技能大培训的‘牛鼻子’。”
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橙满园村,农技讲习员正在向村民传授柑橘栽培技术。(王开宇 / 摄)
根据课程设置,通过内选外聘的方式,区人才办牵头建立了区、乡、村三级骨干师资库,共涉及农技人员、扶贫干部、农民讲师、种养大户等1560余人。同时,开展骨干师资专题培训班40余期,对各级师资进行岗前培训,有效提升教师实战本领。
“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作为一名区级骨干师资,后续工作中我一定会沉下身子把培训开展好。”在首期骨干师资专题培训班座谈会上,作为学员的高级农艺师丁洁说。
此外,为了让群众能够快速掌握实用技术,七星关区把农忙时节的短期培训与农闲时节的系统培训、行业统筹培训与农民自选培训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虽然我没读过几年书,但老师边讲解、边操作,教我们桑蚕种养技术,大家都能听懂。”撒拉溪镇杨柳村桑蚕种养基地建设骨干、贫困户唐军高兴地说。
目前,根据群众的培训需求、年龄结构及知识层次,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累计开展区级精品培训、区直部门示范培训、乡镇集中培训、村“手把手”培训、选派学员域外培训1568期,受益群众7.25万人。